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十部青少年不宜的歌劇製作

十部青少年不宜的歌劇製作

如同電影一樣,並非所有的歌劇都可以當「合家歡」場來看。法國歌劇論壇最近列出一份青少年不宜歌劇榜單,均為近年極富爭議的驚世駭俗之作。這些製作或暴力血腥,或大膽露骨,掛上青少年不宜的標籤一點都不 為過。雖然當前導演在歌劇製作中佔據著核心地位,能對作品進行不同的詮釋和演繹,但有些導演手法卻不得不讓我們沉思:我們對作曲家本意的闡釋和顛覆究竟底線在哪裡?如果說歌劇是種夢幻的藝術形式,它是否應該真實地反映現實世界?歌劇藝術創新是否當真要用令人無法直視的畫面去震撼人心,引發思考或產生社會效應?

理查德·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 導演:弗蘭克·卡斯托夫,拜羅伊特音樂節,2013年

為了慶祝瓦格納誕辰200周年,2013年的拜羅伊特音樂節將目光集中於著重展現瓦格納作品的精神氣質。在經歷幾番討論之後,音樂節最終決定將這部全新製作的鴻篇巨製交由弗蘭克·卡斯托夫執導。卡斯托夫是為古典歌劇翻排現代版的導演制歌劇權威人物。然而,此番改編卻非常失敗。改編不僅擯棄故事敘述的邏輯體系,而且也不尋求《指環》四聯劇的統一風格。一些場景熱鬧紛呈、手法洗鍊,而另一些場景黯然乏趣、味同嚼蠟,因此每晚演出中觀眾憤怒的噓聲震耳欲聾。卡斯托夫的這個版本風格晦澀、音樂與場景反差極大、舞台行為過於繁複,引發的尖銳爭議在拜羅伊特音樂節100多年的歷史中實屬罕見。

柴科夫斯基《葉甫蓋尼·奧涅金》 導演:克里斯托弗·瓦里科夫斯基,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2007年

在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裡,同性戀這個元素總是若隱若現、揮之不去,特別是在《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歌劇中,作曲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經歷,打上了作曲家作為同性戀者所特有的感情烙印,而成為藝術再創造的一個經典例子。2007年,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製作的這版《葉甫蓋尼·奧涅金》,請來了歐洲當紅導演瓦里科夫斯基。該劇在舞台上呈現了男主人公與好友同床共寢的情節,這種顛覆性的視角在八年後的今天依然引發著持續的爭論。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麥克白夫人》 導演:卡里科斯托·比耶伊托,法蘭德斯歌劇院,2014年

西班牙導演卡里科斯托·比耶伊托是歐洲最富爭議的戲劇和歌劇導演之一。他改編的作品,不論是當代的還是古典的,都會引發一連串的爭議。儘管如此,但也有人將其視作善於在舞台上創造完整內心世界的天才,稱頌他的作品富於激情和挑戰,充滿革新意味,在幽默的同時擁有一種野性力量,可謂暴力至極、想像力爆棚,到了幾乎讓人瀕臨崩潰的邊緣。比耶伊托讓麥克白置身於一個可怕的、暴力的、粗俗的黑幫政客世界,用極端化的表現方式尋求莎翁劇作的隱喻性,無情地剝去人性的外衣,把野心、恐懼、嗜酒、謀殺、希望與無望全都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展示著現代人精神上的空虛和肉體上的粗鄙,使觀眾大受震撼。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Kitège》  導演:迪米特里·切尼亞科夫,阿姆斯特丹,2012年

科薩科夫的歌劇《Kitège》中有一個表現野蠻兇殘的塔塔爾人入侵的場景。在切尼亞科夫導演的2012年版本中,入侵場景包括黑手黨的殘酷迫害和殘忍殺戮都以非常清晰直接的方式呈現在舞台上,尺度之大可謂破天荒。這種呈現方式讓人不禁想問導演目的何在,是要為謀殺辯護,還是在教唆暴力犯罪?

焦阿西諾·羅西尼 《威廉·退爾》  導演:達米亞諾·米伽勒托,倫敦皇家歌劇院,2015年

米伽勒托曾因導演的《西基斯蒙多》激怒了佩薩羅音樂節上保守的觀眾。而其今年為倫敦皇家歌劇院打造的《威廉·退爾》也因情色場景尺度過大遭遇觀眾噓聲一片,被認為畫蛇添足和令人作嘔。

莫扎特 《後宮誘逃》 導演:馬丁·庫塞,普羅旺斯的艾克斯,2015年

庫塞在《後宮誘逃》結束時再現了土耳其帕夏王的總監奧斯明的兇殘。在現在這個伊斯蘭激進分子明面上不斷製造災禍,暗地裡招募西方年輕人加入的時代,這樣做可並非明智之舉。當然,庫塞的版本中還有大量讓人聯想到當今地緣政治現狀的導演手法。這些當然也是少兒不宜的內容啦。

里蓋蒂 《大恐怖》 導演:丹尼爾·梅基斯,巴黎加尼耶宮,1981年

1981 年,里蓋蒂的《大恐怖》在巴黎加尼耶宮上演,導演是首次執導歌劇作品的丹尼爾·梅基斯。《大恐怖》的劇本中有大量露骨的描寫,這本身就已經夠驚世駭俗的了,然而整個歌劇從視覺上也令觀眾大跌眼鏡:在夏娃似的女配角亮相後,女歌手們幾乎不著寸縷,尤其是莎樂美一角,從出場到最後的《七層紗之舞》,一直是薄紗蔽體。這種大尺度的表現方式在巴黎歌劇院的舞台上可謂史無前例。

瓦格納 《湯豪塞》  導演:歐利維耶·畢,日內瓦,2005年

瓦格納《湯豪塞》開篇有一段關於湯豪塞在仙境維納斯山上的享樂生活。那麼該如何來展現這一場景呢?2005 年,歐利維耶的《湯豪塞》在日內瓦上演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和廣泛熱議。不少人置疑,真的有必要把這段情節處理成荒淫縱慾的嗎?也有人力挺歐利維耶稱,非故意的醜化是不會令靈與肉的主題黯淡的。而歐利維耶·畢則建議:「請看一下這部歌劇的舞台表演提示吧。在我看來,這座維納斯山甚至閃耀著某種智慧的光芒!」

維瓦爾第 《赫拉克勒斯在特摩東特》  導演:約翰·帕斯科,義大利斯波萊托,2006年

不論舞美布景,還是男主角本身的裝扮,都毫不掩飾男性陽剛特徵。舞台上的神柱顯示出對生存繁衍能力的 讚美和嚮往。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身披獸皮,充滿原始野性。在 2006 年的這個歌劇製作中,導演約翰·帕斯科成功地表達了這位宙斯之子的精神特徵。

托馬斯·阿代斯 《塗脂抹粉》 導演:卡洛斯·瓦格納,倫敦,2008年

這部根據英國 20 世紀前半期傳奇人物阿蓋爾公爵夫人瑪格麗特真實生活改編的作品,最早於 1995 年由當代作曲家阿代斯創作。阿代斯的音樂部分掩飾故事本身的露骨描寫。但 13 年後,這部歌劇來到了卡洛斯·瓦格納的手裡,如果我們了解他對再創作的激進主義態度,就會想見最糟糕的結果。好在目睹了接二連三讓人如坐針氈的場面之後,結局要比預想的平和許多。


(編譯/索盈)

了解更多演唱會信息請點擊http://ticket.chncpa.org/product-1002324.html

作者寫於2015-12-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含可待因咳嗽藥水,一種新毒品?
自殺:捨車保帥的行為?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