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9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9期

今日練習

某女,32歲。主訴胃脘疼痛,多吐涎水而心煩。舌質淡嫩,苔水滑,脈弦無力。初以為胃中有寒而心陽不足,投以桂枝甘草湯加木香、砂仁,無效。再詢其證,有煩躁夜甚,涌吐清涎綿綿不絕,且頭額作痛。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白頭翁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劉某某,男,2歲半。患兒病初高熱,繼而左下肢痿弱,不能任地。身熱朝輕暮重,煩渴頻飲,口角流涎,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厚干,脈濡數帶弦,指紋青紫滯細透達氣關。

乃屬濕熱傷筋,氣血凝滯。法當清熱化濕,生津養陰,舒筋通絡。

藥用:白頭翁8克,黃連2克,黃柏4.5克,秦皮6克,葛根6克,苡仁10克,沙參6克。5劑。

加用電針,取穴:環跳、風市、陰陵泉,足三里、蠡溝、太溪。

複診,患肢漸能活動且自行舉起,接服5劑。諸恙俱退,惟患肢步履跛行。乃遵前方加牛膝5克、地龍3克。

7劑後跛行好轉,尚不能久走,而以滋補肝腎葯圖功。後隨訪,基本痊癒。

按語

《素問·生氣通天論》日:「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本案既屬濕熱傷筋,並有傷陰之象,故用白頭翁湯清利濕熱,加苡仁、沙參而通絡養陰也。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71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傷寒論》第373條: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來蘇集》:四味皆苦寒除濕勝熱之品也。白頭翁臨風偏靜,長於驅風,蓋臟腑之火、靜則治,動則病,動則生風,風生熱也。故取其靜以鎮之,秦皮木小而高,得清陽之氣,佐白頭翁以昇陽,協連、柏而清火,此熱利下重之宣劑。

《醫方集解》:此足陽明、少陰、厥陰葯也。白頭翁苦寒,能入陽明血分而涼血止澼;秦皮苦寒性澀,能涼肝益腎而固下焦;黃連涼心清肝;黃柏瀉火補水,並能燥濕止利而厚腸,取其寒能勝熱,苦能堅腎,澀能斷下也。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3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