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眼見為實」就一定靠譜嗎?

「眼見為實」就一定靠譜嗎?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話我們從小聽到大。聰明的老師們也經常教導我們,看到的才是真的。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首先我們得理解什麼是看到?

看到是指用眼睛進行觀察經中樞有關部分進行編碼加工和分析後獲得的主觀感覺。通俗點來說呢,就是通過眼睛感知並記下來,可以說是一種記憶行為。

那這樣的記憶行為靠譜嗎?

實際上,人們早就對這樣記憶行為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彭聘齡在《普通心理學》中談到:「在法庭對案件的審判中,許多情況下,法官和陪審團都是依照目擊證人的證詞來進行判斷的,大家普遍相信,目擊證人的證詞是正確和可靠的,但是,孟斯特伯格發現,對同一事情不同的目擊者會有不同的描述,由此他對案件中證人證詞的可信度表示了憂慮。」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正是以電影的方式再現了法庭審判中證人證詞的多變性,而目擊證人證詞的多變正是虛假記憶的表現。

所以,目擊證人看的並不一定就是真,他們不過是被眼睛記憶這個高級黑給騙了。

來看看眼睛記憶這個高級黑是怎麼把他們給騙到的吧。

我想,這裡有必要簡單描述一下記憶的形成。記憶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感覺記憶,工作記憶(短時記憶),長期記憶。如果打個比喻的話,記憶的過程就如圖書館存入圖書,圖書館進到新書,或讀者進行圖書歸還,這可以看作是感覺記憶,管理員把圖書進行分類編碼,這屬於工作記憶,把經過編碼的圖書有規律地進行擺放,這就是長時記憶了。我們的回憶也就是圖書信息的提取過程。
在記憶的三個階段中,對造成虛假記憶影響最大的就是工作記憶,也就是信息的編碼過程出了問題。
對於某一事件的記憶,由於事件對當事人的意義的不同,對工作記憶大概會造成以下三種情況:1、記憶修正;2、記憶擦除;3、記憶重建。而其內在動力是心理上對所發生事件的迴避。

也就是說由於一個人受到驚嚇,威脅,處於巨大壓力下所形成印象容易遭到扭曲。所以雲樹心理建議不要盡信所謂的「眼見為實」。



雲樹作者|洗牙牙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5-11-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總招蚊子?
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好的食品?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