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越努力越幸運,心理學怎麼說?

越努力越幸運,心理學怎麼說?

努力與運氣之間會有聯繫嗎?聽起來好像跟那句「愛笑的女生,運氣都不會太差」一樣有點荒謬。

作者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儼然被鋪天蓋地的文章、圖片淹沒,甚至有人出了一本名叫《越努力,越幸運》的書來教大家朝哪兒努力。但是看來看去,都沒有看到這一說法的確切來源和理論支撐,好像大家都願意被這麼一種積極、溫馨、激勵人的氛圍包圍著。然而,本文希望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努力程度與運氣之間是不是可能存在聯繫。

心理學中的「努力」

心理學中的「努力」是什麼?較為貼切的是「投入(engagement)」。在工作領域,「工作投入」被定義為「組織成員控制自我以使自我與工作角色相結合」1,是員工的一種持續的、充滿積極情感的狀態,其特徵為活力(vigor)、奉獻(dedication)和專註(absorption)2。在學習領域,也有與之相對應的「學習投入」概念。在其他領域中,我們也探討「刻意訓練(deliberate practice)」這一理論,用以解釋不同領域專長(如高水平運動員或電子競技者)的獲得。這一理論認為,基因或天賦不能決定個體一生髮展歷程中所能獲得的最終成就,專家傑出行為的重要特徵是通過經驗獲得的3

越努力越幸運,心理學怎麼說?

心理學是否相信「運氣」?

那麼,心理學是否也相信「運氣」?誠然,心理學可能不會坦白談論「運氣」這個東西,而更多地是探討一種行為——即將某一事件歸為「運氣所致」的傾向——外部的「歸因」(與之相反的是將事件歸為自身能力或其他主觀因素)。

投入與歸因的問題

雖然可能不太準確,但現在我們已將「越努力越幸運」化為了「越投入越容易做外部歸因」的命題。那麼它是不是能夠成立?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眾多研究表明,當一個人付出了越多的努力,投入越多,越傾向於將原因歸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獲得成功的時候(付出那麼多,誰也不想隨隨便便說只是運氣好吧?除非是為了謙虛。。。)。反之,在失敗時人們卻總是將原因歸為運氣不佳(不過這樣容易忽視自己的問題,難以真正從自身找原因,獲得真正提高)。

一項對266名中小學生的研究發現,學生的自我監控學習行為與成功歸因內控分數成正比,即學習更自覺的學生多認為他們的成績是靠自己努力取得的。而且,內部歸因是人成熟之後進行歸因的趨勢,隨年齡增長, 兒童做內部歸因的概率加大4,5。還有研究調查了運動員對比賽結果的歸因,不出意料,運動員勝利後總是將原因歸為那些固定的(隊伍實力)、可控的(訓練方法得當)因素6

當我們談論運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最後一個問題,當我們更加努力的時候,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可能不僅僅是好運氣,我們最想要的是success。而付出了更多,更有可能會換回讓人滿意的回報,當此時被問及「你覺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時,可能有人會謙虛地笑笑說是「運氣好」,其他人也可能會認為「他只是運氣好罷了…」,但被問及真正原因,多半人還是會從自身總結——我的能力,我的付出,我的……嗯,顏值(當然顏值沒那麼可控)。

所以,努力和運氣可能真的沒什麼關係。當別人覺得你是「lucky dog」,你可能需要知道自己不僅僅是「幸運」,因為只有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增強、時間的投入,才是你提升自己的,可延續的資本。

作者註:受作者能力限制,文章討論深度有限,僅用作與讀者探討,歡迎發表意見和建議

參考資料

1 Kahn W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33(4): 692~724

2 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ález RomáV,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 Aconfirmative analyticapproach . Journal of HappinessStudies, 2002, 3: 71-92

3 Ericsson K A,Krampe R Th,Tesch-Romer,C. The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Review,1993,100:363- 406

4 周勇,董奇. 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行為的關係研究[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03:30-33+15

5 楊慧芳,劉金花. 高自控與低自控兒童的控制歸因、自控期望比較研究[J]. 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03:6-11

6 Grove, J. R., Hanrahan, S. J., & McInman, A.(1991). Success/failure bias in attributions across involvement categories insport.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17(1),93-97

作者寫於2015-11-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會拉肚子?
吃海鮮喝啤酒會引發痛風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