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53:孫堅偶得玉璽,董卓退守老巢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53:孫堅偶得玉璽,董卓退守老巢

原標題:【校對稿】十八路諸侯53:孫堅偶得玉璽,董卓退守老巢


董卓在孫堅軍隊的逼迫下,往長安方向西撤,將東漢的長達百年的首都洛陽拱手讓給了孫堅。從漢光武帝劉秀開始,洛陽作為東漢首都已經超過一百五十年。作為帝國的中心,皇家、世家大族久居與此,繁華是可以想見的。可是在董卓一番折騰之下,孫堅帶軍隊進入的洛陽,卻早已是一片殘垣斷壁。此時的洛陽空無一人,以致「舊京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


圖1、斷壁殘垣的洛陽城(《虎牢關》)


孫堅是在京城待過的,之前洛陽的繁華,他是親眼目睹過的。可如今再回來,看到如此一番景象,孫堅心頭翻滾起來的感慨和嘆息可想而知。除了看到洛陽成了一片廢墟之外,京城周邊世家大族的陵墓都被董卓軍隊挖掘盜取,這些一直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的先人們的遺骨被弄的四處都是。


孫堅感慨之外,馬上下令部下,幫助修復皇家以及世家大族被挖掘盜取了的墳墓。特別是整理清掃皇家的陵園,並舉行了最高規則的祭祀儀式——太牢,獻上了牛、羊、豕(shǐ,豬)三牲。


在孫堅的部隊打掃殘破的洛陽時,一個意外,讓孫堅有了意外的收穫。而這個意外的收穫,在三國演義成了一條重要的主線。孫堅軍隊的士兵修整時,在城南的一口井——甄官井中,發現了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這件事記載在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的《江表傳》中。江表傳說士兵們發現這口井有「五色氣」在周邊,和歷史史書上記載創業君王降生時一樣。這自然引起了人們注意,可卻沒人敢下到井裡去。只能層層上報,孫堅得知消息後,讓人下井。然後,就在這口井裡打撈上來了那顆在何進被殺、袁家兄弟進攻皇宮、張讓等裹脅漢少帝、漢獻帝出京時,遺失的玉璽。


圖2、在洛陽的孫堅發現遺失的玉璽(《虎牢關》)


傳國玉璽——我們稍微花些篇幅介紹一下。傳國玉璽是皇帝印璽里的一顆,也是最重要的一顆。依照《漢官舊儀》的記載,說「天子六璽」——天子有六顆不同的玉璽,各有用處。這六璽分別是:皇帝行璽(封諸侯王及官員用)、皇帝之璽(賜諸侯王書用)、皇帝信璽(發兵用)、天子行璽(徵召大臣用)、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用)。



圖3、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不是在「天子六璽」里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孫堅發現的這顆傳國玉璽就是秦始皇嬴政滅趙,得到的那顆藺相如誓死保護的那顆「和氏璧」。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之後,讓李斯用小篆在正面雕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環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雙邊(內邊線較細、外邊線較粗)。自秦始皇開始,是不是有傳國玉璽成了一個王朝是不是正統的一個重要標誌。



圖4、率先進入咸陽的劉邦


秦末農民起義的時候,劉邦第一個進入長安,從秦王子嬰手中拿過了傳國玉璽。之後,傳國玉璽就在西漢的皇帝中代代相傳。直到王莽登基的時候,從當時的皇太后手中拿這個傳國玉璽的時候,這個玉璽被那個太后憤怒的扔在地上破了一角,王莽讓人用黃金將這角補上,最早的「金鑲玉」就此誕生。


王莽兵敗之後,玉璽又輾轉來到漢光武帝劉秀手中,之後和西漢一樣,在東漢的皇帝之間代代相傳,直到漢少帝登基後不久發生的那場外戚與宦官之爭,匆忙出逃的皇帝所有的印璽都沒帶,再回來發現其他的印璽都在,傳國玉璽不見了。

