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錢穆:中秋團圓,亦是一種天人相應

錢穆:中秋團圓,亦是一種天人相應

中華文化中理想之人的生活

文 | 錢穆

來源 | 《中華文化十二講》

中國人生活上的最長處,在能運用一切藝術到日常生活中來,使「生活藝術化」,便也是一種心生活。縱使吃飯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國人也懂講究。

所謂講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飯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飲一食中有一個「禮」。中國古人講的禮,其中寓有極深的藝術情味,惜乎後來人不能在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與發揮。

即在飲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銅、古陶、古瓷,其式樣、其色澤、其花紋雕鏤、其銘刻款識、其品質、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種極深的藝術表現。

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幾乎為全世界人類所寶愛。然而其中卻寓有一套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國人心的一種極高造詣,這些都超出於技術藝能之上。

宋 | 趙佶《閏月中秋》帖

每一件藝術即是一人生。須能欣賞藝術,才能創造藝術。「藝術」與「人生」緊貼在一起。藝術非經欣賞不再現。

如梅蘭芳唱《霸王別姬》,你也來唱《霸王別姬》,你須先能欣賞梅蘭芳,把你自己生命先放進,然後再能唱。再唱得最像,仍與初唱者不同,因其各有個性。藝術世界是偏「心」的,在自然之「心靈化」。心靈跑進自然,兩者融合為一,始成藝術。

天地間有高山大水,這是天地間一大藝術。「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人的德性和自然融合,成為一藝術心靈與藝術人生。中國文化精神便要把外面大「自然」和人的內心「德性」天人合一而藝術化,把自己生活投進在藝術世界中,使我們的人生成為一藝術的人生,則其心既安且樂,亦仁亦壽。

又如中國人的亭園布置,只在家裡庭院的一角落,辟出了一個小天地,一花一草,一亭一閣,莫非藝術境界。甚至亭閣中所陳設一桌一椅、一杯一碟、一花瓶、一竹簾,種種皆見藝術心靈。又如造一橋,修一路,皆經藝術設計。畫一幅山水花鳥掛在房間,只是一株垂柳、一雙飛燕、一個牛亭、一隻漁船,也便如這個藝術世界就在身旁。

中國的畫境,有自然必有生命,有生命必有自然。如楊柳燕子、如野村漁艇、如蘆雁、如塘鴨,要以自然為境,生命為主。此生命則安放在藝術境界中,而自得其樂。這即是中國文化精神與文化理想在藝術中之透露。

宋 |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帖

如言時令,有二十四個節氣,但同時有人造的節日。中國人把此二項混合看待,不加區別,如清明、冬至是自然節,端午、中秋、重陽是人造節。

中國人在節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話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親密配合,社會禮俗隨著天時節氣而多彩多姿。這亦是一種天人相應,把我們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變化中而與之呼應。

最顯著的如新年有除夕與元旦,使我們認為這是天地的日新與不斷的開始,人生亦隨著日新,隨著有不斷的開始。冬天去了,春天來了,除舊布新,人生隨著天地而欣欣向榮。

這個節日是人造的,但極自然,不覺有人造的痕迹。這就是那人文參加進自然裡面而演化成為一體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娛樂,極富禮樂意義,極富藝術性,亦極富傳統性,極富有關於民族文化信仰之啟示性與教育性。

錢穆先生(1895-1990),字賓四,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錢穆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1967年遷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歲。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蓮池大師】學道莫先智
輕財聚人,律已服人,量寬得人,身先率人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