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那曲市位置圖

那曲地區地圖

【那曲市簡介】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轄區面積45萬多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那曲市緊靠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現設11縣,即那曲縣、安多縣、聶榮縣、比如縣、嘉黎縣、索縣、巴青縣、申扎縣、班戈縣、尼瑪縣、雙湖縣。官方2015年年末的資料顯示,那曲市總人口為49.5萬人。

2017年9月,國務院以國函[2017]109號文件批複同意那曲地區撤地設地級市和那曲縣撤縣設色尼區。至此那曲市轄原那曲地區的聶榮縣、安多縣、巴青縣、索縣、比如縣、嘉黎縣、尼瑪縣、班戈縣、申扎縣、雙湖縣和新設立的色尼區。

【著名旅遊景點】

古代象雄遺址距今約1600多年。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苯教就形成於此時。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錯並存的象雄遺址存有無數斷壁殘垣,供人憑弔和觀光。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傳統土著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對後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雅礱風景名勝區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山南雅礱河流域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也是西藏第一個國家級風景區。該風景區地處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陽光充足,空氣清新,視野遼闊。風景區以澤當鎮為中心,向東西延伸十大景區58個景點,景點面積約1580平方公里,風景區內除雅拉香布山海拔6635.8米外,其餘地帶海拔高度在3450至3600米之間。

羊卓雍錯,也稱羊卓雍湖(當地人通常簡稱為「羊湖」),因為藏語「錯」就是「湖」的意思。從地理上劃分屬於山南地區的浪卡子縣。羊卓雍錯,藏語意為「天鵝池」,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千米,南北寬70千米,湖岸線總長250千米,總面積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位於東經81.3°,北緯31°海拔6638米(另說海拔6714米),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稱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

【那曲市歷史沿革】

「那曲」因境內那曲河(怒江上游)而得名,舊譯「黑河」,明末清初和碩特蒙古稱喀喇烏蘇,清代作哈拉烏蘇、喀拉烏蘇,為「那曲」這一藏語地名的滿語義譯。

那曲歷史悠久,明確見於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權,在漢文史籍中稱之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將這一地區稱作「卓岱」,意為「牧業部落」,稱這裡的居民為「卓巴」,意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時期,象雄人將其地域劃分為內、外、中三部。那曲,大致屬於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當惹瓊宗」,就在那曲西南隅的當惹雍錯湖畔一帶。象雄勢力衰微後,地域西縮。在7世紀前後,這一地區的東部地域歸屬於蘇毗部落統治。後來,吐蕃部落逐漸強盛,統一了全藏,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納入其統治之下。松贊干布時期,將吐蕃分為四台和61個東岱(相當於千戶),原蘇毗部落故地設「孫波如」,共轄11個東岱,作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區擴張的基地,這一帶顯得特別重要,史稱「軍糧馬匹,半出其中」。宋朝(960-1279)以後,那曲和羊八井、幫倉(今當惹湖和昂則湖一帶)、朗如(今班戈縣一帶)被稱作北方四部落。

1269年,忽必烈(元朝開國皇帝)派出官員在自青海到薩斯加的主要驛道設置驛站,其中在前藏設置驛站7所,驛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縣、比如、那曲及當雄一帶,並派蒙古軍士屯駐藏北,以後形成霍爾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勢力。

17世紀至18世紀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並在騰格里湖(納木錯)駐紮蒙古騎兵震懾全藏。

1725年,清政府設青海辦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爾王」赤加吉欽總管三十九族,直屬理藩院夷情衙門。

1728年,清廷在拉薩設駐藏大臣辦事衙門。

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脈南北兩麓諸部落,分歸駐藏大臣和青海辦事大臣管轄,三十九族劃歸駐藏大臣直管,同年清查各部戶口,並向駐藏大臣衙門支差。

1751年(乾隆十六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並制定「善後章程十三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根據那曲所處的戰略地位,清王朝決定在那曲建立坎囊宗,並隸屬新建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管轄。坎囊宗由宗教頭領(即堪布)和部落頭人(即囊宗)聯合行使管理權。可以說這是藏北高原的第一個宗,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那曲還有一部分地區歸班禪管轄。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共有八代「霍爾王」,均受清政府冊封委任,有的還賜給頂戴花翎。

