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過戲癮:記「左嗓子」張恨水三次登台「票」戲的經歷

過戲癮:記「左嗓子」張恨水三次登台「票」戲的經歷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儘管張恨水有「左嗓子」之稱,唱得並不很好,但只要有機會,他還是躍躍欲試,很想過一把戲癮。在朋友和家人的記憶中,他至少有過三次登台「票」戲的經歷。第一次是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武漢大水,其間北平新聞界發起賑災義演,地點在湖廣會館,張恨水在《女起解》中飾崇公道。

張恨水

第二次發生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前後,據左笑鴻講,一位新聞界同人為其母做壽,在宣武門外江西會館邀了一台票友戲。朋友們拿到戲單後發現,張恨水的大名赫然排在了中間位置,標明他將出演《烏龍院》中的張文遠。《烏龍院》本是一出生旦並重的戲,若是老生名氣大,就由飾演宋江的演員掛頭牌,若是旦角名氣大,就由扮演閻惜嬌的演員掛頭牌,總之沒有丑角張文遠掛頭牌的道理。

《烏龍院》

這回卻是張恨水三個大字在中間,下面兩行小字,分別是生、旦的名字。這固然表示主人對張恨水的敬重,卻也破天荒地打破了梨園行的行規。據說,在一陣驚天動地的掌聲中,張文遠出場了,那幾句「四平調」,竟是一句一個好,至於唱的什麼,誰都沒聽清楚,全都淹沒在掌聲和叫好聲中了。但那位旦角票友一直在笑,或許是笑張恨水的「荒腔走板不搭調」吧。這場演出還有兩個插曲值得再記一筆。一個是生旦臨場「抓哏」,當宋江說出張文遠的名字時,旦角故意說:「張心遠是誰呀?」張恨水原名張心遠,這個新聞界同人都知道的,這一改,博得觀眾一笑。演宋江的票友心領神會,答道:「乃是我的徒弟。」旦角又問:「我聽說你的徒弟是有名的小說家,你怎麼沒名啊?」這一問有些唐突,台下觀眾都很緊張,不知宋江怎麼回答。沒想到這位老生回答得十分機敏,他說:「有道是,有狀元徒弟無狀元師傅啊!」於是引來哄堂大笑,成了第二天報紙的大字新聞。再一個純屬惡作劇。因張恨水在台上一直一瘸一拐的,這齣戲演完了,左笑鴻找到張恨水,問他什麼原因。他搖搖頭,什麼也沒說。過了幾天,左笑鴻又提起此事,張恨水有些無奈地說:「真是豈有此理。因為不懂後台規矩,有人惡作劇,在我的靴子里放了一顆圖釘!」

左笑鴻

最後一次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北平新聞界慶祝「九一」記者節,張恨水參演《法門寺》,為其中四大龍套之一,另外三個分別由中央社北平分社主任丁履進、華北日報社社長張明煒、北平日報社社長季迺時扮演。因張恨水當時是新民報北平分社社長,故有四大社長出演四大龍套的說法;又因其他三位都是近視,都戴眼鏡,張恨水雖然平時不戴眼鏡,這時為了求得一致,也找了一副眼鏡戴上,又有了「眼鏡龍套」的稱呼,並引起台下掌聲笑聲響成一片。

謝璽璋:《張恨水傳》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面對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卻為何沾沾自喜?
內憂外患,清政府竟親自培養掘墓人,末日王朝還能走多遠?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