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翻開我在攜程發表的遊記,在這次神農架恩施遊記之前的最後一篇遊記寫於2010年的2月。

原來自己竟然那麼長時間沒有好好寫過一篇像樣的遊記了,當然,這主要是因為那麼長時間我也沒有像樣地出去玩過一次了。

時隔這麼久,再次認真做攻略、拉隊伍(隊伍其實不用拉,現成的)、訂行程,感覺還是那麼熟悉。

熟悉的是套路和以前沒什麼兩樣,但畢竟時隔8年,旅途中還是有一些東西變得和過去截然不同。

所以,神農架恩施系列遊記的最後一篇我準備寫一寫我感受到的旅途中的那些變與不變。

01 科技改變旅行

感謝移動互聯網!

旅行比過去容易多了。

現在和旅行有關的酒店、車票、門票,哪一樣都可以通過網路預定。可是時間倒退10年,卻是當時的旅客所夢寐以求的。

我還記得06年的時候和幾個朋友進藏,上海到拉薩的火車還沒通,需要先從上海坐火車到西寧,再從西寧坐火車到格爾木,走青藏線進入。

這還是從上海進入的情況,算好的。

隊伍里有位福建漳州的朋友曉元,他就更折騰了。先要從福建來上海,才能繼續後面的行程。

由於他比我們早出發幾天,因此,他選擇先去蘭州玩一下,然後再從蘭州去西寧。

但問題是他人在福建,怎麼買上海到蘭州的火車票?當時沒有網路售票,所有火車票都只能在出發城市的售票窗口購買。

那要怎麼辦?只有找我了。

我替他買到火車票後,和他約在地鐵1號線里接頭。

我還清晰地記得當他接過火車票時,非常感動,跟我說:「我倆素未平生,可你還墊錢替我買火車票,實在太感謝了!」

為了不讓他留下感動的淚水,我只有輕描淡寫地和他說:「沒關係啦!如果你臨時有變,我還可以去退票的嘛!」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後面一句話。

我叮囑他:"一到西寧,千萬記得替我們隊伍搞定去格爾木的火車票哦!「

當時,上海也沒辦法買到從西寧出發的火車票,因此,我只有讓先行一步的曉元去西寧完成買票任務。

這就是我們當年的玩法,我把這叫做火車票接力購買法

因為沒有網路,我們只有靠這種最笨的方式搞定長途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環:交通。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大九湖落水孔

那麼住宿呢?

住宿也是一樣。雖然,當年已經有攜程,但是攜程上只能預定普通的酒店,像青年旅舍,小客棧這種,在攜程上連影子都沒有。

拉薩的住宿是隊伍里另一個朋友薩拉搞定的。比我們早一周進藏的薩拉,憑著姿色,硬是替我們霸佔下了五一黃金周前夕拉薩某個青年旅舍中的幾個床位。

我連價格都還記得,20塊錢一天吧!

其他地方的住宿都是現找。

所以,當年在路上,過的都是今天不知道明天住在哪裡的日子哦!

儘管這樣的旅途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可是卻充滿了樂趣。

旅行中的每天有意外也有驚喜,就像電影《阿甘正傳》里阿甘說的那句名言:生命(旅途)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不過,有趣的經歷只是用來懷念的。你怎能奢望每次的有趣都能被再現?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大九湖·五胡

現在,旅行比過去更可控了,確定性也更高,是不是就意味著旅途沒有過去有趣了呢?

倒也不完全是。

過去有時光賦予的歡樂,現在有技術帶來的便利。

如果由於技術手段,可以讓今後的旅途不再為交通和住宿發愁,那我一定毫不猶豫地擁抱技術。

大概真的是很久沒有旅行的緣故,這次旅途中,我的腦袋出現了一次短路,犯了一個大烏龍。

我只知道火車票、飛機票可以網上預定,竟然不知道汽車票也早就可以網路購買了。

於是我又一次採取了接力購買法,這次被我託付重任的是我家老太太。

在住宿篇里我就介紹過了,老太太不是普通人,人家以前外號「大姐大」的。

老太太比我們早一天到宜昌,她住宿的地方就在宜昌東汽車站的同一棟樓里。於是,我囑託她第二天替我們看一下從宜昌到木魚鎮的汽車票。

老太太果然不負囑託,第二天一早6點多她就上售票窗口問了。但是汽車票現在也要憑身份證購買,她一個人的身份證買不了我們那麼多人的票。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行走太子埡

怎麼辦?

