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長文】驚現瑞典辱華節目,曾先生事件也各種反轉,亂戰幾時休

【長文】驚現瑞典辱華節目,曾先生事件也各種反轉,亂戰幾時休


近期最火的新聞是什麼?絕對非遊客曾先生事件莫屬了。為什麼只是遊客訂錯一晚房間就變成舉國的大新聞?為什麼這件新聞又反轉了!原來新聞就像浪,一波又一波,反轉的讓人措手不及。


曾先生遊玩阿姆斯特丹的照片,曾被詬病撒完潑拍拍屁股就去玩了,後來卻被證實這張照片是去瑞典之前拍下的




原事件的經過我們已經詳細地描述,原文如下:




瑞典警方粗暴對待中國遊客,毆打後送「墳地」,到底是種族歧視還是「玻璃心」?




事情剛開始的時候,中國網民為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感動得一塌糊塗,紛紛為大使館揚我國威點贊。然而這時曾先生帶著父母在就酒店門口撒潑打滾又假摔的視頻被放了出來,網民們立即倒戈相向,大刀向曾先生的頭上砍去。痛罵曾先生把大使館帶進了溝里,以一己之力撒潑,帶著舉國上下丟臉。




此時中國駐瑞典大使館,不嫌不棄,與瑞典政府硬剛到底,要求瑞典警方徹查當晚情況。於是9月17日瑞典首席檢察官埃里克森(Mats Ericsson)迫於壓力,回應如下:

「經過細緻調查,瑞典警方的執法不存在任何過錯,沒有任何警察對他們採取暴力。」





現場執法視頻顯示警方用車把他們帶走後,最後把他們三人放到了專門收容難民的教堂門口,附近就是客運車站,據瑞典警方說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曾先生卻跑到幾百米外的公園門口去拍攝了幾張公墓照片。




瑞典方面的其他部門的回應也浮出了水面

01


瑞典外交部


瑞典外交部發言人尼爾森Patric Nilsson今天正式回應說,瑞典警方是獨立行政機構,瑞典政府不能也不應該捲入此類調查。




02


酒店方


這是英國媒體The Guardian上刊登的涉事酒店Generator Hostel管理人員在回復瑞典當地報紙Aftonbladet採訪時候的原話:


我們只知道我們盡了所有可能幫助這家客人,但是同時,我們也不能接受我們的員工被威脅,和將其他客人置身於這樣有威脅的環境中。




在回答美國媒體採訪時酒店一方也表示,這一家人是午夜時分到達的,比能夠入住的時間提前了幾乎14個小時,他們錯誤地少定了一天的房間,但旅店已經滿員,在衝突升級之前,酒店也曾經試圖幫這家人找另一家旅店居住,但最後在被要求離開的時候,這一家人不僅拒絕,而且高聲做出語言和肢體的威脅,以致叫來的酒店保安覺得無法控制局面,於是叫了警察。




03


瑞典警方




警方的事件報告顯示,1點45分左右這家人拒絕離去。


大約25分鐘後,警察決定採取強制措施。


警方的事件報告同時證實,遊客一直不斷地尖叫,高喊警察殺人等等,就像路人拍攝視頻所顯示的那樣。




針對中方的指控,瑞典警方對美國媒體表示,早已經將該事轉給獨立檢察官來評估這一家人是否受到了錯誤的對待。




04


獨立檢察官辦公室


瑞典檢察官辦公室(Swedish Prosecution Authority)告訴美國記者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警方在對待這家人的做法上有什麼錯誤, 他們還發布了這樣的一個聲明:


獨立公共檢察官辦公室對(警察)是否有犯罪的舉動做出了評估,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調查並不等同於針對一些做法是否合適或者是當時形勢的最佳處理方案。在對待中國遊人的處理一事上,獨立檢查辦公室判定警察沒有任何犯罪行為,因此不會啟動相關調查。




美聯社援引瑞典當地媒體Aftonbladet報道,瑞典首席檢察官埃里克森(Mats Ericsson)對媒體表示,對警方的相關調查早已於9月7日結束,評估結果是瑞典警方沒有過錯。




檢察官埃里克森聲稱,「當出現無序行為時,(警方這種處理)是非常正常的,這是非常普遍和標準化的程序,警察有權將一個人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


而對於這家人的兒子向外界表示警方使用了身體暴力,Mats Ericsson表示,警方的作法有警察法第十三條支持,他們使用的是標準化措施,而這家人一直拒絕離開他們無權逗留的場所,這非常令人不安。








最近的一篇報道更是把曾先生扣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名。為什麼呢?據該報道稱曾先生承認撒謊,隱瞞了如下幾個事實:



01


第一,瑞典的那家酒店並非不近人情,酒店工作人員不僅同意了曾先生一家三口暫時呆在大廳休息的請求,還非常人性化地把大廳背景音樂的聲音調低一些,唯恐打擾二位老人。




02


第二,曾先生聲稱把父母安頓在大廳休息後,自己外出去找尋附近能夠住宿的酒店,可是,他不但沒有找到酒店,反而深更半夜把一位單身女子帶回了酒店大廳休息。酒店拒絕了那位年輕女子在酒店大廳休息,並對曾先生的動機產生了懷疑,認為自身安全受到了威脅,在無法驅離一家三口的情況下,酒店選擇了報警。(事後被查出曾先生帶回的女子實為曾先生妻子,一家人先入住,半夜再把妻子帶進酒店住宿,所謂的同胞女留學生不過是曾先生拿來造勢的大義凜然幌子)




