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電話監聽員披露的歷史秘聞

蔣介石電話監聽員披露的歷史秘聞

王正元老先生,在1938年到l949年中,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侍從室電話監聽員,「陸總」、「總統府」軍務局上校電話監察官等職,是專門負責蔣介石及國民黨軍政機關的電話接轉、監聽等絕密工作的。幾十年後,他首次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秘聞。

女話務員衝撞委員長

八一三滬戰起後,身為當時最高統帥的蔣介石,除親臨淞滬前線視察外,一直坐鎮南京,長途電話是蔣介石發號施令的主要工具之一,他打電話,不假手於人,多系親自叫接。

滬戰剛起,戰爭極為激烈。一天夜晚,蔣介石要接蘇州顧祝同總司令,接通時對方竟是朱紹良總司令。蔣質問長途台:「我要蘇州顧總司令,怎麼接朱總司令?……你講沒講蘇州?」長途台凶凶地反問。一因叫接時,蔣漏報蘇州,再因蔣的寧波口音,長途台的南京小姐把「顧」錯聽成「朱」,同時上級未特殊強調,這些十七八歲的南京小姐,豈知頂撞的竟是當時最高統帥蔣委員長。蔣介石這一氣非同小可,把手中話筒扔向話機,因用力過猛,話筒立刻被摔成了兩截,一迭連聲咆哮著:「侍衛官錢主任!」錢大鈞見蔣後,蔣余怒未消,讓他馬上將時任交通部長的俞飛鵬找來。

俞外出未在,直至午夜,錢大鈞不得不直奔俞家,俞飛鵬剛從蘇州等地回來。錢即將此事告訴俞,俞聽後感到非同小可,若是貽誤軍機事關重大,於是於次日一大早,在部長室召見電政幫辦陶鳳山、首都電話局長朱一成,把蔣介石打長途電話事說了,要求馬上採取辦法,經研究決定建立「軍用電話專線台」,選派幹練電務人員專管。朱一成當即要求,指調在部工作的王正元等3人,到首都電話局一天24小時輪流值班,並把鎮江、無錫至蘇州的電話改為南京直達蘇州。俞飛鵬遂將辦理情況電話告知錢大鈞,錢加派陸大畢業的少校參謀周某到首都電話局協助王等工作。

因有專機、專人、專線之便,蔣在滬戰3個月中,使用長途電話頻繁,未有任何貽誤,蔣本人感到得心應手。

軍話台接線員失蹤案

1948年2月7日,王正元接國民政府總務局陳希曾局長通知:「委員長定於明日(8日)偕夫人並新聞秘書曹聖芬、侍衛官蔣祥慶和軍務局長俞濟時等一行飛牯嶺。」9日是農曆除夕,蔣、宋一行準備在廬山度舊歲。王正元隨即指派重要軍話台工作人員嚴繼承屆時隨同前往。

7日這天,正是周末,晚上,南京電信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吳清泉,邀請王正元到他家吃年夜飯,還邀請了電信總局總務處長張錫鈞、人事處長馬材良、儲運處長黃賓灝、第二區電信管理局局長姜嘉獻、副局長兼總工程師許廣臣等人。宴後,又玩了一個通宵的撲克牌,第二天都在吳家睡了一個上午。午飯後,話務科長途股長鬍德慶打電話來找王說:「王科長,嚴繼承失蹤了。」王一聽,嚇了一跳,繼而一想,這怎麼可能呢?即說:「我是昨天派他隨委員長去牯嶺的。」胡又說:「沒有啊,隨委員長去牯嶺的是李再興。」王看情況不對,立即趕回電信局長途台。胡德慶對王說:「剛才據嚴繼承之弟來局說,昨晚7時許,有四五個黑衣人乘吉普車到他家把嚴繼承架走了,還翻箱倒櫃搜查了一遍。」王以為嚴繼承遭人暗算或陷害所致,隨即在長途台掛長途電話到牯嶺,要俞濟時局長接話,除報告這一隋況外,並請求給予營救。