傳國玉璽這麼重要的東西,在董卓挾持漢少帝、漢獻帝回京之後,一定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找,都沒找著。而孫堅在一片殘垣廢墟之中,居然找著了,也確實是巧。可以推測,當袁術他們屠殺宦官的時候,負責掌管印璽的宦官,投井自殺,這顆玉璽也就跟著到了井裡。



圖5、三國演義中為傳國玉璽爭執的袁紹、孫堅(《虎牢關》)


在三國演義里,孫堅得到這顆玉璽之後,就認為天命與孫家,就急急忙忙和盟主袁紹辭行,想回到江東當皇帝。可在亂世里,皇帝攥在手中都沒用,一顆玉璽至多就是一個添彩之物,對諸侯間的實力對比起不到多大作用。再說那時候的孫堅,甘願降服在袁術之下,肯定不會得到可一顆玉璽,就有了開始盤算著當皇帝。

已經是一片廢墟、荒蕪人煙的洛陽,供給不了孫堅的軍隊。孫堅只能帶軍隊,回到了袁術駐紮的魯陽。傳國玉璽自然就落到了袁術手上。袁術有當皇帝的想法,誘因之一就是因有這顆玉璽在手上。


放下孫堅不說,我們回頭看一下往西北退兵的董卓。早被董卓燒成一片廢墟的洛陽,孫堅不來,董卓帶軍隊也會西撤。沒有了供給能力的洛陽,是留不住董卓大軍的。孫堅和董卓軍隊在陵墓間大戰,換個角度看,那是因為董卓的軍隊此時都在忙著挖掘陵墓里的財寶。在焚燒洛陽的時候,董卓已下定決心放棄洛陽了。董卓西撤的時候,在長安和洛陽間,部署了三支軍隊,作為長安的防禦。



圖6、撤退長安之後董卓的防禦


從軍事的角度看,董卓放棄洛陽,退守長安是正確的。洛陽四戰之地,沒有天險可以防禦。但退守到長安,一路過去有很多天險可守。從六國伐秦開始,關中這塊土地因為函谷關、武關等這些易守難攻的關卡,成了創業帝國建都的地方。可一旦到了王朝中後期,這些天險反而成了障礙,遷都到洛陽成了慣例。


董卓讓東中郎將董越帶兵駐守澠池,中郎將段煨帶兵駐守華陰,中郎將牛輔帶兵駐守安邑,而其餘的將領也各自帶兵駐守周邊各縣來防禦關東諸侯的進攻。之前我們一直都沒介紹董卓的核心班底,史書上介紹的也很少,也才第一次介紹了西北和董卓一起出來的幾個核心將領。



圖7、董卓的女婿牛輔


確實董卓之前試圖利用士人打造一個治理朝政的班底,用的都是知名的儒生、或世家大族的成員,董卓自己的人反而都還一個個留在軍隊里,沒有多少露頭的機會。可如今該打仗了,這些人也要露一下頭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提過的董卓賬下將領有徐榮、胡軫、董越、段煨、牛輔、李傕、郭汜這麼幾位,如果按照董卓時期的職位序列看:胡軫、董越、段煨、牛輔這幾位是董卓最為信任和倚重的。胡軫是少有的被董卓任命為地方郡守的人。而牛輔是董卓的女婿,之前并州有匈奴叛亂的時候,被派出去平亂的也是牛輔。徐榮雖然能打仗,較這幾個人和董卓的關係要稍微遠一些,雖然史書上說他也是中郎將。徐榮和董卓關係中,相比有劣勢的地方在於,他不是西北人,而是遼東襄平人。而董卓死後,把持東漢朝政很長時間的李傕、郭汜等,在董卓將領序列里都還處在二線,遮蓋在胡軫、董越、段煨、牛輔等幾個人之下。而被演義說的神乎其神的呂布,在董卓賬下是排不上號的,董卓大部分時間都只將他看作保鏢。


成三角之勢屯兵在進攻長安的沿線布下重兵,又派出自己的心腹的大將帶兵駐守,回到有天險可守長安的董卓真的可以放心的作威作福了嗎?之後會發生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深處mp 的精彩文章: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11:猶豫不決的何進和背水一戰的袁紹
【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4:生於宦官之家的曹操

TAG:歷史深處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