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行敗壞的李商隱!

德行敗壞的李商隱!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本文取自 唐 張萱 搗練圖

有一對雙胞胎,

哥哥叫吳一弦,

弟弟叫吳一柱,

他們的母親叫張華年,

生下他們後就去世了。

所以父親給他們起了這個名字,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記得當時看到的時候淚目了。

而更讓人感動的,

是那個寫詩的人。

01

詩人的名號人人熟悉——李商隱,

字義山,晚唐著名詩人;

詩人的情愫無人能知,

世人莫曉其意。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的名字叫《無題》,

事實上,

他還有無數的無題詩。

旁人寫詩,

不但要起個明確的標題,

還要寫個小序,

講明白這首詩是在何時寫的、在那兒寫的、為啥要寫、寫給誰的。

譬如杜甫寫

《贈李白》、

《春日憶李白》,

王維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白居易的《琵琶行》前面先寫了138字的小序。

四十一位文人雅士所做詩集《蘭亭集》的名氣,

甚至還遠遠不如那篇《蘭亭集序》。

李商隱的那些傳世名作里,

卻大多是《無題》,

後人既不知他這些詩是何時何地寫的,

更不知他為誰而寫,

寫詩時,又懷抱著怎樣的哀切心情。

所以有人說,

李商隱的詩是個謎。

有人說,

他的情詩是寫給初戀的,

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考證出來,

他的初戀名喚荷花;

也有人說,

他的情詩寫給妻子、寫給續弦、寫給知己、寫給情婦···

而更多的人說,

他寫的哪裡是情詩,

分明字字泣血,

是寫給這再無往昔榮耀的破碎山河。

而我想說,這些詩,

哪裡是寫給旁人看的,

他只是在寫他自己。

02

李商隱這位晚唐大才子,

有這麼多的傳世名篇,

至今為人稱頌不休,

按理說史書應該對他大加褒讚,

可事實上,

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

對他的評價卻都是「無行」二字,

也就是說,沒有德行。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李商隱恩人的兒子說「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

忘恩負義,

沒有德行,

這是史書對他的「蓋棺定論」,

這是為何?

或許,

重新翻閱大詩人的一生,

我們可以窺見端倪,

再或許,

我們可以為他喊一聲冤···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李商隱早年就十分困苦。

他父親是個縣令小官,

為官清廉,家中清貧,

李商隱自幼聰穎,「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

不幸的是,

父親在李商隱9歲左右便去世了,

只留下一堆孤兒寡母。

母親身子不好,

弟妹尚在襁褓,

作為家中長子,

李商隱不得不過早地背負起家族的重擔。

他後來曾在文章中描述自己的年少生活,

是在「傭書販舂」的晝夜工作中度過的,

白天給人舂米當苦力,

晚上挑燈給人抄書,

以此貼補家用。

他年紀小,體力差,

更兼營養不良,

舂米的苦力當得一般般,

倒是靠抄書練就了一身好書法,

寫得一手好文章。

16歲那年,

李商隱為了改善家境,

決定去參加道經考試,

求取功名。

唐代皇帝姓李,

奉道家始祖老子李耳為祖先,

因此崇奉道教,

曾專設「道科」,

與一般儒家五經科舉考試不同。

李商隱為了準備道科考試,

特地上玉陽山學道。

沒多少時間,

他就嫻熟了幾乎全部道家經典。

傳說中,

李商隱一生共有4個女人,

男人嘛,尤其是古代的文人,

總要有點風流韻事才能入選為「大才子」。

影視作品中的宋華陽

在玉陽山時,

他認識了生命中的第一個重要女子,

宋華陽。

宋華陽原來是公主的侍女,

隨公主修道出家。

她聰穎美麗、蕙質蘭心,

李商隱雖打扮貧寒,

卻不掩才氣,英姿挺拔,

正是郎才女貌,

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晶簾。

二人偷偷私會,夜賞月華,

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從心有靈犀到不可描述···

然而這段感情卻不為清規禮教所允許,

宋華陽乃是公主隨侍,

早已出家,不得自由身,

隨著李商隱學成下山,

兩人就此分離。

或許一個個輾轉難眠的深夜裡,

他都曾暗自神傷:為何古今痴情男女,都得要離別?

