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巔峰之後的另一座里程碑 《極限競速:地平線4》評測

巔峰之後的另一座里程碑 《極限競速:地平線4》評測

不同於《極限競速》和《GT賽車》系列在當今主流模擬競速領域中「絕代雙驕」的身份地位,微軟《極限競速》品牌旗下的另一分支「地平線」系列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在開放世界或是大家熟稱的「觀光」賽車遊戲中——成為獨角獸一般的存在。

Turn10的專業賽車技術能力,加上Playground對開放世界的理解,造就了這個分支系列的巨大成功,風頭甚至遠遠蓋過《極限競速》正統系列。強如EA的《極品飛車》和育碧《飆酷車神》系列,即便前些年還頗有心氣,如今也已徹底淪為了其「成王之路「上的陪跑者。

然而,在前代《地平線3》已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好的開放世界賽車遊戲「的光環之下,4代必然肩負著更多的壓力和革新的動力。超越自己——這個我們日常中經常給自己加油打氣的口號,對於一個獨孤求敗的頂尖高手來說又談何容易,那麼《極限競速:地平線4》能做到嗎?


從狂野的大洋洲到古典的英倫風情

告別了大洋洲神秘的雨林和獨一無二的海景,這次我們來到了歐洲工業起源之地——英國。遊戲刻畫了英倫三島絕美的自然風景,從科茨沃爾德靜謐的鄉村,到愛丁堡古典的石板街道,海岸、沙灘,森林、湖泊,城鎮、採石場,平原、雪山…一個成熟開放世界該有的地形和元素,在《地平線4》中自然是一應俱全。

製作組對於當地景色和地標的考察也是細緻入微,當一張張現實中的照片和遊戲場景一一對應,當一輛輛藏寶車牽繫著這個國家的工業歷史發展,相信無論是英國本地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玩家,都會對這樣額外的文化體驗充滿興趣。我們駕駛著007電影中老古董,收音機上放的是舒緩的古典曲目,緩慢穿梭在英國鄉村的稻田小徑——這份浪漫又與澳大利亞的狂野之旅形成了鮮明對比。

IGN做過一個實景和遊戲畫面的對比,非常還原

《地平線4》收錄的這片區域,理論上來說規模和3代一樣大,但從我個人實際的體驗來看似乎要比前作稍稍小一些,而且嘉年華的場地也只設置了一個。但是論場景豐富度、賽事填充以及車輛收錄方面(450台),本作比起3代明顯做了更多的加法,所以景點數量和遊戲內容永遠是地平線玩家最不需要擔心的。

單看地圖面積,其實感覺並不大,感覺...


四季沐歌,唯美的地平線生態世界

要說《極限競速:地平線4》最讓人嚮往的元素,自然要屬E3發布會上讓全場玩家為其拜倒的——四季替換系統。說實話,這樣的賽車遊戲中開發商通常會採用換劇本、換地點、換車型等直白的方式來延續系列的傳宗接代,但要再衍生出核心、全新的賣點,這個看似奪人眼球的「常規操作「,實際上微軟是冒著相當大的風險。

同一塊地圖、同一條道路,當面對不同的天氣和季節時,將提供完完全全不一樣的體驗。這種體驗差別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操控上的,隨之而來的進化,使得地平線的嘉年華世界升級成為了一個生態。

半山坡的雪景

同前作一樣,本作中製作組也精心記錄了英國當地的天氣特徵,同時外加上了換季的氣候差異。大到路面、河流,小到樹葉、草坪,甚至是人們的活動,在不同季節都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其中不僅僅是不同季節的一張張快照,而是從整個生態開始布局,比如春天來臨萬物復甦,小動物們也跟隨著活躍起來,一些特定的植物開始發芽,青蛙在河邊「呱呱「…而這些,你都無法在其他的季節中看到。同樣的,夏季、秋季、冬季也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當你不再只駕駛著車輛飛速馳過,而是慢下來去仔細觀察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這樣考究的布置,在一個賽車遊戲中甚至有些奢侈。

