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邊走路邊算數,就能診斷早期「老年痴呆」?

邊走路邊算數,就能診斷早期「老年痴呆」?

對於許多人來說,父母的衰老疾病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大問題。身體上的病痛或許還比較容易判斷,然而神經或者說大腦認知層面上的問題,就很難加以判斷了,比如父母變得健忘,是單純的「老糊塗了」,還是得了一些大腦方面的病症呢?

阿茲海默症,別稱老年性痴呆,就是這樣的一種病症。一開始,老人僅僅是記憶力減退;隨著病症加重,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漸漸無法說話,無法辨認方向和路線,到最後甚至記不起至親的名字。

這就是典型的發病過程。一開始,患者只是生理性衰老;然後轉變為輕度認知障礙,最後轉變為失智症。

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目前有多種手段能夠延緩或者阻斷病症的發展,然而到了重症階段,就已經太遲了——當你面對著已經不再認識你的至親,是否會後悔沒有一早帶著他去診斷和治療呢?這也是目前的醫學界正在頭疼的問題。

由於阿茲海默症的病因尚不明確,早期診斷是非常複雜的。無論是神經心理學量表、血液學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腦電圖……這些手段都很複雜且昂貴。

利用動作捕捉技術診斷阿茲海默症

然而,當動作捕捉技術與醫療結合後,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方法變得簡單到讓人不敢相信——只需要疑似患者邊走路邊做算數就可以進行診斷。

即在走路的同時,給疑似患者一個高階的認知任務,在行走的過程中測量被試的走路姿勢,這種雙任務的模式,可以非常有效的判斷出被試者大腦控制功能的有效性。

邊走路邊算數,就能診斷早期「老年痴呆」?

邊走路邊算數,就能診斷早期「老年痴呆」?      

邊走路邊算數,就能診斷早期「老年痴呆」?

動作捕捉的任務就是測量走路姿勢。通過對步速、步頻、步長、停頓、對稱等一系列的測量數據的分析綜合,就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疑似患者是否處於早期的輕度認知障礙階段,然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但是,無論是光學動作捕捉還是電子步道,這類傳統的測量走路姿勢所用的辦法,對場地和器材要求很高,其昂貴的價格也阻止了其進一步的推廣普及。

基於慣性的動作捕捉系統

基於慣性感測器的動作捕捉系統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解決方案。

慣性動作捕捉系統沒有光學動作捕捉的一些限制。它在使用時不要求場地,只需要將感測器穿戴在身上就可以精確的掌握被試的步態,從而判斷出其身體狀況。而且價格低廉,適宜於大規模推廣。

除了阿茲海默症,基於慣性感測器的動作捕捉系統在醫療領域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比方說康復治療。對於肌肉萎縮的患者,進行長期的重複的標準化康復動作是康復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了可穿戴的動作捕捉系統,康復師就可以精確的判斷患者的姿勢是否標準,從而更加科學高效的進行治療。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有了精確的患者動作數據文件,我們可以將這些數據遠程發送給醫療專家,從而實現遠程精確診斷,患者不再需要經歷舟車勞頓之苦;而老年人在家裡穿戴上簡化版的動作捕捉系統,就可以自行判斷其身體狀態,一旦跌倒或者出現異常狀態,便能夠自動呼叫醫療人員,不用再擔心老人無人看護的問題……

隨著慣性動作捕捉系統的普及,將在智能醫療領域引發一場革命,大到專業醫療機構,小到千家萬戶每一個人,都能從這項技術的創新應用中受益。我們期待著這一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本文由中國科普博覽出品,北極星科普創客製作,轉載請聯繫editor@cnic.cn)

作者寫於2015-09-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飲料泡沫越多,越不容易亂晃?
恐怖主義者的暴行,是無緣由的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