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文藝青年」喝酒的花樣:把自己裹起來喝,喝完一杯就要上樹

古代「文藝青年」喝酒的花樣:把自己裹起來喝,喝完一杯就要上樹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釀酒。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酒已然被文人墨客視作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現在人們喝酒的時候經常會玩一些「行酒令」,增加酒趣。不過這些都是「普通青年」的飲酒方式。北宋時期的「文藝青年」已經把酒喝出了新花樣,距離「二叉青年」只有一步之遙了。

蘇舜欽和石延年就是這樣的「文藝青年」。他們都是北宋的文學家,而且喝酒也喝出了名目。《畫墁錄》中記載,這兩個人有五種常人難以理解的飲酒方式,分別是:鬼飲、了飲、囚飲、鱉飲、鶴飲。這些方法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鬼飲

鬼飲是「文藝飲酒法」的第一個層次,屬於入門階段。意思就是夜裡不點燈,摸著黑喝酒。人像個鬼一樣在大半夜裡「噸噸噸噸」。這種方式還是比較正常的,沒有燈光也會有月光。而且只是喝酒也不用看什麼東西。

了飲

了飲是第二層,已經開始介於「文藝青年」和「二叉青年」之間,只不過界限比較模糊。了飲指的是一邊喝酒,一邊唱輓歌,然後一邊大哭。這種飲酒風俗自古有之。漢朝人應劭所著的《風俗通》中就有「酒酣之後,續以輓歌」的說法,只不過在北宋被改良了一下。看來這些人都是演員的好材料,眼淚說下來就下來。

囚飲

囚飲已經屬於「小有所成」了。《續墨客揮犀》中記載,石延年與客人喝酒的時候,披頭散髮,光著腳,帶著刑具喝酒,叫做「囚飲」。真不知道這位兄台是不是有什麼特殊嗜好,用這種方式喝酒能讓自己的靈魂感到愉悅和解放。而且深深地為他的頸椎問題擔憂。

鱉飲

鱉飲可以算得上是「登堂入室」了。這種方式需要用毛氈把自己捲起來,像一隻王八一樣(原諒我使用這個詞,因為真的像,而且名字也是『鱉飲』)。酒杯放在頭的附近,喝酒的時候把頭伸出來喝光,然後再縮進去,像王八頭一樣進進出出。不過估計鱉飲的人力成本比較高,應該需要其他的人來配合。

鶴飲

鶴飲絕對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了。鶴飲又叫做巢飲。把酒放在樹底下,喝完一杯馬上爬上去,想喝的話再下來,然後再爬上去,周而復始。這種喝酒方式看來還需要一副好身體才能駕馭啊。

參考文獻:《畫墁錄》、《風俗通》、《夢溪筆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有淵源的兩位皇后,不止姓名相同,遭遇也是如此相似
他出身書香世家,歷經兩朝位極人臣,死後乾隆親往送弔唁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