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教學:內修外助,走向教育家型校長

教育教學:內修外助,走向教育家型校長

■2018「邁向未來的新時代學校教育」之中學篇·名校長領航

今年5月,教育部首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順利結業,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又鳴鑼啟航。與之相關聯,全國部分省市也都紛紛啟動類似的培養工程。一個由名校長「領航」的「教育家辦學」的時代即將或者已然到來。

教育教學:內修外助,走向教育家型校長

連續兩度承擔教育部「領航校長培養工程」,我們始終關注並探求如下問題的解決:培養目標中的「教育家型校長」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這樣的特質依靠怎樣的動力源泉來支撐?這樣的校長又應如何培養?應為之提供怎樣有效的幫助?想清楚,說明白,培養和發展工作才有正確的方向與科學的思路。

「三立」:教育家型校長的特質

什麼是「教育家型校長」?所謂「型」,原義為「鑄造器物的模子」,引申為「式樣」「類型」;顧名思義,教育家型校長,就是具有了教育家基本模樣的校長。

弄清這一問題,必須首先弄清什麼是教育家。孫孔懿先生在《論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指出,校長類教育家,是指有創新、有貢獻、有影響的教育實際工作者;和所有的教育家一樣,崇高的人格、閃光的思想和豐碩的業績,構成其內涵和影響力的主要元素。

這也就是我國古人所言的「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亦可作為教育家型校長的顯性元素。

就教育家型校長而言,所謂「立德」,應該是指樹立崇高的師德、管理者崇高的人格魅力,引領教師,用自身的高德大行潛移默化一屆屆、一代代學生的品行道德素養;所謂「立功」,應該是發揮自己的教育思維和教育創造,遵循教育規律,通過發展優秀教師群體,進而培育出一批批、一群群既全面發展又個性鮮明的學生,成就一所所卓越的學校,不斷創造教育輝煌;所謂「立言」,應該是在立德、立功的基礎上,或者說與之同時,彰顯自己的教育理解,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張,踐行自己的教育觀點,最終披沙揀金,凝練、閃現自己具有獨特個性魅力的教育思想。

「四力」:教育家型校長成長的動力系統

要漸近和達成如上所述的境界,領導力、思維力、創造力和表達力等四個方面的動力支持非常重要,是教育家型校長發展缺一不可的重要素養。

領導力是教育家型校長的文化品格。它是超越了權力和管理力的贏得師生尊崇並追隨的特殊影響力。校長領導力之產生並形成,是這類校長在長期的教育及管理實踐中,其「人格」「教育品格」和「管理品格」不斷提升、逐漸完善,並有機融匯、「化合」和「升華」的結晶。

思維力是教育家型校長的創造之源。在教育的許多基本問題和根本問題上,教育家型校長從來都有著自己的獨立的追問、深思、探究,故而有自己的獨到的理解、主張和踐行。

創造力是教育家型校長的功德之基。創造力是傑出者超越於一般人的基於思維力轉化而生成的重要特質。就一所學校而言,其卓越的教育功德,主要來源於一代又一代優秀校長的薪火傳承的創造積累。

表達力是教育家型校長的思想之翼。對於優秀校長而言,作為其思想翅膀的表達必須高遠而不失信實、優美而不失質樸、凝練而不失澄明。求真、有證、講理,指向善和美的教育正道;其根基在紮實的管理實踐、科學的教育理解、豐富的理論積澱、厚重的教育思想;其關鍵在校長本人的高尚完善的人格和教育品格;優秀的語言功夫、卓異的語文素養則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在這四大重要素養中,最為關鍵的是「領導力」,它是教育家型校長建功立業的前提條件。最為核心的是思維力,它是教育家型校長建功立業的基礎工程。

「三情懷」:教育家型校長發展的力量源泉

如若再深究一層,領導力、思維力、創造力、表達力,作為教育家型校長的動力元素,又是從何而來呢?其源頭應在「情懷」之上。從領航校長身上,我們可清晰地發現了這樣的堪稱原動力或稱動力源的元素。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三重情懷:教育情懷、人文情懷和家國情懷。

所謂「教育情懷」,主要表現為,基於教育的深刻認知、理解而生成科學的教育主張和辦學實踐,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對於學生髮展、學校發展和教育發展的深愛、使命感和責任擔當。

