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劉素雲老師:什麼是妄語?什麼是方便語?

劉素雲老師:什麼是妄語?什麼是方便語?





這裡,我想重點說說「戒」和「精進」兩個問題。




先來說說「戒」。




什麼是戒?簡單通俗點說,戒就是規矩,守戒就是守規矩。



我們佛門的根本戒是五戒。很多同修受五戒多年了,有的到現在還不知道五戒的具體內容。大家想一想,連五戒的具體內容都不知道,何談守五戒?




還有一種受五戒的人,五戒的內容他知道,而且是背得滾瓜爛熟,就是做不到。就拿不打妄語來說吧,我們有多少同修做到了不打妄語?嚴重者,妄語是隨口便來,還美其名曰這是方便語。




針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和有的同修探討過,什麼是妄語?什麼是方便語?二者有何區別?打妄語有什麼害處?我就把我們探討的結果跟同修們說一說,供大家參考。




妄語是什麼呢?




妄語就是用不凈之心、染污之心來說不實之語,欺誑眾生,這是妄語。若是用清凈心、慈悲心、智慧心來幫助救度眾生,暫時用不實語來勸導眾生,則是方便語,沒有妄語罪。




給同修們講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佛的兒子羅睺羅年齡很小,還很幼稚,不知道要謹慎口業。




當有人來問他:「世尊在嗎?」




他就騙人說:「不在。」




若世尊不在時,有人問羅睺羅說:「世尊在嗎?」




他就騙人說:「在。」




有人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佛。




佛就對羅睺羅說:「你去拿澡盆來給我洗一下腳。」這個羅睺羅給佛洗完了腳。



佛對羅睺羅說:「你把這個盆顛倒,倒過來。」羅睺羅就按照佛的說法,就把這個盆倒過來,那就是扣著唄。




佛說:「你給這個澡盆往裡注水。」羅睺羅就給這個澡盆注水。大家想想是個什麼結果?




注完以後,佛問他:「水注到澡盆里了嗎?」



羅睺羅回答說:「沒有注入。」




佛就告訴羅睺羅:「那些無慚愧之人打妄語,就是把自己的心顛倒了,佛的道法也無法進入此人的心田,這個道理就如同水無法注入這個顛倒的澡盆里一樣。」




這是第一個故事。沒聽懂,仔細再琢磨。




第二個故事




國中有一個大長者,資財無數,眷屬很多。他年齡大了,住的房子也有點朽壞了。他的兒子們是智愚不一,有的很聰明,有的很愚痴。這些孩子們就在房間里嬉戲玩鬧,他們不知道這個房子壞了,已經很危險了。




有一天這房子忽然失火了,延及到四周。可長者的兒子們還在房間里玩,不知道往外跑。長者知道只有一個門可以逃離火宅,他就招呼兒子們趕快逃離。可是兒子們不理睬他,繼續玩耍。




這個長者知道兒子們的弱點,於是就哄他們說,你們最喜歡的玩具,羊車、鹿車、牛車都在門外,你們趕緊去拿。兒子們聽說門外有玩具,就紛紛地奪門而出,去拿這個玩具。出去以後一看,也沒有羊車,也沒有鹿車,也沒有牛車。父親告訴他們說,那種車不好,大白牛車最好,於是這個長者就給每個兒子一乘大白牛車。兒子們從來沒有見到這麼好的車,喜出望外。



佛問舍利弗,長者先說有三寶,就指那羊車、鹿車和牛車,後又說這三寶不好,而給孩子們大白牛車,這是不是犯妄語?舍利弗回答說,不也,世尊。長者的方便語,哄兒子們逃出了火宅,使他們得免於難。就是什麼都不給他們,這都不是妄語,況且還給了他們比羊車、鹿車、牛車更好的大白牛車呢。




第三個故事




有一個嬰兒啼哭不止,他的父母就拿了一片楊樹的葉,黃的楊樹葉,對這個嬰兒說,不要哭不要哭,我給你黃金。嬰兒見到黃金就不哭了。這楊樹葉不是黃金啊。




上面三個故事講完了,大家琢磨琢磨,上面的第二個故事、第三個故事,我們能說長者和父母在打妄語嗎?當然不是。這就是基於清凈、慈悲和智慧的方便語。我們判定一種不實語是妄語還是方便語,就看這種不實語是基於貪、瞋、痴這種不凈心、染污心,還是基於用清凈心、慈悲心、智慧心來善巧方便地幫助、救度眾生。這是兩個分水嶺,截然不同。




什麼叫妄語?什麼叫方便語?我們可以從這裡看,這種不實語是否是短暫的方便語,短暫的方便善巧最終會揭示真相,這個就不能叫妄語。




打妄語真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如果哪個人特別能撒謊,隨口就撒謊,時間長了,他說真話,可能也沒人相信了。這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




《大智度論》里記錄了佛所說的「妄語十罪」。




如果你經常打妄語,你就造作了十種罪業。哪十種呢?我給大家說說,你對照對照。




一者:「口氣臭」。




可能我們有同修有這種經歷,就是周圍的人有的人一說話,嘴裡冒出來的那個氣是臭的。




第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善神離你遠遠的,不會靠近你。誰得便呢?非人得便。妖魔鬼怪,他們就得便了。




第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就是我剛才說的經常撒謊打妄語,你偶爾地說真話了,別人也不信了。




第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




就是人家不願意和你接觸,人家說什麼也不願意讓你摻和。




第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好打妄語的人經常被人誹謗,就是你這個聲名很臭。




第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就是不被人尊敬的意思。




第七:「常多憂愁」。第八:「種誹謗業因緣」。第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第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好幾條,都沾這個誹謗的邊。特別是第九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這個打妄語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情啊,你最後要上地獄的。如果過去不知道,今天聽我講了,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千萬不要打妄語。說話一定要說真話,實事求是,不能騙人。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關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素雲 的精彩文章:

劉素雲老師:無量壽經 (第26集)
【9.03】每日一禪:一切隨緣,順其自然即是圓滿

TAG:劉素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