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我在《城市畫報》上有個小專欄「嗑學家」,專門介紹我身邊的科研世界中發生的有趣的研究和小故事。11月號這期刊登的是有關科學與平權的內容,主要說的是英國科研界對科研女性的流失現象的重視。
雜誌刊發,恰逢「二胎政策」如火如荼的出台。無論背後目的為何,在我看來無論一胎還是二胎,都不代表生育自由。當下政策和法律狀況下,開放二胎只能看見女性負擔的加重,和女性更快地從公共領域消失。我把這篇文章補充了一些內容發出來,作為提醒:在還算平等的國外科研界,情況尚且不樂觀。什麼也沒有的我們,洶湧而來的開放子宮的暗示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今年初夏,倫敦學院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教授Tim Hunt,不慎在公眾場合開了一句涉嫌歧視女性的不當玩笑。經過媒體渲染和網路傳播,一下激怒了全英國的女科學家,最後被迫辭職。這是一則舊聞了,且事後發現這件事多少有些經媒體和網路傳播被扭曲的成分,然而在我看來,有些事是適合在任何時候討論的,並不斷提及的,比如性別平等。男女真的天然截然不同,甚至有優劣之分嗎?女性真的已經獲得足夠平等的機會了嗎?
這件事發生時,正遇上英國平權聯盟的支持女性研究者的Athena SWAN契約表彰院校的時候,以智慧女神雅典娜命名的這個平權契約,顧名思義,是表彰高校院系對奮戰在科學領域的女性的支持度的。包括牛津劍橋在內的143所英國大學都是Athena SWAN契約聯盟的成員,463個院系曾獲表彰。獎項頒發期間,高校一般會舉行與科學領域平權相關的講座,今年正遇上這個獎項擴大到社科領域,似乎更隆重了一些,隨之而來的相關宣傳和討論,像是與之前這場突如其來席捲全英的平權狂潮相呼應,在大聲疾呼同時,貢獻了一些理性的聲音。
我校學術強項之一就是性別研究,今年毫無疑問也有一些院系獲獎。這次邀請來的演講嘉賓是愛丁堡大學工程學院的女科學家——是的,並不是只有性別研究學者在意平權——這位平時做工科研究的女科學家,帶來了一系列有關科研領域女性流失的數據。
首先,至少從數據上看,女性對理工科的熱愛並不遜於男性。
以英國為例,在考大學之前,有個預科階段,主要是根據學生志向和擅長領域,學習一些大學預備課程。在這個階段,雖然選修物理的男生略多於女生,但選修化學的男女數目是一樣的,而選修生物的女生還要略多於男生。到了本科階段,世界各主要國家,尤其是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理工類學科上男女比例基本類似。這說明在社會觀念影響較少的高中大學階段,女性並沒有顯示天然不熱愛理工科的偏好。
然而,女性的數量卻隨著研究階段的深入逐漸顯著減少。
這其中有著各種複雜的原因,然而無一指向天然偏好,全部都是來自社會的性別壓力。
以化學為例,女生從高中到大學的生源比例逐漸下降,最大原因是女生感到自己難以面對化學對應的職業的時間和競爭壓力。「不想當醫生。」而這背後的,不是女性天性不樂意競爭,而是社會施加與女性的類似「應當(有時間)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各種壓力,使她們無法像男性一樣毫無顧忌地投入科學領域。
同樣的原因,也造成了大量女博士生在取得學位或一兩年的研究工作後,從科研舞台淡出:從博士到教授階段,女性數量驟降。
這令人不禁想問,女博士生後來都去哪兒了?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 Sheryl Sandberg 在《向前一步/lean in》中也提出了這個不合理性卻不太有人注意到的原因:女性常被要求家庭和事業兼顧,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最荒謬的是,從來沒人這麼要求男性。同理,當一個男科學家忙起科研,會有妻子照顧家庭,而女科學家卻得一手搞科研一手照顧家庭孩子。
另一個不利因素,是來自環境的不友好。有研究發現同一份學術簡歷,用男性的名字投出和用女性的名字投出,得到截然不同的接受度,並且不論男性還是女性的招聘方,都會更傾向選擇男性候選人。即使被給予了同樣的機會,亦有研究發現,女性多在面試後被拒,原因很可能是是同等學術能力的女性比男性更不自信,因此更難在面試時展現出相應的實力。而這背後,依然可能是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被壓抑的結果:女孩子不能頤指氣使,不能有攻擊性,女孩子應該安靜溫和……
這些社會性別壓力的結果就是,「We are losing women at all the stages.」講座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體型氣壯山河,染著醒目的彩色頭髮的女科學家,在一片讓人沮喪的數據前緩緩說道。
而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是,這種對女性不友好的影響,會輻射到之後的代際:研究發現,女性進入科研領域更多受到家庭教育背景的影響,也就是說父母都是科學家,女兒更可能成為科學家。同樣是非科研家庭背景,男孩子不那麼受家庭影響,而女孩子自主選擇科研道路的可能性則更低。女性的逐漸缺席不僅發生在當下的各個階段,而且將緩緩蔓延到未來。
在成為科研女之前,我和許多姑娘一樣,爭取平權的意識只是在被壓抑後出於心理不適的反射性反抗,而在了解如何用克制而可信的方式了解世界後,我發現,女性面臨的困境是如此具體而驚人。事實上,科研界的這些不平等的壓力,只是更廣大現實背景下一個小小的投射。
ELLE雜誌最近做了一套名為#More Women 的照片和視頻,把眾多場合包括世界級場合的男性都PS掉了,其結果是 空空如也。
這是其中一部分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著名的電視節目大學挑戰賽,每隊最右邊的是隊長,注意一下P掉男性後有多少女隊長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為什麼越到高層,女性越少?

