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看待自戀時代的到來?

如何看待自戀時代的到來?

現如今「你也太自戀了」這樣的話不絕於耳,自戀的人認為自己處處優於他人,有很強的優越感,感覺自己真是棒棒噠。自戀其實也是自信的象徵,但是,過度自戀則是一種心理的病態,我們到底該怎樣正確對待自戀呢?

1. 為什麼自戀者被稱為是「水仙花」?

如何看待自戀時代的到來?

自戀(narcissism)一詞來自一個凄美的古希臘神話故事:被命運女神捉弄的美少年納喀索斯以前從未見過自己的身影,並不知道自己擁有非凡的容貌,面對追求自己的女神也毫不動心。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時,途徑一潭清澈的湖水,正欲取水解渴的他卻無意間看到了湖中映出的美麗影像,誤認為是水中女神在窺視他,他瞬間愛上了自己在水中秀美的倒影。最後茶飯不思,憔悴而死。後來美少年竟幻化成一株清新脫俗的水仙花。至今,希臘人仍稱水仙花為納喀索斯,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則賦予這個詞「自戀」的含義,用以描述那些瘋狂地愛戀自己、過分自我為中心的人。

即便世人對自戀者有諸多偏見,但著名畫家達利和小說家杜拉斯仍毫不掩飾且不無驕傲地宣稱自己是「瘋狂的自戀者」。

2. 自戀就是唯我獨尊?妥妥的女王范兒?

自戀長久以來有些貶義的成分。精神分析學派鼻祖弗洛伊德認為「自戀」是自己對於自我投注力比多(libido,內驅力)興奮的狀態。他將本來應該投注於自我的對象客體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這樣他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和融洽的親密關係,而且還經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感覺自己是其理想化的自我。他認為自戀應是孩童的專屬,幼兒愛自己的身體,把自己當做生活和世界的中心,樂於接受人們給予自己無盡的愛,卻難以回報,但人若把這種「自戀」的特殊時期延續到成人生活,就很麻煩,他們成為我們通常所說的任性,自傲的人,當自戀欲達到極點,他們竟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愛上別人,只想得到他人的愛和讚賞,並希望長期掌控這一局面。

如何看待自戀時代的到來?

卡倫·霍尼針對這種現象提出了「我生為優越者」的「病態自負」的概念,患者期待別人無條件地愛他,不能容忍他人的質疑,卻可以任意踐踏他人。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海因茨·科胡特,長期研究自戀型人格,並提出獨到見解:自戀其實就是力比多的本質,或者更直接說自戀就是人類的一般本質,每個人本質上都是自戀的。自戀是一種借著勝任的經驗而產生的真正的自我價值感,是一種認為自己值得珍惜、保護的真實感覺。他認為一般個體的自戀並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們整個社會是允許適度自戀的,只有個體過度自戀並超出了社會對自戀許可的範圍才是不健康的。

現今的人們或許應該感謝科胡特先生,正是由於他的全新解讀,才讓世人對自戀有了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自戀。它刺激我們讓自己顯得更有吸引力,促進人們去努力奪取佳績,獲得進入良好學校深造的機會,贏得受人尊敬的工作崗位,取得驕人的成就等,人們憑此充分感受到自我價值感的存在。

3. 自戀的人,是臭美還是真美?

健康自戀就是適度自戀,而不健康自戀則屬於過度自戀。

所謂健康適度的自戀,是建立在有充分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上,既愛自己,接納自己,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也能接納別人,愛他人和關心他人。在展示自己小自戀時,比如玩自拍,各種秀,做到有節制,不過分誇張,儘管也有求關注讚賞的意思,卻能適可而止,對他人不同的評價不在意,更不會被激怒甚至破壞性地報復。

不健康自戀屬於過度自戀,若任其長期發展,可能會形成自戀型人格障礙,屬病態型自戀。按照《DSM-I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定義,「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具體表現為:

(1) 對批評的反應強烈,常表現為憤怒、羞愧或恥辱(儘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 損人利己。總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 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詞,希望被人特別關注;

(4) 人際關係不穩定,過分理想化或過度貶低他人;

(5) 對成功、權力、榮譽、美麗、理想或愛情有非分的無限幻想;

(6) 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 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

(8) 缺乏同情心,冷漠無情;

(9) 有強烈的嫉妒心和報復心。

註:包含5項以上者可初步判定有自戀傾向,若希望對其確診,需到專業機構評估鑒定。

如何看待自戀時代的到來?

4. 你自卑是因為太自戀了?

自戀者,經常為自己如何行事和別人怎樣看待自己而苦惱,對他人的評論十分敏感。心理動力理論認為,這種人格是因為在兒童早期從父母那裡獲得的情感和認可不足而補償後形成的。社會學習理論則認為其障礙是由於父母時常過分誇大了孩子的才能,從而導致其不且實際的幻想和期待。自戀者在自我極度膨脹的同時,內心常伴有陣發性自卑,但為了抗拒這種無助和恐懼,不得不用誇大的自我意象示人,並在人際互動中時常採取冒險的行動。可以說,有多自戀就有多自卑,它們是一枚硬幣不同的兩個面而已。

現今社會的大環境,完全讚賞個人價值的實現,鼓勵全民創業,萬眾創新,人們面臨比過去更複雜的局面和挑戰,激情豪邁的人們欲彰顯「捨我其誰」、「唯我獨尊」的傲人霸氣,加之移動互聯、智能手機、圈子文化、全民自媒體熱點不斷爆發,讓「自戀文化」有了更深厚和肥沃的土壤。個性即價值的時代已然來臨。

儘管如此,我仍建議人們在「適度而不過度」的原則下充分展示個人的風采和智慧。

務請牢記:適度自戀怡情,過度自戀傷身!



(作者:潘鳴,青島一鳴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專家,微信公眾號:YMXL525,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作者寫於2015-11-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你了解外出飲食的6大誤區嗎?
「眼見為實」就一定靠譜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