之前還流水潺潺的小瀑布,到了冬天就…

季節的變換另一方面體現在實際的駕駛體驗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春天的時候河流湍急,在上面行駛時會有很大的阻力,當然也能幫你的愛車泡個免費的澡(細節);但到了夏天,高溫導致河流乾枯,這時要是在上面開你得用一個懸掛較軟的調教並且提高車身,否則顛到你懷疑人生,畢竟咱們這是直接在暴露的河床上開;而到了冬天,河水結冰,記得換上合適的輪胎,後驅的超跑還是不要來放飛自我了,畢竟「滑冰賽「可是四驅的拿手好戲。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差異,製作組還在四季之上做了更多細節上的調控。比如溫差對於輪胎的影響,降雨對於地面乾燥度的影響,這套系統本身包含在系列持續進化的「天氣和晝夜「系統上,現在又套上一個四季的大框架,現得更為真實。而一直認為地平線系列是「純娛樂賽車「的玩家,也可以在本作中感受到更多硬核的物理設定(其實地平線系列的難度區別更多體現在車載輔助和AI水平上)。

不過稍顯可惜的是,本作的四季替換方式並不是即使演算的(天氣和晝夜是),其形成的原理是通過現實中固定的時間周期來更換,這多多少少讓這個看似高大上的設定變得有些死板。

秋季還有2天結束,即將迎來夏季,咦,總覺得有什麼不對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技術是一方面,而運營策略的取捨也是主因之一(後面會講到),我們可以把4個季節視為4張不同的地圖,而每張的賽事和活動又不盡相同,就問你肝夠不夠用。

不光是實際的景色,甚至連大地圖的風格也會因為季節而改變

其實Playground早在《地平線3》後期的「冰雪狂飆」DLC中,已經展示了這項技術和玩法的雛形以及趨勢,這次進化成完整的四季也算是水到渠成。但中間的原理和細節影響到的體驗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其中既包含著巨大的工作量,又有活動運營的介入,好在目前無論是在理念的新鮮度上,還是實際的遊玩表現力上,都能達到預期。


頂級豪華套餐——陸地上的泰坦尼克號

《地平線》系列發展到到這一代,已經不是一個「集大成「就能簡單概括的。本作好比是一艘集《地平線》和《極限競速》正統系列功底/玩法/特色於一身的巨無霸級豪華郵輪,在模式的豐富度和賽事的數量上幾乎可以碾壓一切同類作品。

畫面依舊保持了極高的水準,隨手的截圖可以作為壁紙自然不在話下,你要是有興趣在匆忙的旅途中停下來開啟相機模式,也可以創作出很多動人的瞬間,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最後別忘了上傳到Forza Hub上跟其他車友分享。其實畫面方面,這次給人感官體驗更為突出的是場景互動細節的提高,從石子、石磚到大石塊,物理碰撞的細節更為嚴謹(導致拉力賽的難度稍有提升),可互動撞毀的物件也比前作有了明顯提升,加上地圖上出沒的野生動物,整個世界的真實感營造更上一層樓。

傳統的相機模式

小羊們這麼可愛,你怎麼忍心去撞

鑒於地平線這類開放世界的自由度,加入過於真實的車損系統會使得大部分玩家舉步艱難,所以《地平線4》中在碰撞後的外觀和性能影響上,依舊是點到為止。當然手感操作並不是我們需要擔心的地方,整個系列的車輛和技術引擎部分依舊由Turn10操刀,即便是「娛樂觀光型」風格,每輛賽車的改裝調教一概不少,其中既有傻瓜式一步到位、方便新人的自動升級,也有可以體現賽車愛好者專業知識的參數微調,新老玩家通吃。