政治領域、公共領域、智力型的嚴肅電視節目,當把男性去掉後,才發現女性在世界上的位置少得可憐。這就是世界的現狀。
而在這樣一個女性位置少得可憐的世界,一直由國家管制著生育權的我們開放了二胎。這意味著什麼呢?許多人對一些女性以及女權主義者的擔憂表示杞人憂天,認為國家沒有強制女性生育,生不生是自己的意願,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然而用人單位可能不會這麼想,這個一向由男權制定規則的世界不這麼看。
我26歲跳槽時遭遇過一次面試,當時那家公司的HR總監得知我有男友後這樣問:以後遇到家庭事務和公司工作發生衝突時你怎麼辦?你現在這個年紀,肯定不久要結婚生孩子。要是有一天孩子需要你回家照顧,公司需要加班,你怎麼辦?
我一時被問懵了,但馬上意識到這家公司只差沒有在招聘啟事寫上「只招男性」。怎麼回答、年紀多大、是否獨身,其實沒有任何差別。在默認生育和照顧家庭是女性的職責、女性員工最終不值得培養的當下,如果說過去只是針對25歲未婚未育女性,二胎政策出現後,必須負擔晚婚晚育假產假哺乳假的企業,只會把目標轉向更大範圍的女性:即使已經生育過的女性也不安全了,而未婚未育的女性可能「價值」更低了。
女性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從公共領域消失。
如今,在相對平等的英國,在人人有意識、女性能夠用數據和科學思維認識自己狀況的科研界,因為女性流失的現象存在,而有了Athena SWAN這樣的平權契約,有不斷的宣講和無數研究者的持續關注。
而對於沒有充足法律和政策保障的我們,在洶湧而來的開放子宮的暗示後,因生育與否產生的觀念衝突、家庭矛盾,以及可能現在已在醞釀中的更嚴重的職場不平等……很多困難可能隨著潮水逐漸浮出。
遭遇過那次面試之後我下了決心,從此再也不接受任何持有這種觀念的面試,為此要讓自己有資格不受這種價值觀的judge,並且有能力指出和試圖改變它的荒謬。
當然掙脫、或當面抗爭都不是唯一的路,但無論你打算怎麼看待和應對這場可能來臨的女性消失潮流,記得身在這個原本女性位置就少得可憐的世界,平等不會從天而降。
原文大部分首發於《城市畫報》11月號「嗑學家」專欄,如需轉載,請聯繫media@yoxinli.com



文/@柯晗
留英心理學博士生,中文心理學科普組織「友心人」聯合創始人,友心學院導師

作者寫於2015-12-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安全期真的安全嗎?
馬拉松新手必須知道的9件事?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