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吃了一塊白水煮的肥豬肉 父親默默將他立為皇位繼承人

他吃了一塊白水煮的肥豬肉 父親默默將他立為皇位繼承人

原標題:他吃了一塊白水煮的肥豬肉 父親默默將他立為皇位繼承人


在《延禧攻略》第15集,朝廷舉行傳統的祭祀儀式,乾隆皇帝弘曆和大臣分吃胙肉。女主人公魏瓔珞悄悄在分給怡親王弘曉的胙肉上加鹽,又將有人私帶調料的事情密報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命令宮人追查,導致弘曉被抓了個現行。


乾隆皇帝盛怒之下,將弘曉治了大不敬之罪,革職查辦關進了宗人府。



什麼是胙肉?


這是一種祭祀時供神的豬肉。古時候,人們在祭祀先祖時,會用一塊用清水煮熟的豬肉來拜神。祭祀結束後,大家便將這塊豬肉分而食之。這就是所稱的「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又叫「分胙」。南宋詩人在《家居》一詩中說:「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饋漿煩郡府,分胙媿鄉鄰。」說的便是這種情況。

清朝入關之前,一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他們在祭祖拜神時,也有殺豬煮肉的習慣。入關之後,他們在紫禁城裡依然保持著這個傳統習俗。



每到重大節日,朝廷就會在坤寧宮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是現場殺掉幾頭肥豬,放入大鐵鍋內用白水煮熟,拿來敬神。祭祀儀式結束,敬神用的豬肉不會扔掉,而是由皇帝和在場的王公大臣、宮廷侍衛等一起食用,表示大家分享神靈的賜福。



胙肉好吃嗎?

答案只有兩個字:難吃。如果非要加一個界限的話,那就是很難吃。


如前所述。胙肉都是用一鍋白水煮成,大部分是肥肉。有時候,負責煮肉的太監為了趕時間,根本就沒有將豬肉煮熟,往往煮得半生半熟就送上去了。而且,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尊重,胙肉不能添加任何調料,連食鹽都不能添加。所以,看起來油膩葷腥,難以下咽。


我們知道,王公大臣養尊處優,錦衣玉食,什麼樣的山珍海味沒有吃過?他們看到這種肥膩的肉塊,就會舌頭打結、腿肚子轉筋,根本就吞咽不下去。



有一些聰明的太監,會事先用油皮紙在食鹽里浸泡。分發胙肉的時候,就把這張油皮紙悄悄地送給王公大臣,讓他們能夠沾點兒鹽味,容易吃下這塊肥膩的豬肉。當然,這張油紙是要王公大臣們花錢買的。太監因此多了一個賺錢的門道。

如果王公大臣自己悄悄在胙肉上配以油鹽醬醋,會怎麼樣?後果會很嚴重。這種違反祖制的行為,一旦被逮住,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延禧攻略》第15集里,怡親王弘曉以親王的身份,僅僅是在胙肉上加鹽,就被革職查辦,遑論其他行為?


正因為胙肉實在太難吃了,不少王公大臣和宮廷侍衛分到胙肉後,裝模作樣吃上幾口,然後找一個犄角旮旯扔掉。乾隆皇帝發現後大怒,專門發出上諭予以警告:「大臣侍衛等,不以此為榮,反以為辱……不可不嚴加查禁。」



雖然胙肉很難吃,可許多大臣還是希望能吃上一口。原因很簡單,只有地位較高、身份較崇的王公大臣,才有資格參加祭祀儀式,分吃一口胙肉的。

對於乾隆皇帝來說,胙肉還有更為特殊的含義。


《清高宗實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雍正元年,癸卯,春正月,次辛祈谷禮成,是為世宗登極後初次大祀之典。召上入養心殿,賜食一臠,意巳為他日付託之本。志早先定,仰告昊蒼,故俾承福受胙也。」


雍正皇帝是通過殘酷激烈的「九子奪嫡」,才繼承皇位的,對於選擇他的皇位繼承人,非常慎重。雍正皇帝一共生育了10個皇子,其中大部分皇子未成年就已夭折。1723年,雍正皇帝即位後,只有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在身邊。雍正皇帝打算進行秘密立儲,避免兄弟殘殺,造成人倫悲劇。但是,選擇誰呢?



1723年正月,雍正皇帝前往天壇,舉行祭祀上天、祈求五穀豐登的大典。祭祀儀式結束後,雍正皇帝將皇四子弘曆召到養心殿,沒說別的事情,就給了一塊胙肉,讓他吃下去。弘曆沒有多問,當著父親的面把這塊胙肉吃掉。吃完後,也沒有多說話,向父親請安後,退出養心殿。


多年以後,已經當了皇帝的弘曆回想起這件事情,明白了父親的心意。或許正是從那一刻開始,弘曆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即「承福受胙」。最終,雍正皇帝默默將弘曆確定為皇位繼承人。


【參考資料:《清實錄》《清高宗實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巡邏隊抓了一個「竊賊」 沒想到是皇帝老師 結果怎樣
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獵活動 為何被道光皇帝宣布廢除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