不因杖屨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唐代那麼多大詩人里,

李商隱的詩最為晦澀難懂,

或許正是這段情這份心不為禮教所容,

就算想寄託於紙端,

也怕人問詢,只能將心意深深埋藏。

李商隱後來也寫下過許多詩篇寄予宋華陽: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

《碧城三首》···

或許這首《無題》詩,也是寫給這段刻骨相思的: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03

學成下山後,

李商隱舉家遷往洛陽,

在這座繁華神都,

他得以結識白居易、

令狐楚等文壇前輩。

貧苦的出身並不能掩蓋這位年輕人滾滾而來的才華。

李商隱年紀雖輕,

才氣卻不一般,

16歲就寫出《才論》、

《聖論》兩篇文章,

名震江湖,

洛陽的文壇翹楚都對他的詩作稱羨不已。

白居易甚至在讀了他的詩以後,

感慨「此人乃是文曲星下凡,我要去投胎當他兒子」,

要知道,

那會兒白居易已經是七八十高齡的老人了,

在晚唐詩壇是絕對的執牛耳者,

卻要給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當兒子,

街頭巷尾都將其傳為笑談。

李商隱聽說後,

連呼「當不起當不起」,

可多年後白居易去世,

李商隱的大兒子出生,

他倒是半點不客氣,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白老」,

可惜這兒子十分蠢笨,

實在當不起這麼高的讚譽。

直到小兒子出生,

聰慧伶俐,

大家都笑說如果白居易真的投胎了,

也該是這個小子。此是後話。

李商隱真正的伯樂是令狐楚,

他是朝堂高官,

三朝元老,

更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在看了李商隱的文章以後,

他對這個年輕人十分欣賞,

請他來長安入幕,

給錢讓他養活老母姐弟,

並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李商隱成為令狐楚幕僚之後,

令狐楚對他指點頗多。

原本,

李商隱受中唐古文運動的影響輕視駢文,

喜好古文,

令狐楚就勸說他:古文雖好,卻不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如若你想在科舉乃至仕途上有所作為的話還得重視駢文,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教你。

令狐楚是當朝駢體文大家,

幾乎可以說是同時代駢文第一人,

在他的指導下,

李商隱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

沒多長時間,

他的駢文水平就達到了幾乎絲毫不遜色令狐楚的地步。

令狐楚拿著這個年輕人新鮮出爐的文章,

如獲至寶,

幾乎走到哪就把李商隱帶到哪,

逢人便講李商隱的大才,

據有關史料記載,

令狐楚聽到有人誇獎李商隱令狐楚就會欣喜若狂,

若是有人詆毀李商隱令狐楚就會大發雷霆,

從令狐楚近乎孩子般的行為可見其對李商隱的偏愛。

他對李商隱的指點,

甚至遠遠超過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令狐綯。

這話並不非浮誇,

令狐楚在臨終之前留下兩個遺願,

一是給皇帝上謝恩表一定要讓李商隱給寫,

一是墓志銘一定要讓李商隱寫。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

在駢文老大令狐楚那裡,

能夠入他法眼的僅李商隱一人而已。

可雖然得到了文壇大佬的光環加持,

李商隱的從政之路卻一點兒也不順暢。

從唐文宗大和四年開始,

他連考四次科舉,

均以失敗告終。

而與他同年趕考的令狐綯卻一次就中。

晚唐的朝堂並不清明,

科舉考試水分極多,

世族大家的子弟只要識字就能考上進士,

像李商隱這等寒門庶子,

朝中沒有背景,

手裡沒有現銀,

則只有被錢和權踢下來的份兒。

李商隱曾經給令狐綯寫過一信,

言說「爾來足下仕益達,仆固不動」,

可見其失落之情。

他第五次考試,

終於考中了進士,

但這次考上,

還是幸虧了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多方呼籲。

這位令狐綯可不簡單,

看似他只是一個借著父親的光環一路平步青雲的官二代,

但事實上,

他在宦海沉浮多年,

後來父親去世,

他再無恩蔭可以庇佑,

依然憑藉自己的本事成為牛黨後期的領袖人物。

且再說李商隱終於高中進士,

如果令狐父子再幫他在官場中謀個職位,

李商隱或許就可以從此平步青雲,

踏上一條康庄大道。

這本該是美麗的開始,

今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

可命運總愛給人開玩笑,

它降落在這位當世大才的身邊時,

往往帶給他一記驚雷,

驚雷下面埋藏著悲劇。

就在他考上進士的這年冬天,

令狐楚去世了!

