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麻煩你們商量好,傳統文化到底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麻煩你們商量好,傳統文化到底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在網上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傳統文化的目的是愚民,還有說傳統文化會讓人變得油膩圓滑,喪失做人的原則當「人精」,這兩種說法相信不少讀者都看過。這些傳統文化的批判者,興揚想問一句「傳統文化到底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你們能不能商量好啊!」

傳統文化是愚民的嗎?

儒家被批判愚民的來自《論語》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中還有斷句之爭,如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但批判者必定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的爭論今天還有人吵,這裡不參與。

只說一句,哪怕就算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不是想愚民啊!在古代知識分子眼裡愚民也是不對的,《朱子語類》中說「不是愚黔首,是不可得而使之知也。呂氏謂『知之未至,適所以啟機心而生惑志』,說得是。」退一萬步說,就算孔子的本意是想說愚民,但古代的知識分子都反對愚民,不認為孔夫子說這話是想讓儒家愚民。

傳統文化是想培養精緻利己主義者嗎?

「人精」在今天被稱為精緻利己主義者,其爭論來源多處於傳統文化對圓融和諧的推崇。

其文獻可見於:

《周易.繫辭上》:「荖之德,圓而神。」孔穎達疏:圓者運而不窮者,謂團圓之物,運轉無窮己,猶阪上走丸也。」

《莊子.寓言》:」始卒若環,莫得其輪,是謂天鈞。」

《管子.君臣下》:」圓者運,運者通,通則和。」

當然批判的這些多是直接說中國人如何如何,外國人又如何如何,傳統文化推崇是劣性根又如何如何,這些書他們可能都沒看過。

傳統文化對圓的推崇,是華夏文明最深的夢,這個夢我們稱之為太平和諧盛世,是古代華夏知識分子的夢想!他們希望中國國運如圓一般,運轉無窮,不入朝代輪迴,人人生活和諧幸福。

對於個人則是希望我們可以多點包容和耐性,如圓一般不傷人!但要內方,做人有底線,有堅持,這樣於人於己都好。

傳統文化想培養的是君子和真人!

傳統文化中儒道兩家想培養的人有所不同,儒家想培養君子,道家想培養真人。

君子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先愛自己和家人。因為覺醒了愛,儒家說的愛雖等次不同,但想到自己所愛,就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最後君子就算做壞事,也會有底線!

在得失上,儒家想讓君子先富貴其精神,推崇的是顏回的吃穿住都差,但不改其樂!因為君子除了本能的慾望,還有高於本能的精神慾望,這些慾望脫離物質,是君子修身養性的根本。

道家講真情、真意、真心,推崇的是一個誠字。人們熟知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莊子所講。這裡的誠不是說你要對所有人開誠布公,一點隱私不要,而是人要對自己誠!在這個基礎上消滅自己的心病,繼而修身。

我們道家認為儒家的人性本善太樂觀了,這世上就是有天生的壞人,但他們不多,天生的好人更多。只要好人對自己誠實,不變成壞人,這些壞人就翻不了天。壞人只要對自己誠實,他們就能獲得壓制自己作惡慾望的能力,起碼不會只為了開心做惡,哪怕為了利益作惡也會留一線。

在得失上,道家想讓人獨立思考,想到底什麼才適合自己?莊子說西施這樣的美女魚看了也要跑,但人不一樣!人會因為別人喜歡什麼,就覺得自己喜歡。這是我們高於動物的能力,禍福相依,也是很多人過的不開心的原因。

所以到最後,不管是好人壞人,不管是真信假信,儒道兩家的文化都能富有精神開擴智慧,讓人了解自己是人,這一切絕非詆毀者說的那樣不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一味用恐懼傳播信仰是入魔道,不如江湖術士
運而無窮中秋月,民間的中秋祈福習俗!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