辛亥革命前後,中央王朝勢力衰落,噶廈得以將歷史上由駐藏大臣直管的達木及三十九族地區收歸己有。第九世班禪被迫前往內地後,噶廈又強行接管了班禪屬區。至此,藏北地區自吐蕃王朝崩潰以後,第一次全部置於西藏地方政府的直轄之下。

1916年,為了加強對達木和三十九族的統治,噶廈在霍爾地區設置了總管,即「霍爾基」,從此結束了歷時五百餘載、傳二十一代的「霍爾王」歷史。霍爾基從設立到結束,共歷經九任官員。那曲總管共歷五任,均為四品官,每任一僧一俗。

1942年(藏曆水馬年),噶廈地方政府設立絳恰基巧,管轄藏北牧區和拉薩以北的14個宗,那曲宗即為其中之一。當初的那曲宗名義上下轄7個大部落和51個小部落,而實際上卻只管30個小部落,稱為「雄巴」,其餘21個小部落均屬西藏上層貴族或大寺廟所轄,稱為「格爾巴」或「格爾得」。

1950年10月,昌都地區和那曲地區東部首先解放。1951年3月,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宣告成立,原屬噶廈絳曲基巧的聶榮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牘宗、色扎宗、丁青宗隸屬該委員會第一辦事處(駐丁青),此後,各宗的人民解放委員會也相繼成立。與此同時,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區仍由噶廈絳曲基巧管理。

1952年3月,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條議簽訂後,十八軍獨立支隊主力2000餘人,護送班禪大師經藏北返回後藏,那曲原屬班禪的領地,也返還班禪

1956年10月9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設立黑河基巧辦事處。那曲宗即隸屬那曲基巧辦事處管轄。

1959年民主改革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對藏北的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黑河基巧辦事處下轄九個縣。10月,籌委會決定撤銷各地基巧辦事處,設立行政公署。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將西藏的「黑河地區」改名為「那曲地區」。2月,黑河專員行政公署成立。1965年更名為那曲行署。1970年,那曲專區改稱那曲地區,那曲縣由那曲地區管轄。

1975年底,西藏自治區黨委批准申扎縣尼瑪區、吉瓦區的3個鄉(即尼瑪區北措折鄉,吉瓦區俄久美、俄久道鄉)、文部區的1個鄉(即來多強瑪鄉)、申扎區的1個公社(即嘎措公社),以及班戈縣的色瓦區(包括色瓦、多瑪、巴嶺、買瑪4個鄉)的牧民北遷無人區,組建雙湖辦事處。

1985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尼瑪縣。

1993年8月,雙湖辦事處改稱尼瑪縣雙湖特別區,但雙湖特別區繼續由那曲地區直接領導。

2012年11月,國務院以國函〔2012〕191號文件批複同意撤銷雙湖特別區,設立雙湖縣,將尼瑪縣的措折羅瑪鎮、協德鄉、雅曲鄉、嘎措鄉、措折強瑪鄉、多瑪鄉、巴嶺鄉劃歸雙湖縣管轄,以措折羅瑪鎮、協德鄉、雅曲鄉、嘎措鄉、措折強瑪鄉、多瑪鄉、巴嶺鄉的行政區域為雙湖縣的行政區域。雙湖縣人民政府駐多瑪鄉索嘎南路9號。雙湖縣由那曲地區管轄。至此,那曲地區下轄11個縣。

2017年9月,國務院以國函[2017]109號文件批複同意那曲地區撤地設地級市和那曲縣撤縣設色尼區。至此那曲市轄原那曲地區的聶榮縣、安多縣、巴青縣、索縣、比如縣、嘉黎縣、尼瑪縣、班戈縣、申扎縣、雙湖縣和新設立的色尼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赤道比你想像的有趣
終於知道為啥內蒙古不包郵了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