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朋友們讀四大名著,相信都有看到書中在傳統節日期間發生的故事。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任何一本名著都有傳統節日的相關內容。

過節,放假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與家人共度佳節,團聚。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書生相信,此刻的您,正與家人一起團聚。

當然,還有很多工作人員奮鬥在一線,默默的奉獻著。

在此,向所有朋友道一聲:節日快樂。

施耐庵的《水滸傳》,發生在傳統節日期間的故事很多,作者本人也對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做了詳細的介紹。

這一點呢,可以說施耐庵重視傳統節日,也可以說《水滸傳》的大背景宋朝對傳統節日的重視,舉國歡慶。

宋朝,經濟、文化等達到了巔峰。

百姓安居樂業,小日子過的滋潤,節日氣氛也相當的濃重,並且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

這一點,可不是今天的網商平台。

網商平台的那些所謂的節日只是噱頭,他們恨不得每天有,很虛。

宋朝人每月都過節,過的可都是傳統節日,我們國家文化底蘊豐厚,每個月也都是有傳統節日的,只是現在人不再重視某些節日罷了。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過節,過的是氣氛,與貧富無關。

通過施耐庵的描述,我們不難看出,宋朝人對中秋節是非常非常重視的,當下也很重視,只是節日的味道淡了一點兒。

《水滸傳》里,山賊草寇也是重視傳統節日的,好漢們也都喜歡過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

一百單八人中,有兩位好漢的人生轉折,便發生在中秋節。

1、九紋龍史進

史進自打跟教頭王進習得真本事後,武藝那是真的高了,不再是花拳繡腿。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在其父去世之後,他成為史家的當家人。

當時,少華山的頭領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三位想到縣城借糧,目標定在華陰縣和蒲城縣兩地。

朱武和楊春建議去蒲城縣,可以避開史家莊的史進;陳達執意去華陰縣,不懼史進。

朱武和楊春拗不過陳達,只好讓他去了。

結果不出所料,陳達被擒了。

朱武和楊春為了救出陳達,上演苦肉計,史進敬佩他們義氣,因此結拜為兄弟。

結拜為兄弟後,來往過密,後被獵戶摽兔李吉告了。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原著道:「史進正和三個頭領在後園飲酒,賞玩中秋,敘說舊話新言。只聽得牆外一聲喊起,火把亂明。史進大驚,跳起身來,分付:三位賢友且坐,待我去看。喝叫莊客不要開門,掇條梯子,上牆打一看時,只見是華陰縣縣尉在馬上,引著兩個都頭,帶著三四百士兵,圍住莊院。」

為了慶祝這個中秋節,史進忙活了很久,本可開懷暢飲,結果官差來了,中秋節沒過成,還差點喪命。

最後,史進跑了,去找師傅王進。

中秋節,史進的人生轉折,從富二代變成了山賊草寇。

這一轉折,其實是幸運的,就他坐吃山空,時常找人比武的做法,要麼吃窮了,要麼打傷了或者打死了賠錢賠到傾家蕩產。

雖然逃了,但逃亡路讓他變得成熟,不再是那個「坐井觀天」的富二代了。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可中秋節的另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卻沒這麼幸運。

2、行者武松

武松是個實在人,他不清楚安平寨小管營金眼彪施恩為什麼幫他。

直到施恩想讓他去收拾蔣門神的時候,他才知道,免去的一百殺威棒換來的是另一場生死決鬥。

武松不傻,他清楚自己被利用了,可他不可能反悔,他是英雄好漢,施恩有恩於他,他要報恩。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之後,喝了個酩酊大醉,打敗了蔣門神,那「醉拳」耍的那叫一個美,比任何網紅舞蹈都美,一氣呵成,暢快淋漓。

江湖人做事,當然是打,可官場的那些官員們,玩的就高大上了,他們想給武松一個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

原著道:「奉都監相公鈞旨,聞知武都頭是個好男子,特地差我們將馬來取他……慶賞中秋,叫喚武松到裡面飲酒。武松見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轉身出來……張都監大笑道:差了,我敬你是個義士,特地請將你來一處飲酒,如自家一般,何故卻要迴避?你是我心腹人,何礙?便一處飲酒不妨……叫喚一個心愛的養娘,叫做玉蘭,出來唱曲。」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參加了張都監的家宴,這是要重用武松的舉動,還叫了養娘,這是要賞給武松的舉動。