性能配件的升級與調教

如果你懶得自己弄,也可以直接套用其他玩家的成熟設置

另一方面,在比賽的公平機制上,本作也沿襲了極限競速系列一貫的傳統,即按車的性能分為D/C/B/A/S1/S2等組別,普通的對戰會嚴格按照車輛性能進行匹配安排,盡量讓玩家與AI,玩家與玩家間的競爭保持公平,至少最大程度上保證大家在起跑線上是公平的。

賽車遊戲專用的SL大法

再來說說《地平線4》的主線推進和整體框架。首先,遊戲以影響力作為等級提升的唯一要素,附以CR收益(金錢)來限制玩家在遊戲內的購買力,逐漸推動內容的解鎖。各類賽事也有著自身等級的設定,等級越高解鎖的賽道越多,玩到最後必然是滿屏密密麻麻的點。

樂透開獎模式回歸,還好沒用FORZA7被詬病的開箱系統

玩家進入地平線世界的前6-7個小時里,隨著影響力等級的提升,遊戲會逐一切換春夏秋冬四季的地圖,當然這只是熱身或者可以理解為新手教程。當你解鎖了全部的四個季節,遊戲的序章才算告一段落,本篇正式開始。

這時,你的整個地平線世界將於全球玩家同步(比如目前遊戲里的季節是秋天),而季節更替會根據現實中的時間周期來變化。隨之而來的,還有限制秋季特有的一大堆限時任務、Live事件,以及本作著重強調的「團隊冒險.」(後面會提到)。這樣的設定也就把遊戲中的賽事和挑戰分為了兩大塊:通用類和季節類。兩者很好區分,前者則是固定存在的賽事,可以在各種季節中體驗不同的風情;後者則是當前季節的特定賽事,有著時間的限制,同時也鼓勵團隊挑戰。

還有一些日常的挑戰,賺取的點數可以用於很多地方

當然,這一代也不是完全沒有做減法,比如取消了電台音樂的功能化(技術點加成),以及路上與AI的即時單挑等等細節。另一方面,製作組在玩法和模式的內容疊堆上,已經不能用加法來形容——而是乘法!除了自創藍圖的賽事外,這次光是地平線的每一個官方賽事就分為單人、合作、對戰和勁敵四種選擇;而在賽事種類上,在原有陣容下進行了二次歸納整理,劃分出常規競速、環島賽、漂移賽、特技表演等多達誇張的25類玩法,其中大部分通用的賽事,在四季不同路況和天氣條件下,甚至又可以擴大為4倍的內容體驗。

說真的,這次的「地平線生活」,甚至比你的真實生活還豐富

廣度之外還有深度和特色的內容,比如超跑計程車——租一輛超跑在虛擬世界爽一爽,完成挑戰後還能定期收到不錯的收入;電影特技挑戰——扮演車手感受電影中的經典橋段,前提是你要完成導演布置給你的一系列任務。區別於賽道和賽事,有些是以人和車為出發點的支線故事,這樣的角度和設計理念在前作中也是不常見的。

4X4大戰吸盤怪:

3代大受好評的表演賽也得到保留,如今和微軟第一方IP強勢聯動

地圖上的尋車庫玩法,依舊激勵這你探索的好奇心

這幫人在幹嘛?這裡甚至還有一些你都沒聽說過的新玩法,比如說殭屍模式…


團隊模式和完善的社交——終極閉環

眾所周知,地平線的嘉年華是由一張大地圖組成的共享世界,你可以邀請好友來玩耍,也可以和地圖中的隨機路人玩家進行各種類型的互動和賽事。到了本作,開發組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團隊冒險模式,我們可以叫上5個好友,組成一個車隊在當季的限時賽事中大展拳腳。等來到換季時的成績結算,團隊成員均可以獲得可觀的收益,不光光是車、錢,還有象徵身份的「聯賽龍頭」獎勵。

另外,團隊賽的玩法本身也很有趣,規則中並不計算個人成績,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團隊目標,玩家將要在15分鐘內完成例如挑戰危險指示牌、漂移地帶或者技巧疊加等任務。如果一個團隊在限制時間內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團體目標,則將進入第二階段,最終挑戰第三階段。