伯樂一死,

本可以在官場一展拳腳的李商隱,

也失去了靠山。

那是個貪墨成風的社會,

無人引薦,

幾乎不可能在官場立足。

04

開成三年(837年),

料理完令狐楚的喪事後,

李商隱去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

果然沒有入選,

他十分懊喪地回了在洛陽的家,

幾乎要對仕途失去一切希望。

俗話說,官場失意,情場得意。

在洛陽的時候,

李商隱似乎又一次陷入了戀愛,

雖然,它十分短暫,

可能只有幾秒鐘。

姑娘的名字叫柳枝,

不知道是不是真名,

反正李商隱是這樣稱呼她的,

這個名字正如春風拂過,

吹皺一池碧波;

柳枝青黃,正是明媚春光。

「柳枝」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

是在李商隱的一組詩《柳枝五首》中,

一向連題目都不愛取的他竟破天荒地為這組詩寫了個長長的序,

序中說:「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饒好賈,風波死於湖上。其母不念他兒子,獨念柳枝。」

可以猜測,

柳枝是洛陽本地人,

乃是商人的女兒,

雖然年輕喪父,

但她是在母親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的,

必定出落得出水芙蓉一般。

在序里,李商隱用細碎的筆觸描繪了他們相遇的場景:

李商隱的堂兄讓山是柳枝的鄰居,

這年春天,

李讓山在樹下念李商隱寫的《燕台詩》,

柳枝恰巧路過聽見了,

便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

李讓山就說這是我堂弟,

柳枝當下了扯斷了衣帶,

請求讓山贈給李商隱,

求一首詩。

第二天,

李商隱來堂兄家,

看見柳枝梳著雙髻,

雙手環抱立在門前,

笑容燦燦,面若桃花,

指著詩人說:「你就是那寫詩的人嗎?三天以後我們有一個在水邊祓禊的節日,我會焚香靜等你來。」

李商隱欣然答應,

但沒想到,後來碰上一些事情,

負了柳枝的約會。

等到來年冬天,

漫天紛雪,

李讓山冒雪而來,

告訴他:柳枝已經被東諸侯娶為小妾了。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懊悔自責不已,一連寫下五首《柳枝》詩: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

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本是丁香樹,春條結始生。

玉作彈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

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干。

錦鱗與綉羽,水陸有傷殘。

畫屏綉步障,物物自成雙。

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這篇小序的最後,

李商隱送堂兄東歸洛陽,

一路從長安走來,

兩人雖是風塵僕僕,

卻是說不盡的柳枝,

聊不完的舊日時光。

可惜時光一去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佳人已經「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李郎是路人。」

這場短暫的春心萌動,終因錯過,再一次無疾而終。

05

好像李商隱一生的悲劇,

事業也好愛情也罷,

都逃不過「錯過」一詞。

在唐代,

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並不會立即授予官職,

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

在正式考試之前,

他沒官可做,

自然沒有薪水可以領,

家中卻有老娘幼弟要養,

怎麼辦呢?

李商隱又一次干起了為人幕僚的活計。

有才華的人到哪裡都能為人賞識,

這一次,他跑到了涇州(治今甘肅涇川縣北),

做了涇源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

雖然王茂元對李商隱並沒有像令狐楚那樣將他奉為至寶,

可李商隱還是得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處:

王茂元看好李商隱的才華,

並將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了李商隱

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李商隱與王氏也算夫妻和睦,

舉案齊眉,可是誰也沒有想到,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隨即無縫對接。

唐朝中晚期,

朋黨之爭逐漸劇烈,

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斗得風生水起。

朝中人人斗得天昏地暗,

再清明正直的官員也必須要站隊,

否則根本沒有活路。

「牛李黨爭」持續了至少40年,

影響深遠,

李商隱考中進士前後正是斗得最歡的時候。

令狐楚屬於牛黨,

前文說過,

他兒子令狐綯到後期成為了牛黨的領袖之一,

然而,

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卻屬於李黨,

兩黨水火不相容。

成了李黨女婿的李商隱自然而然地被令狐綯視作不忠不義之徒。

畢竟,

當年李商隱在洛陽長安兩地,

沒少收到令狐家的照拂,

連這個進士的名頭都是他令狐綯替他討來的,

若無令狐楚,

恐怕李商隱的老娘此刻早已餓死了。

可令狐楚一死,

李商隱卻頭也不回地跑到了對面李黨人士的官員家裡當幕僚,

甚至成了人家的女婿,

誰知道這小子會不會出賣牛黨的一些機密出去?

