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有人被提名32次 未得獎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有人被提名32次 未得獎

諾貝爾獎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重要獎項,而其中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則更是吸引了諸多關注。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瑞典當地時間10月1日11:30(北京時間10月1日17:30)揭曉。

一、獎項要求

1.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描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但若當年無相關領域的重大發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保留直至下一年出現重大發現者,沒有發出的獎金將被列為諾貝爾獎委員會專項基金。

2. 獲獎者必須在世。1974年之前,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還可以頒給已經去世的人,比如分別在1931和1961年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Erik Axel Karlfeldt)及道格·哈馬紹(Dag Hammarskj?ld)都是在去世後獲得這一獎項的。1974年,諾貝爾獎委員會規定,所有獲得當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必須在世,若獲獎者已經去世則不予頒獎。但如果獲獎者是在委員會公布獲獎信息之後去世則仍可以接受獎項。2011年,拉爾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由於發現樹突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就得獎名單公布前三天,斯坦曼罹胰臟癌病逝。諾貝爾委員會維持授獎的決定,斯坦曼成為繼上述兩位獲獎者後,五十年來首位在過世後仍獲諾貝爾獎殊榮的學者。

3.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35萬元。

4. 該獎項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遺傳學,截止2017年,共有48名科學家因為在遺傳學領域的成就摘得獎項。

二、他們組團拿諾獎

左邊兩位為莫澤夫婦

1.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的夫妻檔:

1947年,美國生物化學家格蒂·科里(Gerty Cori)與丈夫卡爾·斐迪南·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以及阿根廷醫生貝爾納多·奧賽(Bernardo Houssay)一起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挪威科技大學教授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及丈夫愛德華·莫澤(Edvard I. Moser)因發現「大腦中的GPS」——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諾貝爾獎中的父子檔:

1929年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Hans von Euler-Chelpin)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到了1970年其兒子烏爾夫·馮·奧伊勒( Ulf von Euler)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2006年兒子羅傑·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3.諾貝爾獎中的兄弟檔:

1969年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與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其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在1973年與卡爾·馮·弗利(Karl von Frisch)、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三、有人被提名32次卻從未得獎

1.二戰期間,希特勒曾禁止德國三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包括193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格哈德·多馬克(Gerhard Domagk))前往瑞典領獎。這三名科學家當年僅獲得獎牌和證書,沒有拿到獎金。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2. 諾獎界的「小李子」: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2次,但一次都沒有獲獎。

四、 透過數字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8次

1901-2017年,諾貝爾獎委員會總共頒出108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9年因一戰或二戰中斷。

214人

共有214人獲得這一獎項。他們的平均年齡是58歲。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2歲

弗雷德里克·班廷爵士

截至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班廷爵士(Frederick G.Banting),1923年獲獎時只有32歲。他和同事英國生理學家約翰·麥克勞德(John Macleod)的獲獎原因是在研究糖尿病治療方法時合成了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劑人造胰島素。

87歲

佩頓·勞斯

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美國病毒學家佩頓·勞斯(Peyton Rous),1966年獲獎時已經87歲高齡。他和同事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的獲獎原因是發現了勞斯腫瘤病毒,這種病毒至今仍是癌症研究中的重要實驗材料。

39次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次至多頒給三位獲獎者。在已經頒出的108次中,有39次是單人獲得。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214人中只有12位女性,其中只有一位是單獨獲獎。這位女性獲獎者是美國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83年因發現可移動遺傳因子獲獎,也是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三位獨立獲獎的女科學家。

五、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

屠呦呦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圖案是拿著一本打開書的醫學之神,正在從岩石中收集泉水,為生病的少女解渴。獎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譯為: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

六、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

從左起分別為:傑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

三位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霍爾(Jeffrey C.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邁克爾·揚(Michael W.Young)因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circadian rhythm)而獲得此獎。這三位科學家就對生物鐘進行了探究,並成功闡釋其內在運作機制。他們的發現解釋了植物、動物和人類是如何適應自身的生物節律並與地球的轉動保持同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視頻 的精彩文章:

美14歲少女離家出走 消失5年後寫信給母親報平安 被網友痛批:自私
日內瓦湖畔,中國正面臨一場破壞力不亞於貿易戰的較量

TAG:參考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