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

關於家人,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獨有的情感記憶。然而,隨著我們的長大和成熟,這些感覺會開始裂變。

正如有人說:

「少年真正成人的那一刻,大概就是,對於你的家人,你會時不時惦記、想念,渴望從他們那裡得到撫慰,害怕他們哪天離開人世——他們成為你夢境的常客,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你卻無比清楚:縱然愛他們,卻再無法同他們心無芥蒂地談論,或長久地生活在一起。」

成年後,對家人的情感變得複雜,明明心裡渴望靠近,卻無法在父母身邊心無芥蒂地生活,摩擦衝突加劇,這是很多人心裡最難接受的事情。

然而,我們不容易想到的是,恰恰是這樣的摩擦帶來的界限感,才能成功幫助孩子和父母活出人生的自由。那如何沒有這樣的界限感,會是怎樣呢?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

愛而不能,是怎樣的狀態?

越是經歷過嚴重創傷的人,越渴望重塑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從某種程度上他們內心被許多未被滿足的渴望或者傷害佔據,而理智上他們又知道父母正在老去,為了避免留下遺憾,想更快地原諒父母。

小蕾就是這樣的女生,童年過得十分艱難。媽媽是個極其自戀的女人,經常把她羞辱得無地自容,再把所有的錯都歸因到她的身上。父親是懦弱無能的男人,無論媽媽怎麼不講道理,父親總會假裝沒看見,事後逼著她跟媽媽認錯,來緩和家裡的氣氛。

讀書時,她除了換過無數個男朋友,再沒有什麼特別。成年後的她,換上很嚴重的社交障礙,她心裡常常感覺到無比強烈的恨意。即便已經結婚生子,但她的婚姻並不幸福,常常有很強烈的無力感。

每當生活遇到不順時,她就會舊事重提,要求父母對她的人生負責。而當父母不承認曾經對她的傷害時,並藉此指責她不孝順時,她就用最惡毒的話還擊父母。

她以為這樣的抗爭之路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一年前,她父親去世了。她哭了整整一晚上,不敢相信那個男人就這麼走了,她不願意放下恨。可是,沒有了對象,恨也變得壓抑和無力。

還好母親健在,她把所有的憤怒轉向母親。直到有一次母親突然暈厥,她的內心開始動搖。她知道有一天母親也會離開,她強迫自己好好去愛母親,不為今後留下遺憾。

可是,她做不到,每一次她想要對母親好,心裡湧上來的都是恨意。有一次,她看著母親在廚房切菜,想去搭把手,然而母親卻說:看你這樣子,能做好什麼事情!那一刻,他看著媽媽手裡的刀無比恐懼,她整個人在發抖,差點做出極端的事情。

對於小蕾來說,她的內心其實是有對父母的愛,只是當她越想努力去愛,就越不能體會愛的感覺,反而更有可能做出傷害愛的事情。

很多人不像小蕾一樣經歷過嚴重的創傷,內心對父母有很深的情感,但表面上關係仍然被很多矛盾佔據著。

我們常常會以為沒有矛盾、只有愛該有多好,然而如果我們真的試圖忽略這些矛盾,想去擁有更極致的愛,就會連愛也要一同失去。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

太緊密的愛,不是愛而是傷害

想到即便內心有千言萬語,卻無法再靠近父母多一點,很多人感到遺憾,覺得關係變得不不完整。然而,我們又經常看到很多連接緊密的關係,卻不如我們想像般美好。

小薇是一個成年女性,即便結婚了,還會經常帶著孩子住到父母家。雖然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但她對父母的擅自做主常常感到不滿。她知道父母一直在為她操勞,又不得不體諒地順從父母心意行事。

然而,面對自己的人生,她卻感到十分吃力,她知道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卻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以過上怎樣的生活。父母將她照顧得無微不至,總是儘可能幫她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又時常對她的未來感到焦慮,指責她沒有自理能力。

小薇覺得自己跟父母看起來真的很親近,內心卻常有想掙脫父母的衝動。父母的保護,讓她成為一個無法獨立活出自己的人,她不得不對辛苦的父母保持忠誠,當這樣的忠誠之愛淹沒了她的人生,她對父母的愛又只剩下埋怨。

所以,如果說成年之前的愛,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有一個穩固的基礎去生長,那麼成年之後的愛,就是為了孩子和父母都有更大的空間去活出自我。

當一個人已經成長,會發展出很多跟父母不同的特質,如果執意要追求跟父母更多的一致,就會讓彼此都變得不自由。這種犧牲帶來的局限,反而會傷害已經存在的關係基礎。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

最好的愛,就是有界限的相處

有人說,最好的父母之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而最好的孩子之愛,或許就是學會有界限地跟父母相處。

一艘船即便花多長時間停泊在港口,也會深知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世界,唯有出港之後,有了距離才有自己真實的人生。

在父母看來,孩子的長大,可能跟他們想像的選擇會不一樣,但這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而在孩子看來,成長後的自己,哪怕會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一個溫暖的懷抱,但終究還是要面對自己的風雨兼程。

無法再跟父母親密無間地相處,這是成長必須面對的現實。有些愛曾經失去了,也無法再彌補;有的愛過去再溫暖,也無法再重來一次。

長大,就意味著你會用成人的方式跟父母相處,而成人之間的愛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忠誠或者過度的溺愛,而是一份在充分照顧自己基礎上的意願。而面對曾經最親的人,一定免不了寄予自己的主觀期待,所以當自我遇上不被理解,衝突和矛盾自然不可避免。

唯有這一份不和諧構成的界限,才能讓父母和孩子不過度捲入對方的生活,不去太多干預對方的生活,避免引起更激烈的、難以調和的家庭衝突。也就是說,孩子跟父母難以再朝夕相處,不能再親密無間,卻相當於有節制地保有了彼此內心那份愛的持久完整。

當孩子和父母,都能在相對獨立的空間里,儘可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不更多牽絆和阻礙對方的人生時,這或許就是對這場偉大之愛的最好成全。

生活需要界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