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脂肪、紅肉和辣椒:我們應該怎麼吃?

脂肪、紅肉和辣椒:我們應該怎麼吃?

在現代,我們的飲食理念深受科學的影響,例如多吃脂肪不好,白肉比紅肉健康,辣椒要少吃,等等。這些理念似乎已經成了科學的定論。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農業部聯合發布的《美國膳食指南》是健康飲食的標杆,通常體現了科學界的共識。指南自1980年以來,每5年更新一次,2015年版即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公布,而前期公開的技術報告已讓公眾震驚。指南第一次取消了脂肪的攝入限制。而在此前的指南版本中,脂肪占每日熱量的閾值僅為35%。2015年6月,美國塔夫茨大學的Dariush Mozaffarian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David Ludwig在JAMA刊文說明道:對脂肪攝入的控制沒有科學基礎,並且導致了業界和消費者的錯誤決策。現在的證據表明,多吃富含有益脂肪的食物,如堅果、植物油、魚等對心腦血管健康有利;其他富含脂肪的食物,如全脂牛奶和乳酪,對健康是中性的。根據此前的研究,沒有證據表明飽和脂肪酸會提高心臟病風險。反而是取代脂肪作為熱量來源的糖和精製穀物,更容易導致代謝紊亂和肥胖。飯店和業界應該重新設計含有更多有益脂肪、更少糖和精製穀物的食品。

白肉比紅肉好,最常見的理由是說紅肉的飽和脂肪酸比例比白肉高,現在既然給飽和脂肪酸平了反,那紅肉的惡名是不是也可以摘帽了?很遺憾,2015年7月,荷蘭的Noortje Ijssennagger團隊在PNAS上發表了論文,認為紅肉將提高直腸癌和結腸癌的風險,原因不是脂肪酸,而是紅肉中大量存在的血紅素。腸道菌群可能降低腸道黏液的屏蔽功能,血紅素從而能夠直接作用於腸道細胞,使得上皮細胞過度增殖,誘發癌症。並且也有其他報道稱紅肉中富含的左旋肉鹼,可能會在腸道細菌作用下生成氧化三甲胺(TMAO),除了提高直腸癌和結腸癌的風險外,還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

脂肪、紅肉和辣椒:我們應該怎麼吃?

對於吃辣而言,過去有多種研究表明吃辣可能提高癌症的發病率,但也有研究表明辣椒可能讓癌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發展。而在2015年8月,一篇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論文讓嗜辣者欣喜若狂,北京大學李立明領導的中英美三國團隊,對487375名30~79歲的中國人進行了前瞻性研究。除了個人基本健康信息外,研究者特意跟蹤了他們的吃辣習慣。研究發現,平均約7.2年的考察期中,有20224人死亡。其中相比於每周吃辣少於一次的人,一周吃1~2天辣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10%。每周吃3~5天和6~7天辣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14%。在不飲酒的人群中,這一差別更是明顯,而新鮮辣椒對死亡風險的降低更為顯著,尤其是在癌症、缺血性心臟病和糖尿病方面。

那麼,就這幾篇論文的結果,健康的飲食方式是否就該改成隨意吃脂肪、不吃紅肉、盡情吃辣呢?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李立明在論文的結論部分強調了吃辣和死亡風險的降低雖然相關,但他們的研究並不能證實因果關係。也有人指出膳食指南的基礎—對膳食評估的方法存在較大缺陷。某種事物既能致癌又能抑癌的報道更是屢見不鮮。相比於吃哪種食物,節制的飲食和長期的鍛煉才是健康的主要決定因素。而這,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作者寫於2016-05-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如何集中注意力——向兒童學習?
0-20歲,疫苗應該怎麼打?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