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適的《人間雜記》

陳適的《人間雜記》

陳適的《人間雜記》

陳適的《人間雜記》

當年我初編文藝副刊的時候,分工管散文。因此業餘尋訪舊書,每見散文隨筆類版本,雖非名家之作,也不會輕易放過。1936年9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陳適著《人間雜記》,就這樣流入了我家。

本書共收散文三十六篇,寫景的如《蘭溪江上》等;寫人的如《憶海上別馮陸》。按馮指馮沅君,陸指陸侃如,看來作者與知名作家亦有往來。此外還有讀書筆記和生活速寫多篇。對於作者我卻一無所知,不免是件憾事。

幸好書前有林語堂、趙景深寫的兩篇序文。林先生說,他與陳適素不相識,只在《人間世》雜誌上見過作者的投稿,覺得作者清麗的白話文寫得頗有風韻。又說:「陳先生不喊到農村去,卻是住過農村,識得田園先活之甘苦痛癢,我們讀來只覺其真。」林語堂還特別舉出書內一組散文「南歸雜記」為例,其中的《堂妹的出嫁》,寫到作者在農村的堂妹家,收了人家八十元的財禮,父親年邁,仍要外出打工,地主只管飯,不發工資。十七歲的堂妹臨出嫁了,只好日夜不停地挑手巾,做花邊,想賺幾個銅板買件衣料,結果還是變成活命的飯錢,連一件新嫁衣也沒有穿上。這篇散文深深地打動了林語堂。

趙景深先生在序言里說,他自稱是四川人,卻生長在浙江,因此對作者筆下所描繪的浙江風物倍感親切,並且想到自己的母親也是寧波人。對於作者寫的富春江和雁盪山他自然喜歡,而《象山港泊舟避風記》更被評價為一篇「細緻的力作」。

書中的一組生活速寫,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如《閘北寓居瑣憶》,即表現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生活在亭子間里的文化人的苦樂。當時一家書店要招四名編輯,報名者竟有上千人。那場面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不知作者是否也在其中,命運又如何。總之,這便是現實,這便是生活,這也就是人生。

若干年前,友人黃宗江忽然寄我一冊吳廷琯著的《涯屋文存》,是浙江樂清文聯編輯,1997年6月由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黃兄是溫州人,一向熱心鄉里文事,我感謝他贈書的一片雅意。不想書中竟有《關於陳適》和《陳適其人其事》兩篇文章,一下子解除了我多年來未了的一件憾事,真是欣喜異常。

據吳先生介紹,陳適誕生於1908年,1969年病逝於溫州。早年他在家鄉參加革命,後到上海復旦大學讀書,畢業後曾在上海紅葉書店任助理編輯,不久即去中學教書。魯迅先生逝世,殯儀館靈堂上掛有他寫的輓聯:「寫死魂靈,竟成惡夢,歸化十月;作自由書,長留熱風,去無二心。」上聯嵌入魯迅翻譯的《死魂靈》《惡夢》《十月》,下聯嵌入了魯迅寫的《偽自由書》《熱風》《二心集》,這說明他熟悉魯迅的作品,一直心儀魯迅。1937年,他回到了故鄉,先後在樂清和溫州教書,從此告別了文壇。足可反映他熱愛文學和教育工作的還有一本《青年作文讀本》,是上海孤島時期,由錢君匋主持的萬葉書店為他出版的。據說抗戰以前,他在家鄉還印過一本《甌海兒歌》,進一步證明他選擇教書的職業絕非偶然。只是事隔多年,這本書更不易見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鄭振鐸舊藏殿本《毛詩》的文物價值
黃永年先生藏善本碑拓趣聞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