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頭腦特工隊:消極情緒也有積極作用?

頭腦特工隊:消極情緒也有積極作用?

新聞事件

2015年10月6日,在中國上映的《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大火,上映首日就斬獲了2920萬人民幣的票房。影片講述了女孩萊莉在成長過程中一段「喪失」的經歷。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全家搬到了舊金山,面臨全新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萊莉腦中的情緒小人也經歷不小的鬥爭。最開始樂樂(joy)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把控著操控盤,而影片最後,五種情緒各自擁有了自己的操控區域,憂憂(Sadness)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逆轉呢?對於快樂以外的其他情緒的積極作用,你是否也持肯定態度呢?

心理解讀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功能。當我們悲傷的時候,哭泣是一種發泄的方式,同時也是給他人的一個信號;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會產生恐懼,恐懼使得我們小心謹慎,避免了危險,保護了自己;當我們遇到曾經給自己帶來不愉快體驗的事物時,我們會感到厭惡,這使得我們遠離它,也有效地保護了自己。多種多樣的情緒,在人類進化之初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護自己,讓自己能生存下去。

然而人類又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我們總是試圖迴避悲傷、痛苦、擔憂、恐懼、糾結或是掙扎,我們只想要快樂、幸福。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每種情緒、每個行為背後的功能。例如,有這樣的臨床案例,一位擁有事業成功的丈夫、聰明優秀的女兒和幸福美滿家庭的女士,突然患上嚴重抑鬱症,輾轉多處求醫,病情時好時壞,反反覆復。每當病情有所好轉,全家人的生活恢復正常,女兒上學,丈夫上班,她的病情就會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惡化,甚至嚴重到只能卧床休息,靠丈夫和女兒照顧的地步。這樣的問題看似很棘手,然而分析一下行為背後的功能,會感到豁然開朗。每當病情有所好轉,丈夫和女兒的工作和學習都重新走上正軌,早出晚歸,剩下她一個人獨自照顧家裡,沒有人關注到她。可是當她因為生病,丈夫和女兒都圍著她,照顧她,她得到了充分的關注。所以她不願好起來。行為本身並沒有對錯,沒有合理或不合理之分,關鍵是這樣的行為放在了什麼語境下,這樣的行為背後究竟是有什麼功能,行為到底代表了什麼樣的需求。如上例,得知了女士久病不好的真正原因,從改善家庭關係入手,這位女士的抑鬱症便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我們腦中各種情緒也有其功能。如電影中,樂樂一直壓抑著憂憂,不讓它觸碰操控板和核心記憶,萊莉在面臨「喪失」和新生活的巨大衝擊時,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悲傷與難過,最終只能用離家出走的方式解決自己內心的矛盾。當樂樂意識到憂憂的重要性時,萊莉向父母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悲傷與難過,父母理解了孩子所面臨的問題,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重新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接納承諾療法(ACT)與傳統心理治療最大一點不同在於,傳統心理治療目標往往聚焦於消除問題和負性情緒,然而接納承諾療法認為,不是所有當下感覺良好的都是幸福,當下的感覺良好可能偏離價值方向,從長遠看,不一定會給你帶來積極的影響。一直讓自己感到快樂,可能會在你在某個瞬間感到很爽,但是過度的快樂、過度的樂觀會讓人失去覺察的能力,無論是覺察自我的內心體會,還是他人的感受。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青春期,對自我和他人必要的覺察能力,以及各種學會接納和應對各種情緒,有助於一個人自我的整合。在青春期完成自我整合的人,在人生隨後的階段,才不會一遇到問題就導致人生崩盤。

接納每一種情緒,情緒都有功能,本身無好壞之分。它們都是人類經過漫長進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

(朱麗莎,祝卓宏)

了解更多

1、Niklas T?rneke』s. (2010). Learning RFT: An Introduction to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text Press

2、Kappes,H.B &Oettingen, G. (2011). Positive fantasies about idealized futures sap ener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7(4):719-729

新聞來源

1、紐約時報:《頭腦特工隊》燒腦走心 只當動畫片看你就太天真了(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88244.html)

2、頭腦特工隊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eRJE37gQ6_rn9YyVzI2Wy1q7af6uPUuVb67AP-Q83dk1rONuOa7qDx7ED_t5sn5-eRXPSVFGCQTPWhN0Oj8VgIe25_wjuJovxN2GB2ht8Dm23jqFJ6fRhh4hY7sbt7l)

(內容來自中國科普博覽《新聞心解》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新聞心解為中國科普博覽與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創辦的特色圖文專欄,我們力圖從心理學角度剖析社會熱點,透視生活萬象)

作者寫於2015-10-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保外就醫:符合什麼條件才行?
火山閃電:魔鬼的舞蹈?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