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曲泉穴:除濕降濁、清利濕熱,通調下焦

曲泉穴:除濕降濁、清利濕熱,通調下焦

曲泉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曲泉是足厥陰肝經的合穴,五行屬水。曲即彎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窩橫紋內側端,屈膝時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

【腧穴釋義】

曲泉。曲,隱秘也。泉,泉水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雲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膝關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大量的水濕如隱藏於天部之中,故名。

肝經合。合,會合也。本穴為肝經氣血的會合之處,故為肝經合穴。

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肝經的水濕之氣會合而成,性寒濕潤下,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取穴位置】

位於膝內側部,屈膝內側橫紋端,當股骨內上踝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

【穴位解剖】

在脛骨內髁後緣,半膜肌、半腱肌止點前上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布有隱神經、閉孔神經,深向腘窩可及脛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除濕降濁、清利濕熱,通調下焦

【穴位配伍】

配膝眼穴、梁丘穴、血海穴,有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臏腫痛;

配百會穴、氣海穴,有溫陽益氣的作用,主治陰挺;

配中極穴、陰陵泉穴,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配丘墟穴、陽陵泉穴治膽道疾患;

配肝俞穴、腎俞穴、章門穴、商丘穴、太沖穴治肝炎;

配復溜穴、腎俞穴、肝俞穴治肝腎陰虛之眩暈、翳障眼病;

配支溝穴、陽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脹痛、疝痛;

配歸來穴、三陰交穴治肝鬱氣滯之痛經、月經不調。

【刺灸法】

直刺1.0~1.5寸,局部酸脹,可向周圍放散。

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又多用曲泉穴治療腎炎、腸疝、尿瀦留、陰道炎、子宮下垂、前列腺炎、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行間穴:清泄肝火,疏肝理氣,熄風潛陽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