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往事:戰火中的「西南聯大」(一)

民國往事:戰火中的「西南聯大」(一)

原標題:民國往事:戰火中的「西南聯大」(一)



1937年7月7日,發生在北平城外的「盧溝橋事變」是公認的全面抗戰開始的標誌,事變爆發後不久北平和天津這兩座地處華北的大城市相繼告急,處在這兩座城市以及周邊地區的社會與百姓生活自然而然的與前方戰事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而變得緊張和悲情。

在戰場上,窮凶極惡的日寇瘋狂地進攻與殺戮並誓要在短期快速吞併中國,而同樣在戰場之外日寇謀劃著在中國社會各界拉攏漢奸、扶持傀儡並成立偽「自治政府」以此來維繫其佔領區的統治。平津地區有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等這樣享譽全國的學術聖地,是每個一個學子能夠成就自己夢想的殿堂,這也就自然成為了日寇或武力進攻以摧毀中國文化界的抗戰意志或拉攏扶持文化漢奸以從內部瓦解並助力其統治的目標。此時,對此早有洞悉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校長與多名著名教授學者正在廬山參加國民政府組織的「國是談話會」商討對日策略。


1937年7月28日,日寇開始進攻天津城。翌日清晨,日本兵從天津六里台的海光寺位置開始向南開大學的圖書館方向射擊,之後逼近的鬼子兵又用煤油和木柴點燃了整個南開大學,熊熊大火一直燃燒到了第二天,幾乎在兩天時間裡大火燒掉了南開這座名校近二十年的發展和成就,舉國嘩然、群情激憤。31日,天津徹底淪陷,進城後的日寇將南開當作了自己部隊的軍馬場,而萬分焦急的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還在廬山開會,當聽到其親手締造的南開被毀後張伯苓先生悲痛萬分。


1937年8月8日,日軍正式進入北平城,北平城裡的知名學者與社會名流成為了日偽們準備拉攏為文化漢奸的對象。28日,參加完「國是談話會」的清華、北大與南開這三所大學的校長就接到了國民政府教育部的通知,要求三校立即遷至湖南長沙,並聯合組織成立「第一臨時大學」,三位校長則任常務委員。三校校長安排選擇各種方式讓師生們能儘快地、平安地陸續南下到達長沙,而無私奉獻傳道授業和渴望知識懷揣夢想的師生們則緊張有序的暫別了戰火紛飛的華北。


陸續抵達湖南長沙後,師生們便投入到日常的教學生活當中去,到長沙臨時大學開學時共已有十九位教授抵達,要知道在當時遠沒有現在這樣發達的交通網路系統,加之國家遭受強盜侵略各項基礎服務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937年11月17日,最後一批北大教授離開北平南下,三校正式闊別華北。

由三校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是租用長沙聖經學院的校舍以供自己學生們上課的,住宿方面則是將國軍的第四十九標營作為教職員工與學生宿舍來使用。長沙臨時大學的文學院則將院址設立在「五嶽」之一南嶽衡山的山腳下,衡山風景秀麗是我國佛教和道教聖地而且自古就有建立書院的傳統,這與文學院的氣質不謀而合。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國立清華大學在一年之前的1936年就已徹底洞察日本侵略者的企圖並預計中日之間必會在華北甚至北平發生戰事而計劃有序分批次地將珍貴典藏書籍和先進精密儀器運抵長沙並已經做好準備建立分校,而且已經撥款並在嶽麓山下修建校舍,原計劃於1938年初竣工並投入使用。始料未及的是日寇在盧溝橋的突然進攻而後中國政府果斷還擊抗日戰爭就此全面打響,清華的準備還不充分,新校的建設進度還沒能達到交付使用的程度。


戰爭的發展超乎想像,日寇的狼子野心更是慾壑難填,早在1937年11月1日,長沙臨時大學開學當天日寇的飛機就已飛過長沙市的上空,身處長沙的人們已感到些許恐懼。其實,此地也已不再安全!


2018.7.6


下次內容提示:

民國往事:戰火中的「西南聯大」(二)

請關注我的注微信公眾號,搜索添加「魏晨品讀民國」或「sxbj0729」,了解和探討更多民國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民國往事:東京審判(下)
民國往事:東京大轟炸(上)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