電話接通後,俞濟時聽王說完,即說:「這事我已知道了,不要緊的,等幾天弄清楚了就可出來的。」王一聽俞濟時的語氣已經知道了,又打電話給東區警察局長陳善周(嚴繼承住處是逸仙橋公教新村,屬東區警察局管轄範圍,陳善周原系侍從室警衛股長,與王同事),告知他的部下失蹤了,請其代為查詢一下。半個小時後,陳善周回電話:「我已查過,這一件事不是我的系統(指警察系統)辦的,是其他部門搞的。不過,目下我看你是無法查明的。」王又立即會同長途股胡德慶往公教新村嚴繼承家詢問究竟。在嚴家,嚴弟又把昨晚經過說了一遍。王說:「你把被搜查過的書籍和信件給我看看。」王又把此事向局長計舜廷怍了彙報。計說:「你也不必緊張,緊張也於事無補,只有靜待事態發展再說。」王回科後,即囑咐科內助理人員以及胡德慶等有關人員不要把此事張揚出去。除計舜廷外,各科、室及電信總局都不知道這件事。

不料事態逐步擴大,就在案件發生後約10天,南京發行量最大、銷路最廣的《新民報》在1948年2月20日第一版以最顯著位置赫然登載了這一消息。

就在新聞見報的第二天,交通部電信總局以快郵代電的指令稱:「奉交通部轉來國民政府軍務局函稱:南京電信局嚴繼承有共產黨嫌疑,著即停職,等因,仰即遵照。」事態不但鬧大,而且也明朗化了。局內局外紛紛傳說,接蔣委員長電話的人是一個共產黨。

王立即召開話務科股長、領班等以及科助理人員的緊急會議。會議結束後,大家都散了,惟有長途話務領班韋履中遲遲不走。他看人已散盡,順手把科長室門帶上,到王跟前悄悄地說:「科長,你可知嚴繼承過去的情況嗎?」他接著說:「嚴繼承原不叫嚴繼承,他原是鎮江局話務員,抗戰後撤退到西安,即在西安局工作,後因共產黨嫌疑,官方來局逮捕他,他聞訊後從後門跳牆跑了。電話局以他久離職守開除革職。隨後,嚴繼承逃到重慶,找到了他的老上司,時任重慶電信局副局長(原在鎮江局任總工程師)的王能傑,由王介紹人重慶電信局,並由此改名叫嚴繼承,派在長途台工作。」韋履中又接著說:「嚴繼承這一段歷史我也不知道,是一個叫雷明煥的人告訴我的。雷與嚴原在鎮江局同事,早些時候,雷明煥調回鎮江,途經南京時,就把嚴繼承這一段情況對我說了,我回局立即把這情況向胡德慶股長作了彙報,我滿以為胡股長已向你說了,豈知今天出了這麼一件大事。」韋履中停了一會兒又說:「等了很長時間,我看一點動靜沒有,我也未便再提,多講了反而認為我想搶嚴繼承的位置呢。」

王把韋履中送走後,立即把長途股胡德慶叫來,板著面孔問他有沒有這回事。胡德慶點頭默認了。

大約又過了10天,計舜廷打電話要王正元到局長室去,王一踏進局長室,就見有一名全副武裝的軍官也在裡面。計舜廷當即遞給他一張首都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的傳票,上有:「即傳王正元到處受訊。」就在王正元第二次受審不久,嚴繼承的弟弟來找王,並帶來嚴從監獄中帶出一張用香煙紙寫的字條,內容是:「王科長,我不是共產黨,請你央求計局長向毛局長(人鳳)保我出來。」王隨即帶嚴弟去見計舜廷。王說:「計局長,嚴繼承被捕已經幾個月了,家中是有困難的,是否請局長用局方名義把他保釋出來。」計舜廷聽後,立即怒不可遏,站起來大聲吼道:「要保你自己去保,找我幹什麼,你簡直是胡鬧。」嚴弟一見計舜廷大發脾氣,立即在一旁苦苦哀求,計舜廷看也不看,把手中茶杯往寫字檯上一摜,氣沖沖走了出去,王討了個大沒趣。