事情真要這麼好,那武松定會在短時間內躋身上流社會,成不了第二個高球,成為第二個青面獸楊志還是可以的。

只可惜,這張都監是要陷害武松。

你看人家這計謀,不像江湖人那麼莽撞,動不動就打,人家這是下了功夫的。

這心思若是放在為人民服務上,張都監也是名留青史的好官了。

可惜啊可惜,張都監的聰明才智都放在坑老百姓身上了。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後面的事,書生不詳細說了,大家也都熟悉,武松被陷害,後在刺配的路上殺了官差,回到張都監處殺人留名,流落江湖。

流落江湖,看似是幸運的事情,以後的武松揚名立萬,征討方臘後,封贈清忠祖師。

可是,武松本就不是十惡不赦的人,他殺的是姦夫淫婦,還是在官府不管的前提下殺。

武松的人生,應該在官場,哪怕是當個都頭,結局也比最後出家要好。

哪裡好?心情。

出家的武松,親哥哥也好,結拜的兄弟也罷,都離他而去,他是在心如死灰的情況下出家的,活得再長,也是孤獨。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所以,當個都頭,官不大,但舒心,也會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這正是他的哥哥武大郎所期望的事。

中秋節,成為這兩位好漢的人生轉折點,或好或壞。

通過施耐庵描寫的中秋節,我們也看到了宋朝中秋節的一些盛景。

「午夜初長,黃昏已半,一輪月掛如銀。冰盤如晝,賞玩正宜人。清影十分圓滿,桂花玉兔交謦。簾櫳高卷,金杯頻勸酒,歡笑賀昇平。年年當此節,酩酊醉醺醺。莫辭終夕飲,銀漢露華新。」

這是史家莊那裡的中秋節,雖是鄉村,但也是歡笑賀昇平,遊玩,飲酒賞月,不醉不歸。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玉露泠泠,金風淅淅。井畔梧桐落葉,池中菡萏成房。新雁初鳴,南樓上動人愁慘;寒蛩韻急,旅館中孤客憂懷。舞風楊柳半摧殘,帶雨芙蓉逞妖艷。秋色平分催節序,月輪端正照山河……張都監向後堂深處鴛鴦樓下安排筵宴,慶賞中秋……武松答道:恩相在上,夫人宅眷在此飲宴,小人理合迴避。」

前面描寫的是城市的景象,也是歡度中秋,但旅店裡的人少了,都回家過節去了,剩下無法回家的客人,獨自對月飲酒。

張都監家聚餐賞月,下人們也都非常歡樂,這是團聚,這是美好生活。

兩處描寫,我們看到了飲酒賞月、闔家團圓、朋友聚首、對月歡歌。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少了什麼?月餅。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但早在上古時期就有了祭月等事,周朝有了「中秋」的叫法,也有過節的習慣,《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但是,我們現在吃的月餅就沒那麼早了。

唐朝時期有月餅、宋朝也有月餅,但作為中秋節的主要美食,成為中秋節的傳統食物,還是從明朝開始的。

只是皇族或者貴族吃,算不上普及,明朝全民共食月餅,還將其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美食,那才是普及了。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所以,《水滸傳》里沒有關於月餅的描寫。

明清時期,中秋節成為了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除去上述兩位好漢,還有一位好漢也差點在中秋節出事。

誰呢?玉麒麟盧俊義。

原著道:「自離北京是四月的話,不覺在梁山泊早過了四個月有餘。但見金風淅淅,玉露泠泠,又早是中秋節近。盧俊義思量歸期,對宋江訴說。」

中秋節,自然是團聚的節日,所以宋江和吳用沒有足夠的理由留盧俊義。

《水滸傳》里的中秋節,悲喜兩重天,為何沒有月餅?

這個中秋節,大名府第一長者盧俊義沒有了對酒當歌,沒有了親人的陪伴,有的只是冰冷的牢籠和親人的背叛。

團聚的節日,當然少不了聚餐,大家坐在一起,吃一吃,樂一樂,那真叫一個美。

更美的是什麼?

剛過中秋,又迎國慶呀。

「天師的局」,萌書生解讀《水滸傳》的最後一版,打破常規,回歸故事本身,局中局,套中套,超乎你的想像,敬請期待。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相關影視劇等),如有侵權,煩請原作者聯繫本文作者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這才是第八十一難,可觀音菩薩不敢算
冰島人祖先曾用利刃橫掃歐洲,現在足球平阿根廷可能只是開始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