老太太發揮了「大姐大」的本色,上上下下打聽怎樣才能在沒有身份證的情況下買到4大1小5張當天從宜昌到木魚的車票?

最後,她打聽完給我從前方發回了報道:「親,沒身份證無法買票,他們說網上買買看。」

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連忙打開攜程App查看,果然有汽車票購買通道,但是,買得太晚,只買到了當天下午4點的汽車票。

不過,由於學會了這一招,從木魚鎮回宜昌的汽車票就訂得順利很多。

在攜程上,只要提前預約付費,購買時間一到,系統就會根據你的預約自動為你購買。

網路預定現在基本能夠覆蓋掉旅途中大部分的住宿和交通,真正讓大家實現人未動票已定的夢想。

唯一沒有被網路關照到的地方是包車領域。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旅途過程中包一輛車,那麼方法和10年前一樣,去了當地滿大街找是正道。

前兩天我和這次旅途中的司機聊。

我問他哪個平台可以讓遊客找到令人放心的司機,而司機也能找到遊客呢?

他說他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哪裡有,請務必通知他。


02 自駕 or 公交?

如何躲過旅行團曾經是散客們的必備修養。

旅行團總是戴著小白帽、小紅帽、小黃帽、小藍帽,當仁不讓地出現在各個景點。每到一個景點他們便蜂擁而上,景點前立刻人頭攢動,這時你要拍張沒人頭的照片只能靠修圖了。

旅行團雖然不受散客待見,但是要躲避他們還是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專門去旅行團不到的地方,或者趕在旅行團出動之前。

有很多美好的景點都不是旅行團的菜,他們只去有名又方便到達的地方,而且旅行團人數眾多,身形龐大,因此行動就比散客緩慢得多,趕在他們前面,對靈活機動的散客而言並非難事。

但是最近我倒是有點想念旅行團了,因為我發現作為散客,我遇到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自駕車

自駕車遊客本質上也是散客,但是他們在感官上卻是以群體形象出現的。

開始時我也很好奇,為啥對自駕游的感官是群體而非個體?難道是因為車比較醒目的緣故嗎?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大九湖日暮

後來我上網查了一下,可能找到了一個原因。

一輛55座旅遊大巴的長度通常是10.5米,我們算它可以運送50個人。

一輛普通5人座小轎車的車身長度在4米左右,坐滿是5人。

那麼要運送和旅遊大巴同樣多的遊客就需要10輛小車,首尾相接不留空擋就要40米,整整是旅遊大巴的4倍長。

車行駛過程中不可能首尾相接不留空擋,如果按照龜速20公里每小時來算,安全車距是10米。打個骨折算它5米吧!

如果我小學數學過關的話,那麼10輛小轎車佔用道路的總長就是40+9*5=85米。

而道路都是線性的,也就是說一根車道的寬度可以開一輛小轎車也能開一輛大巴,不存在兩輛小轎車共用一根車道的情況吧?

那麼好了,本來10米長道路的輸送能力是50人,現在同樣的人要用85米長的道路才能運送完畢。

一旦自駕游車輛增加,那道路被佔用的長度就成倍數式增長,單位道路的運送能力就會急劇下降,不堵車才怪呢!

這還沒把某些自駕車司機蹩腳的技術、猶豫的判斷、脆弱的心理等人為因素造成的負面結果考慮在內。

如果說旅行團只是堵在了景點,那麼自駕車一般從路上就開始堵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感官上我會覺得自駕游是以群體形象出現的原因,因為他們佔用道路的身形太過龐大。

如果正巧趕上了旺季,那麼自駕車給人的印象更是猶如黃蜂出巢。

對於一個人多車多的國度,放任自駕車出行真的好嗎?

自駕游的最大好處當然是自由,可是當道路被賭城狗時,景區內停不了車時,讓你距離景點3公里就下車徒步進景區的時候,還有什麼自由可言!

這揭示了一個道理:自由是有邊界的。

當你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損害了別人的自由,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大家一起沒有自由。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坪阡古鎮

神農架的大九湖原來是允許自駕車進景區的,後來不允許了,一律改成景交車進入。

很多遊客就在網上抱怨:為什麼不讓自駕車進景區?景交車又貴又耽誤時間,景區無非就是想多賺錢罷了!

原來我對景交車也有類似想法,但在見識過自駕車的大陣仗之後,我瞬間理解了為什麼景區要配景交車,也叫做環保車。

這可能是解決近景區(離景區較近)交通擁堵唯一可行的手段。

有人也許會罵:什麼環保車?說得好聽,燒的一樣是汽油,哪裡環保了?

