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美貿易戰事態升級,工美行業成中美博弈籌碼

中美貿易戰事態升級,工美行業成中美博弈籌碼

原標題:中美貿易戰事態升級,工美行業成中美博弈籌碼


2018年9月18日,特朗普宣布,9月24日(中秋節)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在2019年起將增加至25%。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將進入漫長的對峙時期,加增關稅並非中美貿易戰的唯一形式


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興通訊出口許可權禁令,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售零部件,期限為7年,並開出了天價罰單,讓中興公司半年內凈虧損了78.24億元,元氣大傷。

可見,在貿易壁壘的背後,實質目的是美國為了實現技術層面上對中國的遏制,而這也反映出了美國對中國未來技術能力的擔憂。



事實也正如美國所想,從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WTO後的短短七年時間裡,我們通過引進海外科技,加強自主研發,讓中國IT行業從吊車尾一躍為支撐工業和國民經濟整體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核心力量,使國力一度逼近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


所以這給美國帶來極大壓力,後續有了特朗普通過貿易壁壘對中國施壓的一系列舉動。美國試圖藉助打壓傳統製造業在中美談判中取得籌碼,以進一步對中國的高新行業提出限制,拖慢中國崛起的腳步。

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本次美國加增關稅的商品涉及機電、輕工、紡織服裝、資源化工、農產品、藥品等六大類商品。如果中國退讓或示弱,不難預見,中興企業的事件將會再次重演,並且變本加厲。


因此作為此次被加增關稅的行業之一,隸屬於輕工的工美行業,成為了中美在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之一。


但同時,危機也是機遇。眾所周知,在生活用具和日常家居器具方面,洋貨在品質設計感品牌影響力上有著先天優勢,許多消費者潛意識中有著「進口貨優於國貨」的認知慣性,也正因此,同樣貴的價格,洋貨總是比國貨更為熱銷。



而隨中美摩擦貿易不斷升級,必然將導致進口的「洋貨」的成本增加,對國內消費者而言,能夠接受一定程度的高價,但高於平均市場的標價必然將不可避免地讓消費者流失購買慾望。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消費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與認知加深,「洋貨」減少後,作為「洋貨」的同位替代品,傳統工美行業的產品將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注意,在「洋貨」退居二線之際,也正好能打造品牌,營造鮮明特色,在國內市場反將「洋貨」一軍,打響「國貨」的金字招牌。

美國借傳統製造業打壓中國,而工美行業也可借勢逆流而上,樹立工美行業品牌的「金字招牌」,擴大影響力,打響國貨名號,在未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中,工美行業並非只能在這場風雨中聽之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藝中國ACC 的精彩文章:

TAG:工藝中國A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