這個類似賽季天梯的玩法機制,給了一些群體玩家更多的發揮空間;而對於獨狼玩家來說,也可以嘗試這在地平線世界中結識一些新的夥伴/宿敵。本作加入了簡單的指令聊天功能,類似爐石中「打得不錯」的口令,今後也會在地平線的競速中出現。如果你覺得這樣挑釁對手還不過癮,那麼可以考慮來上一段《堡壘之夜》中最酷炫的尬舞,在擊敗對手之後,進行二次調戲。

《地平線4》將人物個性化元素進行了極大的擴充,更重要的是——變得實用,而非自嗨。社交元素不光光體現在這裡,其實無論是賽道的藍圖設計,還是車輛的塗裝設計,本作都在用實際行動鼓勵玩家參與進來。除了沒完沒了的競速,有時創作一件自己得意的作品並被其他玩家下載、點贊認可,其成就感也絲毫不輸站在領獎台上的威風。

白嫖來的皮膚就是好看

比起3代的初嘗試,《地平線4》的社交體系已經非常完整,無論是參與的榮譽感還是經濟系統下的買賣,都已經和遊戲的玩法本身緊密聯繫在了一起。為此微軟還給這一整套取了個名字——地平線生活,大概是想告訴所有人,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賽車遊戲的老鳥,這個生動活潑的世界,不僅僅局限在競速的範疇。

不過本作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更肝了。

這一代取消了車手通用的技術點,取而代之的是每輛車單獨的技術天賦樹,所以如果你換了車,就享受不到之前的buff加成。另外,別墅(主要作用:傳送和心裡爽)、大量個性化物件和表情元素的加入,以及四季差異化的限時賽事,也逼得玩家去完成更多的賽事任務,簡直肝爆!

終極版中VIP的作用,可能能幫你省下一隻肝

技術點是按單輛車來算,這些VIP也沒轍

同時也說說這次的網路環境。本作比起3代來說對網路的要求降低了不少,但依舊有些挑網。我目前的經驗是電信路線的聯機普遍流暢,偶爾也會掉線,但整體比賽的延遲可以接受。當然,《地平線4》不是一款全程強制聯網的遊戲,只是這作很多玩法的魅力都在於合作和社交,筆者也在這鼓勵大家去線上進行體驗,以得到更多的樂趣和更完整的體驗。

還是那句話,聯網體驗最佳


寫在最後:

在前作幾乎完美的表現之後,大家都很期待Turn 10和PlayGround能在《極限競速:地平線4》中帶給我們什麼驚喜。

4代在本身內容已經集大成的前作上,仍舊堅決地繼續做加法;全新的四季更替從各個方面都對本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最後拋出了團隊聯賽和社交環境的終極方向,為這個系列定下了今後發展的重心。如果說《地平線3》是走向巔峰的一代,那麼《地平線4》則是影響系列接下來發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而對於遊戲創新和品質的不妥協,也體現出了微軟在《極限競速》這個IP上的野心和決心。

另外,我們也能從中嗅到當今3A遊戲服務化的端倪。目前單純的3A單機遊戲風險越來越高,而在線和訂閱服務內容可以在不影響遊戲品質的前提下,很大程度地降低開發商的風險。就好比《地平線4》中的季節限時任務和團隊聯賽,這些都是明顯偏運營的手段。配合按月發放的季票內容,為玩家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社交生態的同時,也賦予了遊戲更持久的生命力。

最後,感謝Xbox中國提供的媒體評測碼。這次的評測主機為Xbox One X,遊戲中提供了4K@30幀和1080p@60幀的畫面選項,作為一款觀光遊戲,我全程開啟4K畫質評測,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做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玩網 的精彩文章:

《光之子》和《勇敢的心:世界大戰》將登陸Switch
英偉達老黃:RTX2080將無壓力運行4K60FPS新遊戲

TAG:愛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