1949年3月問,重要軍話台的車大奎要求王向俞濟時保釋嚴繼承,王叫車大奎再聯合李再興、邱桐階聯名打個報告,由王轉呈。於是,車大奎即打電話給遠在奉化溪口的邱桐階、李再興,商定報告由三人共同署名送給王轉呈俞濟時。王看過報告後,即寫上「轉呈局長俞鈞核」幾個字後,加蓋私章仍交車大奎。以後,報告猶如石沉大海,一直沒有個結果。

蔣介石電話遙控

1949年元旦,蔣中正、宋美齡聯名發表了一篇《元旦告全國國民書》,文告中最後有這麼一句:「只要我倆一息尚存,誓與共黨周旋到底。」誰料,不出半月,元月15日蔣總統正式宣布「小休」,這一新鮮名詞,既非總統辭職,也非解甲歸田,把國人弄得都恍惚莫解。

元月l7日深夜,軍務局長俞濟時電話命王即赴他的公館。王到時,俞濟時一人獨坐會客室等候。一見面,他先讓王坐下,寒暄了幾句,就用一種深沉語氣說:「我們日內就要離開南京了……」王聽了後「哦」了兩聲。接著俞慢吞吞一字一句地說:「我們走後,」說至此,他停頓了一會兒說,「有件重要的事要你辦,你跟我們很久了……」他又頓了一會兒,用眼注視王數十秒鐘。王此時心情緊張,陡地站起,立了個正,鄭重地說:「請侍衛長吩咐好了(王一直習慣地對他用老稱呼)。」俞擺擺手,示意王坐下,意味深長地說:「委員長是很器重你的,這次還特別提到過你。不過,委員長這幾天是很忙的,不打算接見你了。」王答:「是的。」俞緊接著鄭重地說:「嗣後凡是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三人經由電話的一切消息,你搜集後,立即通知我。」又接著說:「我現在和你約定一下,規定一種代號,即李宗仁代號『甲先生』,白崇禧代號『乙先生』,黃紹竑代號『丙先生』。我們兩人在電話中(指俞本人和王),不必稱呼什麼了,互報自己名字就行,姓都不必帶。如你呼正元,我呼濟時後,即可通報內容。」王聽後,唯唯稱是,併當面詳記在日記本上。

翌晨,王正元在家召集重要軍話台邱桐階、李再興,把俞濟時所交代任務向二人作了詳細交代,並加重語氣對他們說:「這是侍衛長的指示,是一項『特密』任務,除你們二人還有一個車大奎外,絕不許泄漏給其他任何人,每天用電話向我稟報。」又用命令口吻說:「你們在打電話給我時,要特別注意周圍的人,例如同室的次要軍話台等等。」並命他二人把所有情況,轉知今天沒有到場的車大奎。

蔣氏雖宣布「小休」離開南京,然而中樞凡涉及他的權力療面,絲毫沒有放鬆。他令立即增加直達溪口長途電話一對,直接重要軍話台。軍事上,蔣每天直接電話參謀總長顧祝同或參謀次長林蔚,詢問戰況或作指示,還直接與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通話,指揮調度空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遇事也逕向蔣請示。政治上,大至組閣,小至地方官員更換,蔣都不放手。(摘自《文史精華》)

【來源:蜀人三隻眼 博客】

自宣小廣告

為防止失聯,讓您能夠持續閱讀,史客君啟用了備用號「小史客」(ID:historymook),二話不說,直接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史客」(ID:historymook)。本訂閱號「史客兒」後期會不定期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千張LIFE民國34年到38年老照片(三十四)
千張LIFE民國34年到38年老照片(二十九)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