所謂「人文情懷」,應該是承認「人」的價值,保護「人」的尊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寬容的情懷。教育家型校長,就應該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獨立、思想自由,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合的教育資源、環境和條件。

所謂「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校長而言,身處一校之教育,為著一群學生,但從來立意在千萬家庭、民族未來和祖國的命運和前途。

正是這三重情懷,推動教育家型校長的「四力」並舉,致力走向「三立」境界,逐漸成長為校長教育家,實現「教育家辦學」的崇高理想。

培養助力:推動教育家型校長全面快速成長

這「三立」「四力」「三情懷」,作為教育家型校長的內在精神特質,一方面需要發展主體堅持不懈的長期「內修」;另一方面,培養主體卓有成效的外力支持。在承擔教育部第一、二期領航校長培養工程的實踐中,江蘇基地逐漸摸索出了培養教育家型校長行之有效的思路、策略和方法。

一是從目標的角度,基地把教育家型校長發展的內涵定位在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與教育主張、思想凝練兩個方面。在我們看來,教育家型校長首先是實踐的教育工作者,建立教育的功業是其主要的功績。當然,辦學功績之成就,也離不開教育理念和理論的引領和指導;而長期辦學的實踐和創造,也一定會產生獨到的教育理解、主張和思想。基地依據校長和學校發展的實際,努力將「思想」的理解和定位平實化:或者是辦學主張,或者是課程理念,或者是文化理解,或者是師生觀、教學觀,只要有關於教育和學校價值的深度認識,具有個性和獨特性,符合教育規律,就可以是「教育思想」。這樣的定位,一方面較好地切合了教育家型校長「三立」的特質,另一方面也很好地避免了長期以來傳統經院式校長培訓領域重理輕實、務虛求怪的傾向。

二是從發展主體的角度,基地把教育家型校長與其所在的學校作為同步發展的對象。「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實踐創新能力,在自己發展的同時成長學校,在學校發展的同時成長自己,這就是一流校長培養的必由之路。將學校與校長的發展等量齊觀,就要求培養主體、專家團隊不僅為校長而且為學校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比如進校診斷,就需要通過個別交流、座談研討、調查問卷等多種過細的方式,不僅對校長而且對學校做出精準的診斷,並為學校和校長今後的發展提供改進提升的切用「指南」。「雙主體發展」,自然增加了培養的難度,但提升了工程的內涵、品質,尤其是促進了培養對象的知行合一和人格堅守,促進了學校的師生髮展和文化進步,這恰恰是「教育家型校長」培養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三是從培養思路的角度,基地將實踐創新力與理性思維力的提升緊密結合。在首期領航校長培養過程中,8位校長通過回顧自身「成長經歷」,踐行學校「治理變革」,發展「教師和團隊」,開發建設「德育課程」「藝術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構建具有本校歷史傳統和文化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也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清晰從而凝練出自己的教育思想。這一思路,從「實踐」進入,從「思想」出來,符合辦學規律,符合校長發展規律,也符合認知規律,而且操作實施簡便,真正紮實有效,為參訓校長所樂見。

四是從培養策略的角度,基地從兩級領航延伸出「雙重幫扶」。所謂「兩級領航」,是指領航基地專家領航培養對象,而培養對象又通過各自的「名校長工作室」領航其工作室成員,據此以培養領航校長的實踐創新能力和「領航」區域教育發展的能力。在首期名校長領航工程實施過程中,基地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校長邱成國和雲南玉溪第一小學校長楊瓊英「區域教育幫扶」的卓越實踐中受到教益和啟迪,在規定雙重領航之外,要求各位領航校長在完成名校長工作室成員的領航、幫扶工作之後,還應伸出援手,對於區域乃至邊疆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給予精準幫扶,是為「雙重幫扶」。江蘇基地的8位領航校長三年間對新疆的南疆、雲南的怒江數十所學校結對幫扶,其產生的效益巨大、影響深遠,贏得幫扶對象及所在區域教育行政的高評。

內外兼修,從來是高層次人才發展的必由之路。內修需發展主體明晰內在追求,需從源頭活水處著力;而外力的支持、幫助和推動,則需助力者明晰目標方向、思路和策略。教育家型校長的發展與培養工作也絕無例外。

(作者:嚴華銀,系江蘇省師干訓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江蘇基地首席專家)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19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