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下一代社交網路長什麼樣?

下一代社交網路長什麼樣?

一、風口已經過去?

近段時間以來,資本寒冬論甚囂塵上,在O2O們從雲端摔回地面的同時,社交產品創業者們也紛紛被打入冷宮。「社交啊,現在就是個坑。」「這個時候,誰還看社交啊?」投資經理們如是說。在他們看來,一來社交看不懂、離錢太遠,二來已經有了微信QQ這樣連阿里都奈何不得的巨怪、幾成壟斷之勢,三來最主要的,過去幾年來各種社交產品走馬燈式地PR,各種新奇概念、豪華團隊、牛人背景、運營資源漫天飛,然而——

幾年過去了,好像紛紛都沒了聲音。錢也砸了,並沒有誰真正起來。

社交確實是個坑,別看門檻低得要死,好像是個人都能說「我要做社交」,但其難度卻高得波詭雲譎,落得不錯還能「火一把才死」,而大多數產品除了在各種互聯網媒體露下臉,接下來就只能註定默默無聞。於是人們紛紛說,時間窗口已經過去了,人們從PC向移動端遷移的紅利已經耗盡,社交已無風口。

他們說得對不對?也對也不對。

為何不對?因為按照這種籠統的「時間窗口論」,臉書根本別想起來,MySpace當時可是如日中天;微信也根本別想鬧騰,因為那時候全中國一大半人都用了QQ。然而這些產品為何起來了?原因在於雖然本質都是「社交網路」,但卻是不同類型、不同形態甚至「不同時代」的產品。所以,我們充其量只能說「某一時代」產品的時間窗口已經結束,比如「傳統的關係鏈結構」產品已無空間,中國有微信美國有臉書,再怎麼「切、加、變」都只是自娛自樂。還是關注?還是廣場?還是im?還是news feed?……別看了沒戲的。

但如果,是全新結構形態的下一代社交網路呢?

為何又對呢?因為能夠想到、設計甚至開發出這種下一代社交網路,遠遠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這需要的是對人性最深入的洞察,和對社會結構及未來趨勢的敏銳感知,遠遠不是技術、資金和牛逼背景可以解決的。我們現在看移動互聯網的早期,像陌陌等產品在結構和功能上都不複雜,只要恰好處在PC向移動遷移的「人口紅利大潮」中就能取得成功,而這種成功在今天已經完全不可複製了。

所以,移動互聯網的早期是社交產品的「風口期」,所謂風口就是借著勢就可以了、豬都能上天。而眼下的時代則成為社交產品的「迭代攻堅期」,巨大的機會仍然存在,但像金礦一般深埋地下,不是一般人可以觸及。這是一個萬死一生的蠻荒之地,只有真正的「產品教父」才能掙扎求生,也正因為如此社交成為「互聯網之王」——難度最高,獲利最大。

這是一片沒有風吹過的金礦。風該停了,那些靠炒作一個概念、拿著一個BP、靠一個所謂牛逼背景忽悠投資人的項目應該死去了,他們的死帶來的不應是對社交賽道的失望,而是冷靜實幹者的新生。從「是個人都能做」的生意,到少數高智商者的權力遊戲,這個故事才有意思。

機會還在,機會很大,可是金礦埋在哪裡?

二、社交產品的賽道分析

分析社交創業,少不了對賽道的把握。知乎上創新工場的孫志超一氣之下羅列了39種社交概念:通用社交、群聊社交、問答社交、職場社交、夜店社交……看得人頭昏眼花。孫總的回答肯定是想諷刺一下,社交產品概念太多、水分太大。然而不管創業者和VC們怎麼炒概念,其實宏觀來看,社交領域有且只有兩條賽道。

一是以熟人溝通為「側重」的熟人社交,這條賽道的代表自然是微信。一是以陌生人交流為「側重」的陌生人社交。而陌生人社交又有兩種趨勢:

一個是「反社交壓力」的弱身份化,即不強調身份和內容的沉澱,用戶上去純粹是為了卸下面具釋放社交壓力,或者一時無聊打發時間,從無秘、耳語到早期的same、抱抱,其實都是這個類型。這類產品的特點是短平快、噱頭很足,很容易在產品的早期取得成功——請注意,只是早期哦。

另一個是「強調社交增值」的強身份化,即儘管是陌生社交,但仍強調穩定的id身份、個人數據信息的沉澱和內容的積累,這樣的代表有脈脈、微博等,他們製造一種「雖然現實生活中不認識、但網路上已經比較熟絡」的狀態,從而帶來一種拓寬人際版圖、打開人脈圈的「增值體驗」。

OK,那麼這兩條賽道三個方向分別對應了人們什麼需求呢?——約炮?我去……不要一提社交就是約炮,不過我們也承認,這三者都貫穿著「男女之間的化學反應」,這是共性,我們來說差異點。

1、熟人社交,替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說話,我今天懶得見你了,我們用微信聊!

2、反壓力的陌生社交是無聊經濟的產物,人們要排遣無聊,人們要宣洩內心,人們要刺激一下——來,我們摘下面具爽一把。今天有一張「壞壞的」照片必須發憋不住了,來,我們去same上找個頻道。

3、強身份化的陌生社交則對應人們在社交中的「投資傾向」,即每個人都想通過結識更多的人脈來提升自己的「社交資產」、獲得一種「增值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擴大人際圈、拓寬人脈版圖、提升自己的社交影響力。「哈哈,我今天加到俞敏洪咯,我可是認識俞敏洪的人哦,俞敏洪給我點贊咯!」「哈哈,現在互聯網圈一半公司的人我都認識,雖沒見面,但我的知名度起來了。」

從需求迫切和場景頻率兩個角度看,熟人社交最迫切頻繁,強身份化的陌生社交是「入世主義者」的最愛,而反壓力社交是人們面臨巨大社交壓力忽然想要「避世」的選擇,或者實在無聊需要排遣的去處,頻率最不穩定。由此,三者的商業價值由高到低,熟人社交已經被形成「大網效應」的微信鎖死,反壓力社交因為身份關係難以沉澱、負能量常常很多,商業前景一直烏雲密布。

看起來,只有強調身份關係、信息沉澱、能給用戶帶來「增值體驗」的這部分陌生人社交了。

omg,這又是一個軍閥混戰的煉獄,陌陌、微博、QQ興趣部落、貼吧、豆瓣、脈脈……你真的不是把我往坑裡推嗎?

作者寫於2015-12-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秋冬吃梨有哪些講究?
A型血的人易得癌?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