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禮終於舉行了,屠呦呦先生身著紫色套裙接受獎項,氣場杠杠的,有圖為證。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一路走來,她是如何從一位普通的醫藥研究者成長為一名「抗瘧鬥士」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快和知力君一同走進屠教授當年的抗瘧歲月吧!

青蒿素如何被發現

1965年美越兩國在越南的熱帶雨林開戰,當雙方激戰之時,卻遇上了瘧疾大流行。雙方官兵躲得過槍林彈雨,但逃不過瘧原蟲的追擊,一旦染上瘧疾即使沒喪命也無力打仗了。

20世紀40年代有喹啉類的葯尚可治療瘧疾。後來,瘧原蟲對此類葯產生了抗藥性,不管用了。因此,科學界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新葯抗擊瘧疾。

1. 屠呦呦進入「523辦公室」

1969年1月21日,經當時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徐仁和副院長(徐自1967年開始負責中醫研究院「523」針灸抗瘧任務)的推薦,全國「523」辦公室白冰秋、張劍方二位正、副主任來到中醫科學院,由高合年、章國鎮等領導接待。全國「523」辦公室談到「中藥抗瘧已做了好多工作,但未解決問題,到流行地調查曾收集驗方、秘方來試驗,有的有一定效果但不滿意,用法、製劑等方面也存在問題。中醫科學院與中藥所的領導還從到訪人員口中得知中央領導十分重視抗瘧葯研究的情況。院所領導當即表示「我們不能推辭,當盡最大努力承擔。」旋即命屠呦呦為科研組長,負責全面工作。

屠呦呦得知是毛主席、周總理下達的任務,十分激動,特別感謝黨的信任。任務重大,她決定竭盡全力工作。「523辦公室」分配給她的任務一是尋找抗瘧疾新葯,二是研究去掉常山鹼的毒性。她開始夜以繼日地從歷代醫籍本草的方劑中、從各地的地方葯志中、從訪問的老醫生那裡,收集了2000多個治療瘧疾的方劑,又從中精選了600多個驗方,編輯成了《瘧疾治療驗方集》送交給了「523辦公室」。

後來,屠呦呦被調到海南瘧疾高發區工作,眼見一位年輕患者病情發作得很嚴重,她便在顯微鏡下觀察了患者的一滴血,上面密密麻麻竟全是瘧原蟲,這樣的患者很難存活。一想到越南軍民、援越中國軍人、世界瘧疾高發區的人要怎麼活!便激發了她加快研製出抗瘧新葯的激情。

2. 沙裡淘金,曙光初現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屠呦呦決心很大,幹勁十足。她想:「既然歷代醫書記載青蒿截瘧有效,為什麼鼠瘧試驗不成功?看來,還得在青蒿上下功夫。」於是,她又埋頭重讀了大量的古代醫書,看到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提到「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盡服,可治久瘧……」這猛然啟發了她,她思索著:浸泡,絞汁?為何不用水煎煮?是怕煎煮青蒿破壞了有效成分?這句話使她恍然大悟。她再次處理青蒿時,就改用乙醚冷漬法,不會破壞青蒿的有效成分。

隨後,她用此法提取的青蒿樣品再給染有瘧疾的小鼠做治療試驗,結果發現鼠瘧的抑制率明顯提高。這證明,低溫製備青蒿提取物是一大關鍵,這令屠呦呦興奮不已。她的科研小組接連不斷地做著鼠瘧實驗,自1971年10月4日即廣州會議後算起,當她提取到191號青蒿藥物樣品(共計做了191次實驗的樣品)時,出現了驚人的實驗結果:100%地抑制了鼠瘧的瘧原蟲。這一結果使屠呦呦和科研小組人員高興萬分。屠呦呦想既然能100%殺死鼠瘧的瘧原蟲,也一定能殺死人瘧的瘧原蟲。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屠呦呦在反覆實驗後,又發現青蒿提取液有酸性和鹼性之分,酸性部分有毒且療效也不好,中性部分才是抗瘧最有效的。隨後,屠呦呦又改用猴子做實驗,也都取得了和鼠瘧實驗相同的結果。

3. 呦呦親身試藥毒

1972年,抗瘧研討會在南京召開。屠呦呦參會並報告了實驗結果,與會代表們都十分高興,要求她儘快將藥品應用於臨床,治療人瘧。她滿懷信心回到北京,卻莫名地遭遇了實驗室失火,許多儀器設備都燒壞了。

屠教授為了確證提取物的安全性,便向對方提出「以身試藥毒」的請求。領導同意了她的請求,同時要求她謹慎,注意身體健康。研究組的兩位同志在她的感召下,也做起了自身測毒試驗,結果顯示藥品安全無誤。相關領導們遂同意新葯應用於臨床。

1973年11月2日,屠呦呦在召開的「瘧疾防冶藥物研究專業會議」上,彙報了青蒿抗瘧研究的有關情況,會後將這種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屠呦呦的抗瘧新葯雖然研製成功,但她沒有停止工作,仍在進一步研究抗瘧葯。1973年,屠呦呦及科研組發明了青蒿素的第一個衍生物——雙氫青蒿素。1992年,雙氫青蒿素作為國家一類新葯獲得批准,這使青蒿素的抗瘧療效提高了10倍,他們出色地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重任。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摘取諾貝爾獎桂冠

中國醫藥科學工作者從祖國的醫藥寶庫中,挖掘出了抗瘧良藥,而且是全新的抗瘧新葯,這是中國人自己的發明和創造。

1981年,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在北京舉辦的抗瘧科研工作第四次會議上,屠呦呦作了青蒿素化學研究的學術報告,這引起了參會者的熱烈反響。

由於青蒿素在非洲治療瘧疾的神奇效果,它因此也被譽為「東方神葯」。歐美瘧葯研究科研機構還聲稱: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抗瘧葯研究是最頭疼的問題,但中國人用一種普通的小草就解決了。

後來,美國科學家米勒·路易斯和蘇新專還特意來中國調查了青蒿素的科研歷史。據他們介紹稱,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屠呦呦最先把青蒿素研究帶到「523」項目組;二是屠呦呦最先證實青蒿素有100%的抗瘧抑制力;三是屠呦呦最先對青蒿素進行臨床試驗。美國的「拉斯克獎」評委們對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非常崇敬,他們這樣評價屠呦呦:「人類藥學史上像青蒿素這種緩解了數億人的疼痛和壓力,挽救了上百個國家數百萬患者生命的科學發現,並不常見。」

後來,也是在米勒·路易斯和蘇新專的鼎力推薦下,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美國的「拉斯克獎」,以及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獎上的一抹紫色,是如何煉成的?

屠呦呦的獲獎亦能看出「諾貝爾獎」只頒給第一個科學發現者,這表明科研中創新的重要性。同時也看出中醫藥寶庫中蘊藏著無數治療疑難病的珍貴藥品,正等著有心的科學家去發掘和鑽研。試看青蒿本是草變成青蒿素就是寶,當它汲取了中醫藥精華又運用了現代科學,兩者一結合就產生了原創成果。但是科研路沒有坦途,惟有攀登時不畏艱險才能到達頂點。

屠教授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的突破。「諾貝爾獎」只頒給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和促進社會前進的人。如盤尼西林的發現是第一種能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它為人類的健康做出巨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亦如是!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5年12月刊《看青蒿素大師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作者:張樹庸,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作者寫於2015-12-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老年痴呆:不治之症如何治?
幹細胞治病,不是紙上談兵?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