03


第三,警方並未把曾先生一家三口丟到墳場,而是放到市中心24小時收留難民的教堂,曾先生只是因原本想佔小便宜撒潑打滾未得逞因為用教堂里有墳墓這事來造勢掩蓋事實真相。




報道說↓↓↓:


以上三點,曾先生是以個人一己之私,綁架國人愛國熱情,丟國人臉面於世界,不忠也;




攜年邁父母遠渡重洋卻安排不周,令父母受驚受累,不但不照顧安慰父母,反而錄視頻、拍照片,使父母顏面曝光於全世界人民面前,不孝也;




酒店本已收留,不知感恩,反而變本加厲提出額外要求,影響酒店安靜,不仁也;




向幫助自己的媒體和大使館說謊,以至於真相大白後陷媒體和大使館於被動,也就是把媒體和大使館帶進溝里,不義也!




對中國人來說,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乃是頂頂重要的幾件大事,此文一出,就像把曾先生開除了中華籍一般。




至此,瑞典方面好像大獲全勝,網友們也紛紛站瑞典警方。




你以為這就完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轉折又來了!




9月21日,瑞典最大的電視台STV播出的《瑞典新聞Svenska Nyheter》里,瑞典人似乎是「贏」的忘乎所以了,竟然公然叫板和嘲諷了整個華人群體。




這一期的節目里,對中國人極盡醜化之能事,不但把「中國人愛吃別人的寵物狗」這種萬年老梗拿了出來,還非常不體面得把屎尿屁當作有趣,污衊「中國人隨地大小便」、「吃飯的時候愛拉屎」


然後毫無邏輯的聲稱中國人是種族主義者,瑞典在種族平等上做的比中國好。 黑人、猶太人、阿拉伯人都可以在瑞典受到平等的對待。瑞典支持每個人的平等權利,但這個原則不適用於中國人。




低劣的嘲諷可以說是瑞典電視台太過低等反智,但是用錯地圖就別有用心了(我就不提地圖裡用的是「TJINGTJONG」這類惡嘲辭彙了吧,反正從美國抄過來的詞也沒抄對)。節目中主持人使用的中國地圖並沒有包含藏南地區和台灣地區。




最後主持人播放了曾先生母親喊救命的視頻,嘲笑「救命」一詞聽起來就像是「Kill me now」(快殺了我吧)。就......雖然大喊救命這件事的確跌份兒,但是作為電視台拿外語的諧音梗當惡搞嘲笑人的點,除了很弱智之外,還很低級和惡毒。




這個主持人表示:《瑞典新聞》節目組決定幫助改善中瑞關係。可是中國人看不了瑞典的電視台......所以我們在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上開了一個賬號,目的是告訴中國人瑞典的情況,對他們表示歡迎,隨後播放了上面長圖裡的視頻。




節目播出後迅速引起反彈和不滿




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已向瑞典電視台提出強烈抗議。同時,外交部領事司與文化和旅遊部今日分別發布安全通知稱,提醒中國公民務必提高安全意識,慎重選擇旅遊地點和居住地區,加強安全防範。




瑞典華人總會也表示,該期節目嚴重違背新聞媒體職業道德,此事竟然發生在一向提倡種族平等的瑞典,讓瑞典華人覺得不可思議。瑞典華人華僑生活、工作在瑞典,始終是遵守瑞典法律法規的少數族裔,瑞典華人兢兢業業地為瑞典的發展付出全部。華人總會要求瑞典電視台及有關欄目負責人立即道歉,並承諾今後絕不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但目前為止,瑞典電視台唯一一次回應缺拒絕道歉:該節目負責人托馬斯·霍爾(Thomas Hall)聲稱 若是懂瑞典語,這些不過是「幽默段子」;沒有語言背景,會產生誤解。節目方還表示不怕被起訴,因為節目播出前已經和律師以及倫理顧問溝通過,認定沒有問題。




反觀,居然也不是沒有支持瑞典的觀點,有些網友就認為在西方文化里諷刺諷刺,調侃調侃屬於家常便飯,美國總統不被諷刺個百十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總統。這種程度的視頻稱不上「辱華」。




我們國家的一些遊客在海外旅遊的的確屢受詬病,沒有素質的種種作為也經常令同胞覺得面上無光。但是中國人也在進步,年輕人們漸漸成長起來,富足安穩的生活使人慢慢變得從容自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瑞典電視台此次就個體事件攻擊整個華人群體,不管是洋洋自得地稱為惡搞,還是胸有成竹的認為法務判定為不會違法,都不能改變狹隘的事實。曾先生一家的不體面,並不應該是瑞典電視台可以不體面的理由,肆意惡搞某一種族群體也並不是民主自由的象徵。






「德國生活管家」


掃一掃


轉載及廣告業務請聯繫:


info@de-life.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游專欄】周末,帶你享受西班牙馬拉加(Malaga)的陽光~
【聚焦】德國19歲少女7年內三次罹患癌症卻從未放棄:死亡從來不是我的選擇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