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看過關於歷史類電視劇的朋友們可能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兩方軍隊攻城與守城的戰鬥,這時候往往有一個梯子顯得尤為重要,就是雲梯,這個工具可以幫助攻城的將士迅速攀越城牆,給予敵方毀滅性的打擊。

這雲梯其實很早就有了,據傳是春秋時期魯國魯班發明的,雲梯不僅可以攻打敵人的城牆,還可以登高望遠偵探敵方的行動,可以說這個梯子在戰鬥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了它,攻城的士兵是很難打敗敵人的。

那麼這雲梯到底是怎麼使用的?這雲梯都是由攻城的一方擁有的,他們搬著長長的雲梯,架在宏偉的城牆上,而守城的一方也不可能坐以待斃,而是朝著梯子上的人開始扔石頭、火球,但是這種方法攻擊範圍狹小,只能打死梯子上沖在最前面的人,所以守城的一方會產生攻擊不及之處,很容易就會讓士兵們攻上城牆。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這麼長的梯子竟然可以豎在那而不倒,也是佩服古代匠人們的智慧。不過,既然梯子是架在城牆上的,那麼城牆上的人為什麼不把梯子給移走或是掀翻呢?為什麼非得用石頭、火球這種重型武器攻擊梯子上的人?

古代人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笨,而是另有原因。

古代人修建的城牆動不動就有十幾米之高,面對如此高的城牆,雲梯顯然也要造的一般高,要不然何談攻上城池。十幾米的雲梯架在牆上,再加上梯子上攻城的士兵,想想一個梯子上就會有幾十個士兵在那裡攀越,如果你想把梯子給掀翻,簡直是太天真!因為,梯子的重量再加上士兵的重量,很難把梯子給移走,更別說把梯子掀翻了。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再說了,攻城的人不可能僅僅只有步兵吧,他們還有很多的弓箭手在後方,一旦敵人敢在城牆上露頭,那麼立馬就會被弓箭手打成篩子,在這種情況下,守城的人必須小心翼翼,一旦讓敵方的人看到你了,下一秒你可能就要歸於塵土了。

除此之外,攻城的將領還想到了一個方法,讓俘虜先上。由於雲梯的製作成本很高,這種梯子造出來是很麻煩的,如果讓自己的士兵沖在前面當炮灰,那顯然是不值得的,於是將領想到了一個方法,讓征服的俘虜先爬上雲梯衝在前面,他們的職責很簡單,就是替後面的人擋住火球石塊,即使雲梯被推倒,反正死的是俘虜,並沒有什麼影響。

不同時代的雲梯還有不同的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這個工具也從春秋時期一直演變到了宋朝。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戰國時期的雲梯,一般由三部分所構成,它的底部是裝有車輪的,所以士兵們可以推著它移動,而不用將這笨重梯子抬過去,節省了人力,梯子的主要部分是梯身,可以上下俯仰,調節角度方便,不過這得靠人力抬杠,梯子的頂部有鉤狀物,可以鉤住敵人城牆邊緣,便於固定梯子,避免被守軍給破壞或者掀翻。

到了唐代時期,雲梯有了較大的改進。原本雲梯是只有一個梯子的,但是唐代的人給它又添了一個梯子,名為副剃,其頂端還有一對軲轆,可以沿著敵人的城牆上下滑動,增加了梯子的靈活性,這個副剃後來被士兵起了個名字,叫「飛雲梯」。

到了宋朝,雲梯的結構有了更大的改進。當時推梯人在戰鬥中是敵方的首要目標,只要把這人給殺死,那麼梯子就再難運送到城牆上,所以宋朝的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來保護推梯人的安全,將雲梯的底部設計為四周有屏蔽的車型,外部再用生牛皮來加以鞏固,敵人很難用弓箭來穿透這樣的屏蔽。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即便如此改動,隨著時代的發展,雲梯在戰鬥中的作用越來越小,其實只不過就是吸引敵方軍隊視野的工具,攻下城池的主要方法不在於梯子,而是底下士兵們用石錘衝撞城門,地方軍隊被分散兩撥,很容易就能拿下城牆,不過只要守城的一方能堅持下去,最後受不了的肯定是攻城的,因為畢竟攻城士兵資源有限,他們弓箭一旦用完,肯定就會撤退。

士兵給一攻城法器起了個名字,人站在上面輕易死不了,還能擋火球

在古代攻守之戰中,攻方還專門培養一支部隊,用以攻下城牆,但是他們的結局往往很悲慘,說不好聽的其實就是去送人頭了,但是他們一旦活下來,就會受到很高的嘉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對親生兒子朱標有多狠?朱標被氣死,出於愧疚讓朱允炆登基
此國有120萬人長著一張天然的「中國臉」,被同族排擠,說想回家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