燒的油可能不夠環保,但是在以最少的車輛運送最多的遊客這點上是環保的,也就是說這種做法最大限度地節約了道路資源以及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

從這個角度講,「環保車」叫這個名字還挺名副其實的。

坐在上大九湖看晨霧的環保車上,看到大巴在一個狹窄的彎道處和迎面開來的小車艱難而緩慢的交匯,我不得不感慨,如果放任自駕車上行,那麼看到車禍的幾率或許會遠遠高於看到晨霧美景的機會。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坪阡古鎮夜景

盡量少地佔用公共資源是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樸素的意識。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公共交通的強烈擁護者而非自駕或者包車出遊的支持者。

類似於神農頂這樣景點眾多又分散的景區,交通上完全可以參考廬山模式。

廬山的景交車買票之後多日有效。景交車採用類似公交車的運行方式,遊客可以在任意想遊玩的景點下車,遊玩之後再上車前往下一站。

哪怕暑假或黃金周這樣的旺季,整個景區內人多但車少,不容易發生擁堵問題,因此能夠保障景點與景點間遊客順利轉換。

雖然遊客會因此多支付一筆景交車費用,但是考慮到遊客通常在景區內不會只住一天,而是起碼2-3天,而車票幾天內都通用,那買一張車票的付出還是要遠遠小於包輛車或者自駕的費用。

像神農頂這種滿是盤山公路的景區,更應該走公交車模式而不是放任那些二把刀的自駕車司機上路。

自駕車可以自由到什麼程度?跟大家描繪一下。

他們在山路上基本想停就停,只要看得到風景,哪怕停車的地方是處彎道。

他們在停車位偏少的觀景台就直接把車停在其他車輛的外側,只要他的車不走,裡面的車也休想走。

他們是真的勇士!敢於讓孩子在行進中的車輛上,將腦袋從天窗里伸出來。車在山路上走多遠,腦袋就在車頂上晃多久。

這種種自駕游盛景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我已經自動腦補出黃金周的神農架將會是副怎樣的場景了。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大九湖晨霧

我的觀點是在公民意識還沒被普遍培養起來之前,放任自駕游出行就是場災難。

這就跟在沒有領會到自由是在框架內的自由之前,「愛和自由」只會被濫用,照著這個原則培養出來的也只能是熊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怎麼解決?

我覺得只要公共交通足夠便利,自駕出行就會相應減少。

目前外圍的高鐵動車網路基本已經搭建完畢,像恩施這樣以前很難進入的地方現在都有動車直達,非常方便。

接下去就是從城市到景區的交通。這部分交通可以通過旅遊大巴流水發車來解決。

當前的問題是,大巴有但是班次少,不夠方便。另外,具體的班車發車信息並沒有藉助網路有效地觸達到遊客,有些遊客甚至誤以為景區沒有公共交通抵達。

最後一部分就是近景區(離景區較近)交通。這部分廬山模式是很好的參照,既解決了景區內擁堵問題,又為遊客節省了交通成本。

如果以上3個環節環環相扣,都能做到位,大家為啥還要吃力不討好地自駕呢?

開車也是個體力活,花上2小時開到景區,司機還有沒有精力玩也是個問題。


03 城市之殤

在國內旅行,最不值得去的地方是哪裡?

我的答案是城市。

國內城市的面目是如此模糊以至於我根本分不清楚自己究竟身在何處。

這次旅行經過的地方也同樣驗證了這一點。

坪阡古鎮整齊劃一地就像個乖孩子。

路過的宜昌高樓林立,車行某處抬頭看,赫然一條橫幅:歡迎來到宜昌自貿區!

夜幕下的利川霓虹閃爍,道路寬敞。如果你告訴我這裡是武漢或者南京,我也信。

恩施街頭矗立著眾多名開發商的樓盤,從碧桂園到融創,凡你叫得出名的,隨便挑。這是一座完全被改造過的城市,凡是名字里有個「古」字的地方,無一例外,都是新造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倒是木魚鎮。雖然它亂糟糟、鬧哄哄,但是和其它幾處面目模糊的地方比起來,還算有點自己的特色。

