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而敗?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而敗?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而敗?

槍打出頭鳥」的說法永遠不會過時——自陳勝稱王以後,他便成了秦王朝首個重點打擊對象。  

張楚政權從興起到滅亡,僅歷時6個月,其間,陳勝不僅不思進取,反而給自己修建了宮殿,設置了百官。當時,包括吳廣在內的所有初期舉事者,都成了司職一方的大小將軍,這使得人人都陷入了「功業已成」的幻想之中——他們既不清楚自己官職的政務應如何處置,更不明白應該如何向陳勝建議——以這些農夫的見識,也的確沒有什麼好計謀。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而敗?

未勝利,急稱王

此時,陳勝拿出了農民聽天由命的招數——待人以誠,聽能人主張。當時,也的確有賢士前來投奔,張耳、陳餘、叔孫通等人即是此時投奔陳勝而來的。但陳勝並無辨識人才的能力,他只分配了4人管理政事: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並領政事,並主司群臣;孔子八世孫孔鮒為博士,主大政方略問對;逃秦博士叔孫通為典儀大臣,執掌禮儀邦交。

朱房、胡武是六國舊吏,的確長於權謀,但是他們獨獨沒有大政胸襟;而叔孫通與孔鮒則是一般的儒家做派,他們不屑於腳踏實地地做事,終日只會侃侃而談。在4人的帶領下,號稱「百官」的二三十名官員就此上任。

隨後,叔孫通與孔鮒不斷向陳勝進言,願其封建諸侯,但此時的陳勝並沒有那麼遠的打算,他眼下只想討論兵馬糧草。如此一來,朱房、胡武二人便實際執掌了中樞決策權。沒過3個月,叔孫通便借著攻城之機投奔了項梁勢力,並一去不復返了。臨行前,他對曾一起在大秦廟堂共事的孔鮒說了一句話:「豎子不足成事耳!文通君慎之。」

不過,這孔鮒雖然為儒家,卻自有其執著本性,自跟隨陳勝開始到死於亂軍之中,他始終沒有離開過陳勝。

叔孫通的離開有其必然性——陳勝起義時,楚國舊王室在楚人心中依然有慣性權威。人們總是會對過往的領袖極度思念。對愛國熱忱如此高昂的楚人而言,陳勝的舉動無疑是一種背叛。過早地暴露私心與野心,只會導致英雄豪傑們紛紛離心。到最後,陳勝身邊只剩下了一些投機分子與趨炎附勢的小人。

同樣道理,朱元璋採納劉伯溫「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戰略,最終建立了大明朝;而同為農民起義領袖的洪秀全卻重走了陳勝的老路。結果,太平天國被徹底剿滅。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而敗?

偏信、專斷,害死吳廣

起大事之初,最忌諱的就是在用人方面偏聽偏信、獨斷專行。陳勝並沒有用人能力,他在稱王以後,拜將選官用的全是「心腹」,而這些心腹恰恰是亂世時期的小人與野心家。陳勝本人並沒有才能,但在他手下帶兵者,卻有不少梟雄與大盜。

如何駕馭他們?陳勝便以中正朱房、司過胡武為「特派員」,監督眾將,二人專門負責挑眾人毛病、打小報告。各路將領在外作戰時,若有失禮或者違抗「王命」者,立即就地收押、處決。

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稱王以後,便再未領兵出征,吳廣得令率兵攻打滎陽,而另一起義軍將軍周文則率軍直搗咸陽。由於孤軍深入,最終寡不敵眾,慘敗於澠池(今河南境內)。

此時,秦王朝派大將章邯率數十萬軍隊,正式反擊起義軍。此時,吳廣手下有田臧等部將。這些人看到周文戰敗、秦軍不久即至,而滎陽卻遲遲攻不下來,就準備分部分兵力牽制滎陽敵軍,並以大部分精兵來迎擊秦軍。

這些人在一起商議道:「今假王(吳廣)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於是,便假稱陳勝之命將吳廣殺死,並將其首級獻給了陳勝,而陳勝此時非但不為一起起兵的好兄弟慘死而懲罰叛賊,反而「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

從史料表面來看,吳廣似乎是由於剛愎自用以至於部下無法與其商議軍政大事才導致被殺的,但事實上,在《史記》中同樣有記錄:「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吳廣為人親切,在軍中有極強的號召力。這對於陳勝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當時,陳勝為王,任用親信,不僅苛察臣下,而且還妄殺故人,因此將士離心;相反,整日帶兵的吳廣卻獲得了基層士兵們的擁護,陳勝與吳廣的關係不再如起事之初那般默契,而是漸漸地轉為暗中對手——由後面的「獻首於陳王」可知,田臧殺吳廣肯定是得到了陳勝默許的。

吳廣的死對於張楚政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而且他的死也預示著這一臨時政權終究不會長久。

作者寫於2015-11-0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奶昔是健康食品么?
午睡能導致早死?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