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灣為何會淹水?賴清德總結五大原因:災害必會發生

台灣為何會淹水?賴清德總結五大原因:災害必會發生

原標題:台灣為何會淹水?賴清德總結五大原因:災害必會發生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行政院長」賴清德25日赴「立法院」進行出治水項目報告及備詢,根據其書面報告指出,「行政院」歸納台灣水患致災5原因,包括河川斷面過小,在降雨過大或是排水系統清淤不足等情況時,就會使排水系統無法負荷;以及降雨強度超過防洪設施設計保護標準,「淹水災害必然會發生」。


據報道,台「立法院」上午安排由賴清德提出823中南部水災之治水機制項目報告並備詢,根據書面報告,賴清德提到「我們歸納台灣水患致災的原因」,首先為,當河川斷面過小,在降雨過大或是排水系統清淤不足、末端收集管網不夠,若再加上堵塞,就會使排水系統無法負荷,尤其是地勢局部低洼處會使內水積聚,無法及時排出。

其次,在支流(區排)與主流(中央管河川)交會處,往往因主流水位過高而使支流無法順利排水,以致造成內水排放速率降低,或外水過高導致溢堤致災。


第三,任何防洪設施均有對應的保護標準,如台當局管河川為100年重現期、區域排水為10年重現期、道路側溝為2至5年重現期。當降雨強度超過防洪設施設計保護標準,淹水災害必然會發生。


第四,當地點位於坡地與平地交界處時,因坡地集水區範圍過大且坡面排水速度大於平地排水速度,使徑流在坡面與平原交界處聚積而形成淹水的災害,也是普遍存在的狀況。


第五,在沿海地區低洼處,降雨期間如又適逢大潮或颱風期間暴潮,雙重影響下就會導致排水系統排洪能力下降,形成積淹水的災害。

他也強調,治水不分黨派,一棒接一棒,現階段台當局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劃」,是以無縫接軌方式銜接「流域綜合治理計劃」,並擴大計劃適用範圍,不再限定水系或排水系統,與淹水改善有關者皆可以納入辦理。


賴清德還說,面對極端氣候及大自然的威脅,除了謙卑面對外,也要精進各項作為,包括:強化天氣及豪雨預報及預警的精準度;因應氣候變遷滾動檢討工程效益,持續完成相關水利建設;提高土地韌性讓台灣永續發展;健全調整防災體系;運用智慧創新科技,整備防救災及預警能量。


最後,賴清德表示,823豪雨事件顯示面對極端氣候日益嚴竣的挑戰,傳統防洪治水的工程建設有其極限,台當局必須謙卑檢討,不論「中央」或地方,應全面性思考以更創新、有效率的方式,共同合作減輕水患帶來的災害。他感謝台軍以及各界不分黨派,對受災的縣市伸出援手,雖然本次水災仍有人員傷亡,但已經把淹水帶來的災情降到最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兩岸 的精彩文章:

不認識賴清德優先錄取!徵才廣告讓網友笑翻:我認識四萬八
台灣地區水果價跌成災 漫畫諷:南部鄉親要覺醒啊!

TAG:微觀兩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