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信保誠資管獲批籌建 將成為第25家綜合性險資管理機構

中信保誠資管獲批籌建 將成為第25家綜合性險資管理機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發布同意籌建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誠資管」)的通知。

銀保監會批複文件顯示,中信保誠資管公司註冊資本金為3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為北京市。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誠人壽」)應當在收到批准籌建文件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目前已有綜合性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24家。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接近15萬億,實現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5.77%。


綜合性險資管理機構擴容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中信保誠資管是由中信保誠人壽發起成立的。

該公司的設立也意味著,中信保誠人壽將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提高保險資金投資水平。

據悉,中信保誠人壽是由中國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於2000年發起創建。目前,中信保誠人壽總部設在北京,公司的註冊資本金為23.6億元人民幣。截至2018年6月末,中信保誠人壽總資產已接近700億元人民幣。

中信保誠人壽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截至2017年末,中信保誠人壽可運用投資的資金已接近600億元人民幣。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保險資金運用專業化、規範化、市場化的內在要求,全面履行受託資金的保值增值服務,為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銀保監會官網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內的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為24家,若中信保誠資管籌建順利,將成為國內第25家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機構。

與此同時,中信保誠資管的獲批籌建也並非是偶然。今年八月,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資協」)對169家保險公司、32家保險資管機構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77%的保險公司已成立或有成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意願。其中,有61家保險公司以直接或間接形式發起設立了24家保險資管公司;66家保險公司有意願設立保險資管公司。有24%的保險公司已設立首席投資官機制。98%的保險公司已設置投資部門,其中,101家保險公司設置了二級部門。94%的保險公司投資風險管理部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業內人士認為,擁有獨立的資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乎保險公司在項目獵取過程中的優先權和成功率,是提高資金運用收益必行之路。此外,中小保險公司申請資管牌照的衝動背後,有拓寬投資業務範圍的強烈訴求。

險資運用餘額已達15萬億元

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數量的增加,也從另一方面顯示出當下保險資金規模的擴大。

經過多年發展,保險資金已經發展成為金融市場上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相關數據顯示,近十年,保險業總資產從2006年的1.97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6.75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1%。保險市場規模也先後趕超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保資協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14.92萬億元,其中,保險公司自主投資2.53萬億元,佔比為16.96%;委託業外管理機構管理的達3264億元;委託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管理12.06萬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80.83%。

進入2018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依舊在穩步增長。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止7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56982.35億元,較年初增長5.21%。其中,銀行存款20541.61億元,佔比13.09%;債券55603.16億元,佔比35.42%;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9880.04億元,佔比12.66%;其他投資60957.54億元,佔比38.83%。

不過,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還是給保險資金的投資帶來了一些挑戰。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曾表示,上半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同比下降3.33%,資產增速有所放緩,這些也為保險資金運用帶來一定挑戰和壓力。同時,受大環境影響,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也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上半年,保險資金運用已實現的投資收益率近2.4%。」曹德雲表示,在金融市場更加多變的環境下,險資仍然實現了投資收益的基本穩定。在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今年全年險資收益維持在5%左右的可能性是較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台灣三大基地遭勒索病毒入侵 網路安全再受關注
3年這個區域房價飆升59.9%,天津北部樓市後勁十足?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