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終末期腎病,透析還是腎移植?

終末期腎病,透析還是腎移植?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對慢性腎病乃至於俗稱「尿毒症」的終末期腎病(ESRD)都有一定了解,這不僅僅是因為各種影視劇中頻繁出現的「尿毒症」、「透析」相關的劇情,還和我國的基本國情——慢性腎病發病率高達10%以上密切相關。眾所周知,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臟功能已被破壞殆盡,患者幾乎不可避免地面對選擇透析治療,或是進行腎臟移植術的困境。實際上,這兩種治療「尿毒症」的手段可謂是各有獨到之處,它們在腎臟醫學也一直處於互相補充的地位。

艱辛的「透析治療之路」

透析治療作為一種存在已久的ESRD治療手段,在我國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這種治療通過利用「人工腎」設備的半透膜或是患者自身的腹膜,將患者血液除去有毒代謝物後再回輸入循環,從而達到緩解腎衰竭由有毒代謝物蓄積導致的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患者的腎臟的目的。目前為止,血液透析(HD)在ESRD患者的長期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新近被人們認識的腹膜透析,也在各大醫院得以開展。

儘管在HD剛剛面世的時候,這種治療手段要求患者每周到醫院接受2~4次透析的特性被大多數患者和醫生所詬病,但隨著透析治療社區化工作的不斷開展,大多數患者已經可以將HD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來看待(正如其他很多慢性病的社區治療一樣)。除此之外,HD治療還具有成本低廉(在我國HD的絕大部分內容屬於醫療保險的報銷範圍)、可有效緩解ESRD相關癥狀等優點,也使其如今已受到了相當一部分患者的歡迎。而腹膜透析治療通過腹膜完成腎臟替代的特點,使其能夠由患者在醫生指導下自行開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HD需要頻繁就醫的缺點。

然而隨著透析治療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開展,它的缺點也開始逐漸暴露出來。HD治療的局限性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幾乎沒有人能堅持超過10年的透析治療」,這一方面是因為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依從性問題(由於流程繁瑣導致患者難以長期堅持規律治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透析作為腎臟的一種替代措施,難以真正完成正常腎臟的全部功能,而那些不能被透析所解決的ESRD癥狀,則會在長期治療中「露出獠牙」,最終導致嚴重後果。

腎臟具有清除體內的代謝性有毒產物的功能,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然而實際上,這並不是腎臟工作的全部。除了清除有毒代謝產物,腎臟還通過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來調節人體的紅細胞生成,也在人體的礦鹽(鈣、鎂、磷酸鹽)和電解質(鈉離子、鉀離子)平衡中發揮著重要角色。而HD無法替代腎臟完成這兩種功能,從而導致絕大多數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不僅容易發生礦鹽代謝和電解質紊亂,還會因貧血而使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雖然ESRD患者的貧血(腎性貧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EPO治療所改善,但目前的醫學水平依然很難完美解決他們所患的礦鹽代謝和電解質紊亂。例如很多ESRD患者體內的磷酸鹽水平遠高於常人(「高磷血症」),同時由於維生素D的活化受損(維生素D需要經腎臟活化才能發揮調節效應),調節鈣的內分泌腺——甲狀旁腺的功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來調節體內的礦鹽代謝,這些藥物昂貴的價格在無形之中增加了透析的成本。而與相對慢性的礦鹽代謝失調相比,電解質失衡所導致的血液鉀離子含量更高(「高鉀血症」)可以在數小時內導致致命後果,這進一步加大了醫生對ESRD患者管理的難度。

腎臟移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由於透析治療難以完全替代ESRD患者的腎臟功能,腎臟移植這種給患者直接植入功能正常腎臟的治療方式,曾經一度被認為是拯救ESRD患者的「大救星」。尤其是在移植醫學界在20世紀80年代有了突破性進展——發現能夠有效選擇性抑制免疫排斥反應的免疫抑製劑環孢素之後,各大醫院的腎移植治療也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廣泛開展。

與透析治療相比,腎臟移植的優點顯而易見:能夠讓患者長期擁有正常腎功能,回歸正常生活;完整替代病變腎臟的全部工作,避免透析相關的併發症;儘管短期費用非常高昂,但從長期治療的角度看比透析更加經濟。因此隨著醫學界對透析治療併發症的研究更為深入和腎移植自身的不斷進步,腎移植治療也已經成為ESRD的重要療法,每年全球各地都有數以萬計的患者接受腎移植。

然而正如一句流行語所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經過了腎移植治療的初期建設之後,醫生們也發現了腎移植和理想的差距之處。由於移植進患者體內的腎臟屬於異體器官,會被免疫系統識別為「入侵物」所排斥,因此患者必須在腎移植開始前便開始免疫抑制治療,並持續終身免疫抑制。而儘管醫學界在不斷研究更加選擇性地作用於免疫排斥反應的藥物,目前的免疫抑制治療依然會對患者的正常免疫力造成很大影響(在那些由於器官排斥風險較高,而接受強度更高的免疫抑制的患者中更為明顯)。這種人為免疫抑制對患者的影響便是,很多腎移植患者會死於免疫抑制期間發生的感染,或是在接受移植數年之後患上惡性腫瘤。

除此之外,由於腎移植治療的器官需要從人體(也就是器官移植所說的「供體」)獲取,而在全球範圍內,簽署器官捐獻協議的身故者依然少之又少,這就直接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腎移植治療的開展和研究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供體短缺的影響,二是廣泛存在的腎臟移植需求,直接導致了非法器官交易和「移植旅遊」現象(患者為了進行腎移植,而前往供體數量相對較多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移植)的產生。

鑒於透析治療和腎臟移植這兩種主要的ESRD治療方式都有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對於大多數ESRD患者而言,選擇治療方式可謂是十分重要。一般而言,透析治療對於需要短期內改善相關癥狀的患者、老年患者比較適用,也可以作為等待腎移植期間的過渡療法;而腎臟移植則更加適合年輕、有合適供體和條件進行腎移植的患者,以及由於透析相關併發症而難以繼續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

作者寫於2015-12-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青少年的衝動,怪誰?
男童誤食導致生命垂危的氰酸鉀鋁是什麼?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