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為何將西班牙的地位看的很重?僅次於英國

美國為何將西班牙的地位看的很重?僅次於英國

文|李星

佛朗哥給大多數中文讀者的印象,大概就是中學歷史課本上關於西班牙內戰的一小段豆腐塊,以及他與希特勒、墨索里尼握手的照片。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對戰後的西班牙乃至世界投下了長長的影子。一般人對西班牙的印象,常與他有著不小的淵源:如弗拉明戈舞原本為安達盧西亞的地方性舞蹈,受到他大力推廣,已成為西班牙舞蹈代名詞;皇家馬德里足球隊一度被稱之為「佛朗哥的球隊」。更為重要的是,他使西班牙從歐洲病夫一躍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1955 年12 月14 日,西班牙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1966年1月,美國空軍戰略司令部一架B-52G轟炸機執行氫彈轟炸訓練,航線為從本土飛越大西洋和地中海,前往東歐集團邊界再行折返。然而,在西班牙東海岸上空,該機與前來加油的KC-135加油機相撞,導致掛載的4枚氫彈遺失,這種情況,在美軍軍語中被稱之為「斷箭」。在24小時之內,3枚核武器在西班牙漁村的陸地上被尋獲,1枚墜入海底。經過2個多月的緊急捕撈,這枚氫彈被美國海軍潛水員在880米深處的海底找到。「斷箭」事件不經意間透露出西班牙在冷戰中的重要地位:B-52G襲擊蘇聯的這條路線,需要在西班牙上空進行兩次空中加油。

二戰結束後,西班牙一度被打入秋後算賬的另冊,被親蘇派主導的美國國務院對此尤其積極。此外,杜魯門總統因為佛朗哥對新教徒的態度,數次公開批評他。1945年12月,美國大使撤離馬德里,同時也沒有任命新的大使接任。1946年3月,波蘭代表請求把西班牙問題提至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美國代表阿爾傑·希斯認為,西班牙問題提至安理會不會危及美國利益,因此不需要阻止,美國支持安理會對該問題的全部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希斯後來被當時還是國會議員的理查德·尼克松指控為蘇聯間諜,並在1950年因偽證罪而鋃鐺入獄。當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呼籲各成員國立即撤回駐西大使。

馬歇爾計劃本來是面向中立國開放的,但也沒有邀請西班牙加入。此前的三年內戰留給西班牙的是滿目瘡痍。60萬人死亡,更多的人亡命海外,數千人入獄,幾乎沒有完好的基礎設施,國庫黃金儲備被共和派運到莫斯科保管後不知所終,外匯儲備幾乎為零。而佛朗哥作為軍人,又信奉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醫生不用外國進口的手術刀,西班牙人也不喝香檳酒」。他的信念是「我們有生活所需的一切,我們生產也足夠確保這一點。我們不需要進口任何東西」。在內憂外患之下,短缺、黑市、貨幣貶值隨之而來。在1950年早期,西班牙的人均GDP僅為西歐國家的四成,工業、農業分別到20世紀50年代早期和1958年才恢復到內戰前的生產水平。

這時,一個想不到的人物幫助了佛朗哥。那就是約瑟夫·斯大林。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發生政變。西方對於俄羅斯盟友的粉紅色記憶與勝利欣快症猛然消退,防蘇集體安全體系進入加速籌備階段。同年夏天,蘇聯封鎖了西方通往西柏林的陸地通道,持續了11個月的柏林空運大幕徐徐開啟。1949年4月,美國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標誌著美國憲法誕生後美國在和平時期第一次締結軍事聯盟。短短几年,西班牙的命運翻天覆地。