在令狐綯眼裡,

李商隱當然是毫無疑問的忘恩負義、背信棄義之徒。

唐代風氣開化,

你就算日夜逛窯子找小姐也不會上升到人品問題,

多少風流浪子照樣被奉為一代文豪,

可忘恩負義這事兒卻不得了,

所以新舊唐書都評價李商隱「無行」。

(「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

被認為平行不端,

道德作風有問題的李商隱並沒有意識到朋黨之爭帶來的後果,

也無意於參與朋黨之爭,

為人幕僚只是養家糊口的方式而已,

工作的間隙居然還討到了一個老婆,

他還樂呵呵地覺得是撿了個便宜。

可是世人眼中背叛恩主的李商隱很快就付出了代價,

開成三年(838年)春天,

他參加授官考試,

結果在複審中被除名。

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

一年後,他再次參加授官考試,

順利通過,

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

不久,被調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

縣尉是個芝麻大的小官,

而且遠離權力中心,

這顯然和李商隱的政治抱負有很大的出入,

他對這份職位十分失望,

但依然兢兢業業地去就職了。

就職期間,

他為了替死囚喊冤而得罪了上司,

處處受到責難,

這令他感到十分屈辱,

不久就請了長假,

心想乾脆不幹了,

為此他還寫了首詩: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李商隱的詩一向喜用典故,

有些晦澀難懂,

這首詩簡單解讀一下,

就是說黃昏時散衙封印,

清點在押的囚徒,

慚愧自己負了荊山,

空佔了這個位置。

只羨慕那個發現了和氏璧的卞和,

他雖被砍去雙足,

卻免於每日在官府趨奉奔走的屈辱。

他寫下了這張「請假條」,

以為自己可以走得瀟洒,

卻不想正好這時他那個刁難他的上司孫簡被調走了,

新來的上司極力勸說他留下來工作,

他勉為其難地留下了。

然而這個縣衙的小官並不能裝下詩人的胸懷抱負,

一年後,

他再次辭職。

06

辭去了弘農縣尉,

李商隱又入秘書省,

雖然這次的官銜比縣尉高不了多少,

但到底回到了京城,

如果穩紮穩打,

再加上妻子娘家的助力,

升遷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這個時候,

噩耗傳來,

李商隱的老母親去世了,

按照慣例,他不得不離職回家守孝三年。

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

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

他閑居在家的三年,

是李德裕集團執政最輝煌的時期。

錯過了這個時期,

隨著不久之後唐武宗的去世,

李黨驟然失勢,

李商隱此時回朝,

面臨的只有虎視眈眈的牛黨官員將他視為敵人。

看這股朝堂的黨爭暗流終究影響到了他的家庭。

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討伐劉稹叛亂時病故,

失去頂樑柱的王家很快家道中落。

作為女婿的李商隱日子越發難過了。

為了養家糊口,

他甚至不得不丟下臉面去求已經成為牛黨黨魁之一的令狐綯,

請他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給一個官職做。

他甚至專門前去拜訪令狐綯,

只是令狐綯不在,

於是他在牆壁上提下一首詩: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委婉地提醒令狐綯莫忘舊日友誼,

