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清孝庄皇后下葬的地點為何特殊?

大清孝庄皇后下葬的地點為何特殊?

大清孝庄皇后下葬的地點為何特殊?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薨逝,享年75歲。熟悉清代後陵規制的人就要問了,一般死得比皇帝晚的皇后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專門的後陵,可孝庄並沒有。她的陵墓非常特殊,是修建在了兒子孝陵紅牆外。原因呢?有人說,是因為孝庄下嫁了多爾袞,改嫁了的人怎麼還能和前夫葬在一塊兒呢?然而,這是真事兒嗎?
光緒年二十七年(1901年),史家章太炎將南明張煌言的手抄本《張蒼水集》排印出版,裡邊有首詩是這麼寫的:「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下不得了了,孝庄居住的慈寧宮大婚,還明確地寫出了是「太后婚」,就因為這詩,孝庄的名節開始不保了。這張煌言怎麼對皇家秘事這麼了解?
原來,張煌言是南明魯王政權的主要成員,他組織的義師和鄭成功的大軍一樣都是東南沿海的主要抗清力量。康熙三年,張煌言抗清失敗,於是,他跑到一座小島上藏了起來,可清軍還是不依不饒,硬是扮成和尚上島把張煌言逮了並處死。
仔細看這首詩,張煌言在清軍入關以後就一直在南明抗清,他怎麼會知道千里之外的北京發生了什麼事?再說,即使孝庄結婚,也不會給南明發一張請帖吧。還有,慈寧宮這個建築比較破舊,順治十年修葺一新,孝庄才搬進去住了,然而,多爾袞兩年前就已經病死了。一朝太后喜氣洋洋嫁給一個死了兩年的人,還賓客盈門,這不是笑話么!
大清孝庄皇后下葬的地點為何特殊?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孝庄魂歸北京而不是盛京呢?這裡還有一個傳說——庄妃託夢。
有民間傳說,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後,康熙不忍心讓祖母漂泊異鄉,於是下令將祖母靈槨移往盛京(今瀋陽)與太宗皇帝合葬。等到孝庄小祥(喪後一年為「小祥」,二年為「大祥」)一過,128名杠夫抬的大靈轎便浩浩蕩蕩出發了。可剛到遵化孝陵大門前,這裝有孝庄棺槨的靈轎就突然變得特別沉,把轎夫壓得直喘粗氣,難不成老祖宗想歇會兒?主管王大臣心裡七上八下的,趕緊下令暫歇。
過了一會兒,估摸著歇夠了該上路了,於是傳令啟程,可奇了怪了,轎夫們愣是抬不起孝庄的靈轎!這是咋回事兒呢?轎夫們開始竊竊私語,誰都不敢拿主意,主管王大臣一跺腳:「趕快報給皇上知道。」
很快,康熙知道了這件事情,他把文武大臣都召集了起來,詢問此事,可大臣們集體搖頭說「臣惶恐臣不知」。悶悶不樂地散了朝,康熙茶飯不思,他的祖母是他最尊敬的人也是最親的人,想著孝庄以前慈愛的教誨,康熙不知不覺睡著了……
忽然,在他眼前出現了一片祥雲,雲霧繚繞中,一個身影慢慢出現,康熙定睛一瞧,呀,是皇祖母!孝庄對他說,自己實在捨不得和兒子孫子離得太遠,因此不想去千里之外的盛京和皇太極團聚了。「我的棺槨停在我兒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裡給我下葬吧!」說完,孝庄飄然而去。驚醒後,康熙記起了這回事,就下令在祖母靈柩停下處,修建了昭西陵。
這個故事就明顯是傳說了。但是,關於孝庄和兒子孫子的深厚感情,也為這位有魄力有手段的傳奇后妃添加了溫情的色彩。
其實,孝庄沒有和丈夫合葬,主要是她自己的意願。孝庄一生可謂政治女強人,而且有康熙這位偉大的孫子罩著,各位王公大臣們尊敬著,還有什麼事情能夠違背她的意願呢?況且康熙是個乖孫兒,非常聽奶奶的話。給自己的陵墓選址,八成就是孝庄自己的想法了。於是,我們翻翻史料,發現了這麼一部書——《孝庄後傳》,裡面寫,孝庄在病重期間,專門叮囑自己的孫子這件事情,原文如下:「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可見,她不選擇昭陵有3點原因:一個是檯面上的話,說是皇太極已經下葬很久了,自己這麼卑微實在是不能夠打攪皇太極了;第二點原因是為了避免勞師動眾,減輕大家的勞役。一位聰慧賢德的太皇太后躍然紙上;第三點和那個託夢的傳說相同,說是不忍心離開兒子和孫子。
相比於下嫁以及託夢,此說法雖然冠冕堂皇,但是可信度比較高,既不八卦也不神神叨叨。
孝庄執意想在孝陵外安歇,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他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全部建材運往在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因為祖母曾經多次向他提到自己很喜歡這座宮殿。這一拖就是好幾十年,孝順的康熙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為祖母安排。
大清孝庄皇后下葬的地點為何特殊?

後來,康熙也去世了,雍正帝即位。自己老爸的陵寢已經確定為景陵地宮,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就要下葬了,可是自己的祖奶奶孝庄到底該葬在哪兒還沒有著落呢!
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要求給孝庄文皇后建陵,剛剛即位的雍正可是非常棘手,老爸沒解決的問題拋給了他,一個弄不好,就會背上不孝子孫的罪名。
要說雍正的手段還真不是誇的,他想了個主意,把大臣們找來了,先歌頌了一下孝庄的偉大慈愛,然後再提到孝庄希望自己和子孫在一起的遺囑,最後引經據典,闡述了合葬這回事兒其實沒啥,合葬就是個形式。大清朝自孝庄文皇后死後,國運蒸蒸日上,說明她棺槨所在的地方是個風水寶地,而且她老人家一再強調喜歡跟兒子福臨挨著,咱不能違逆了老祖宗的意思啊!
群臣們一合計,皇上的意思非常明顯。於是,20多天後,群臣上奏:我大清四海昇平,人民安居樂業,暫安奉殿真是個好地方,我們請求在那兒建陵!雍正大筆一揮,同意!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廷正式將孝庄文皇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孝庄終於得以真正安歇了。

作者寫於2015-11-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機器心臟會改變病人的意識嗎?
渦槳飛機的發動機是如何工作的?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