它的特色就是亂,亂中有序,亂中自帶生機。

在女兒城的茶葉鋪里,我們和店主小林聊了很久。

小林是當地土家人,對恩施的情況非常了解。

我跟她講,恩施很出乎我的意料,整座城市看上去就像新造的一樣。

小林說,自從通了高鐵,恩施的建設速度非常快,但這種快是以破壞原有設施為前提的。

好比說,如果想建一條新路,但是有座山在跟前,那麼最快的方法就是炸山。

人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因勢利導地把設施建得巧妙,而是怎麼快怎麼來。

恩施市內以前有家醫院,建築是吊腳樓風格的。門診樓在山下,住院部在山上。山下的門診部到山上的住院部通過一條連廊相連,很是巧妙,但是現在這樣的用心再也見不到。

後面幾天,當我們漫步在恩施市區時,發現小林說的這種現象處處存在。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恩施市清江走廊

就像照片中你看到的那樣。這張美麗的照片最大的敗筆就是背後那片光禿禿的山,而這樣的山在恩施市內到處可見,通往女兒城的路上就有不下一處。

這就是我了解到的當今城市建設的本來面目。新建比改造容易得多!也快得多!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千篇一律的原因所在。


04 留景還是留人?—景區的困擾

大九湖景區里有個鄉,好像就叫大九湖鄉,靠近一湖和二湖。

這個鄉前兩年還是可以住宿的,但是最近已經不允許遊客住在裡面。

不僅遊客不允許住,連鄉里的居民也在陸陸續續往外搬。

為什麼要往外搬?理由不外乎是生態環境、水源保護。

可以想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九湖將來會是個純粹的景區,就像現在的九寨溝,裡面的居民也基本搬空了。

徒步一湖的時候,我們在棧道上遇見一位老農,他正趕去放牛,既然相遇我們就簡單聊了幾句。

老農說原來鄉里有100多戶人家,現在很多都搬到山下的坪阡古鎮,大概還剩下30家左右沒搬的。

沒搬的繼續在這片天然草場上放牛、放豬。

遊客們看到的跑跑豬、跑跑牛基本都是這裡的村民放養的。

他們不願意離開,但也不知道還能住多久。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大九湖鄉

其實,老農在山上的生存狀態很脆弱。只要政府一掐電一斷水,不搬也得搬。

在國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似乎就是一句空話,最後都會演變成留景還是留人的選擇題。

我不是專業人士,我不懂是不是把村民們都搬走就對大九湖的長遠發展有利,而留下村民大九湖就發展不了了?

但我隱隱覺得這和城市建設的思路是一樣的。

山擋了道,那就炸掉;人難管理,那就搬掉。

沒有人去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看上去好就可以了。

山下的坪阡古鎮有一處正在開發的樓盤,主打標語是該樓盤有水系環繞。

他們把一群人從臨近天然水源的大九湖鄉搬走,然後又在山下打造一處人工水系迎接另一群人。

我無法理解此中邏輯,倒是覺得聽上去像是一個笑話。


05 各種旅行形態,哪種是你的菜?

文章的最後再次回到旅行本身。

要說現在的旅行和10年前的旅行究竟哪裡不一樣,我認為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旅行形態的多樣化。

現在的旅行形式比過去豐富許多。

10年前,基本也就跟團游和自助游兩種形式,而現在又增加了休閒遊、度假游等種種類型。

甚至還有一種酒店游,就是以酒店為主打,在親子出行中甚為普及。

在如此眾多的旅行形態中,我發現自己一點都不與時俱進,竟然還是抱著老玩法樂此不疲。

講真,我很難說服自己動身,只是為了將身體移動到某處景點,然後就此停留。

也很難下定決心花個高價讓自己從家裡的床躺到酒店的床,然後就此躺倒,什麼都不幹。

我發現自己依然熱衷於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旅行,根據合適的節奏切換目的地。

依然熱衷於行走,熱衷於用雙腳丈量土地,似乎沒被我丈量過的地方就像沒來過一樣。

2018年夏神農架恩施之行感受篇:旅途中的變與不變

大九湖鄉

我的旅行箴言還是停留在10年前進藏路上經常和同伴們說起的那句:

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句話道出了旅行的真諦。

美景皆在險且遠並人煙稀少處。

如果你想抵達這樣的目的地,那麼就要準備好付出身體的代價。

看來在眾多的變化中,對我而言,依然有些核心理念是不曾改變的。

神農架恩施系列遊記發表後,馬蜂窩上有位蜂蜂給我留言,她說:

認真記錄一次旅行,本身就是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呢!

我覺得也是,記錄的過程就像又去當地旅行了一次。

只是這件美好的事情馬上就要結束了。

在這組系列遊記的最後,我祝願所有熱愛旅行的人都能坦然擁抱旅途的變化,但依然堅持心中的理念,一直一直行走在路上!

全文終



若想獲取更好的閱讀體驗,歡迎訂閱個人公眾號「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公眾號ID:franceswu7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