沒想到這首詩讓令狐綯大怒,

他想剷除題詩的牆壁,

但由於這首詩里有出現了他父親的名字(「楚」),

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只好鎖上門不看。

最終,

令狐綯給了他一個盩厔縣尉的小職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仕途生涯的起點,

也正是一個縣尉的小官。

宦海沉浮多年,他依然在原地踏步。

他沉淪下僚,

官不掛「朝籍」,

輾轉於幕府替人捉刀代筆,

勉強糊口。好在,

他的妻子王氏依然不離不棄地跟隨在他的身邊。

雖然為了生計,

李商隱不得不四處奔波,

夫妻聚少離多,

但他們二人的心卻始終在一處,恩愛如初。

幸運之神似乎覺得,

他已給了李商隱足夠的天賦才華,

就不需要再對他的人生負任何責任,

於是聽憑這位詩人生活困苦,

一生悲情。

宣宗大中五年(851),

妻子王氏病逝,

李商隱在這世間的最後一抹溫情也離他而去了。

收到噩耗時,

他尚在汴徐幕府任職,

急匆匆地趕回家,

妻子已經逝去兩日。

他傷心不已,

陸陸續續寫下了無數的悼亡詩,

愁到傷心處,更無語凝噎。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

07

妻子已逝,

可卻為他留下了一兒一女。

李商隱不由得想起了9歲那年,

父親去世,家中人人哭嚎,

彷彿從此再不能活,

他在寒風雪夜裡一本一本地抄書,

換來一文一文的錢,

就這麼養活了一家人···

而今,

為了養活八歲的女兒、

四歲的兒子,

李商隱不得不再次離開長安,

將兒女寄在連襟家,

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到了四川梓州,

給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當秘書。

在他離家赴蜀地宦遊途中,

他寫下了《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妻子死了,

這個家也就散了,

所以在詩中,

他稱自己是「無家」之人。

大散關的皚皚白雪足足下了三尺厚,

天地之寬闊,孑然而獨立。

他要從劍閣一直走到東川,

凜冽的寒冬里,

只有他孤獨的背影,

再也沒有人可以為他縫補衣裳、

在這樣的雪天里送上棉衣。

偶爾的午夜夢回里,

他仍會哭醒,

夢中纏綿的情景,

今生再不可得了。

巴蜀之地苦寒,

獨身在異鄉漂泊,

這一回卻再沒有人等著他回家了···

南方的雨季真長呵,

這場雨下了半個月,

仍不見有停的跡象,

是否上天也懂得他此刻心中的苦澀?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遙想當年新婚時,

歲月靜好,日日晴天,

月光皎潔,燭火通明···

他無時無刻地思念著妻子,

悔意甚至遠遠大過了愛意,

他懊惱自己沒能給妻子安穩的生活,

讓她跟著自己吃了那麼多年的苦,

還要常常忍受分離之苦,

甚至在臨終之時,

也沒能等到自己回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主公柳仲郢看李商隱中年喪妻,

十分同情,

就選了軍中歌女張懿仙賜予李商隱,

替他縫補衣裳、

照料料理生活起居。

然而此時的李商隱早已斷絕了男女之心,

更不忍讓酒泉下的妻子傷心,

婉言謝絕了柳仲郢的好意,

言明不再成家,

遂將張懿仙姑娘退回。

在四川梓州,

他度過了極為鬱鬱寡歡的思念。

他甚至一度對佛教產生了興趣,

與當地的僧人交往,

並捐錢刊印佛經,

甚至想過出家為僧。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若將這些《無題》詩都作悼亡詩來解讀,

那毫無疑問,

每一首都是寫給他的妻子的。

08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

李商隱在鄭州病故,

病中孤苦,窮困潦倒,竟無一人弔唁。

他的子女趕到時,

他早已在凄清的等待中閉上了雙眼,

年僅45歲。

這個一生勤奮的寒門子弟,

最終不過是官場中失敗的小人物,

一個甚至都無法看清黨爭勢力的政治小白。

從小讀的是聖賢書,

學的是經世致用,

李商隱必然也有一顆想要出將入相的心,

可惜一生躑躅無所獲。

他骨子裡是位浪漫詩人,

對於朝堂上的暗流涌動並不能洞悉分辨,

雖有報國之心,

卻無報國之路可走。

他在詩詞中多次表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卻沒有任何證據可以依憑,從來沒有人買他的賬。

那一年李商隱才二十齣頭,

正是大展宏圖的好年華,

他的伯樂令狐楚雖然十分提攜,

可卻早早去世;

那一年他被無辜打成李黨,

卻在李黨勢力最盛的三年里丁憂回家,

錯過了晉陞機會;

那一年他終於看清了宦海沉浮,寫下了一首《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與其說是釋然,

不如說是無奈。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他的好友崔珏在這首《哭李商隱》一詩中,

如此扼腕嘆息他的懷才不遇。

官場失意,

連情場也是失意。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朝的大詩人里,

老王曾一度以為元稹很深情,

他悼念妻子時說: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卻原來他是《西廂記》里那個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書生原型,

得意洋洋地跟人吹牛說幸好是我奪走了崔鶯鶯的初夜,

不然不知道被哪個俗人糟蹋了;

我也曾以為那個寫「心憂炭賤願天寒」的白居易是真正的憂國憂民之人,

可事實上他卻在七十歲那年:

「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

家裡養著家妓數百,

每過三年就嫌棄她們老了丑了,

專挑十六歲的小姑娘玩樂;

相較之下,

李商隱雖算不得專情之人,

好歹的確深情,

他會為了年少時的遺憾徹夜輾轉,

會因辜負了一面之緣的柳枝而懊喪不已,

會為了已經死去的妻子婉拒旁人···

莊周做了一個夢,

從此便不信這世間是否存在,

不知李商隱渡過這一世傷情以後,

是否仍然相信?

有人說,寫愛情詩的人,一定都被愛情深深地傷過;也有人說,沒讀過李商隱,你便不懂世間情為何物。

後人解讀李商隱,

總在恣意揣測他的詩是寫給誰的、為誰而寫。

但或許他的無題詩,

其實並沒有敘事對象。

像極了一個人的自言自語,

抒寫個人心情,

裡面的悲悲戚戚,孤獨離愁,

都與他人無關,

更不用為了流傳後世而起一個光怪陸離的名字···

只有在庄生的夢裡你才醒著

聽憑世界的手被詩歌書寫

一管筆提起來就懸了千年

只等著淚水凝成珠玉

琴弦斷成年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梅西、C羅一起「回家」一個足球時代終結!一代人的青春也過去了
金代冷知識13則,稅收低的令人髮指!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