1959 年12 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台上左)正式訪問西班牙

此前,美國軍方早就對西班牙的未來地位有所考慮。二戰尚未結束,美軍報告就指出:「假如我們的敵人試圖把歐洲國家納入單一的政治結構,西班牙將成為歐洲僅次於大不列顛島的牢不可破的堡壘。」1946年,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在西班牙保留一個反共產主義政府,將有助於保證西地中海的安全」。該會議制定的對蘇作戰計劃想定,一旦蘇聯在歐洲發動進攻,就採取阻擊和戰略反擊的方針。反擊戰線方案分別包括比利牛斯山脈、西班牙南部的內華達山脈和直布羅陀海峽,均在西班牙境內。北約成立後,美國軍方仍認為,在幾年內,一旦蘇聯發動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很可能守不住,西班牙是歐陸最後的反攻基地。直至20世紀70年代,海灣戰爭時的盟軍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在國家軍事學院學習時,看到的對蘇作戰方案仍是盟軍一路退守,直至海運和空運而來的本土援軍在西班牙上陸,展開戰略反擊。

1947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評估,當前制裁對西班牙經濟毫無好處。佛朗哥不可能和平交出政權,軍隊站在他一邊,反對派則力量渙散,推翻他不具備可行性,即便可行,也很可能導致國內混亂,便於蘇聯渾水摸魚。建議實現美西政治和經濟關係正常化。

佛朗哥無疑是一位重大歷史關頭從不踏錯的人物。1947年7月8日,佛朗哥頒布《國家元首繼承法》,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制國家,佛朗哥擔任國家元首,由樞密院幫助他處理政事和選擇繼承人。歐洲君主制強調正統性和穩固性,遠非東亞大陸「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君統是政權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佛朗哥此舉是對外宣示出他有身後「大政奉還」的打算,從而在政治上奠定西方民主國家可以合作的基礎。

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轉折關頭,佛朗哥不僅派出了強大的團隊前往華盛頓,從軍事、政治、宗教各方面,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動員,在國會組成著名的「西班牙遊說團」;還提出可以派遣一個師的志願軍去韓國作戰,「儘管技術上這是一場聯合國的戰爭,而聯合國是排斥西班牙的」。

佛朗哥在授予皇家馬德里隊歐冠獎盃

在與美國的接觸中,佛朗哥又斷然表態:「如果北約組織遭到蘇聯的攻擊,西班牙將履行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應該履行的責任。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否締結協定,如果西班牙完全武裝起來,就能夠派遣部隊到比利牛斯山脈北部作戰。」佛朗哥還保證:「西班牙及其屬地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提供作為美國的海軍、空軍、陸軍基地,這些軍事基地應該是美西雙方都可以使用的,戰爭結束以後應該歸還西班牙政府。」這一表態,既切中了當時美國時刻擔心西歐防禦縱深與常規力量不足的痛點,又照顧到美國因為政治原因不能把西班牙馬上納入北約的困難,可以說歷史判斷力和換位思考能力極為發達。

佛朗哥強烈的反蘇立場,是雙方可以互相信任的重要基礎。而君主制和天主教的雙重加持,又使西方和佛朗哥之間多了許多共同語言,對日後的民主轉型也頗有影響,而這些因素也是很多國家不具備的。佛朗哥本來就認為,文明世界的最大敵人是俄國而非德國。20世紀50年代,在一次法國舉行的跳傘比賽中,蘇聯隊獲得了第一名,把自己的旗幟分贈各國,只是未給美國和西班牙。主持比賽的法國人解釋說,蘇聯人沒有贈旗是因為西班牙未承認蘇聯。西班牙代表則給出了巴頓將軍式的回答:「我們很高興他們沒有送,因為這一來就免得我拒絕接受,讓他們下不了台。」

1950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撤銷1946年的制裁決議。1951年2月,美西恢復外交關係。得益於美國的大力支持,西班牙在1955年加入聯合國。此後,又陸續加入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力挺孫科,勸程潛等人棄選,威逼利誘誹謗,定要搞臭李宗仁
蘇聯軍工體系中,到底哪些方面達到了與美國抗衡的水平?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