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朝鮮引爆的或許並非氫彈

朝鮮引爆的或許並非氫彈

2016年1月6日,朝鮮政府宣稱成功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但科學家們則對此卻持懷疑態度,美國白宮也表示,初步分析的結果與朝方的說法"並不符合"。那麼,朝鮮究竟引爆的是什麼呢?來聽下科學家們的分析吧。

朝鮮曾在2006年、2009年和2013年進行過3次核試驗,1月6日,他們在前3次核試驗的地點附近進行了第4次爆炸試驗。據地震監測站的記錄顯示,6日發生的5.1級地震波形與朝鮮早些時候進行核試驗產生的波形幾乎相同,這似乎印證了朝鮮的說法。美國地震學家布萊恩?斯頓普(Brian Stump)認為,相同的波形說明是爆炸引發了地震,考慮到震級應該是核爆炸。

朝鮮引爆的或許並非氫彈

不過,核爆炸並不等同於"氫彈試驗成功",儘管朝鮮一直以來希望製造出氫彈,但氫彈顯然要比原子彈複雜得多。麻省理工學院核物理學家R?斯科特?坎普(R. Scott Kemp)猜測,朝鮮6日的試驗很可能只是開了個頭——即先引爆一顆小型原子彈以引爆氫彈。如果事實真是這樣,那麼氫彈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說氫彈引爆失敗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此次試驗可能只是一次主要依靠鈾或鈈的標準裂變式原子彈爆炸。

坎普稱,氫彈和核聚變助爆裝置是有區別的,後者只是一種渦輪增壓式的原子彈(核裂變),僅僅通過小型熱核反應來增加威力。而傳統的氫彈則是擁有次級熱核的二級裝置,初級是裂變爆炸,依靠初級裂變能量爆發出的X射線引發次級的原子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巨大能量,而次級反應(核聚變)則是產生巨大威力的關鍵。引爆核聚變助爆裝置就相對簡單很多。將重氫(氚和氚氣)注入鈈心,裂變反應的熱量可以點燃用來增強威力的短暫聚變反應,但威力仍達不到二級原子彈的程度。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核分析師表示,1月6日的試驗更像是使用了這種裝置而非氫彈,因此很可能只是引爆了一枚助爆原子彈。

從數據也能看出一些事實。1月6日的爆炸威力大約為7000到1萬噸當量(衡量核武器爆炸後釋放出能量的單位),與通過氫聚變產生威力的標準氫彈相比顯得十分微不足道,要知道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氫彈可達5000萬噸當量,威力大約是美國在二戰結束時向長崎投放原子彈的2000多倍。事實上,朝鮮的這次的「氫彈試驗」基本相當於一個小型裂變式原子彈,威力還不及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小男孩」(1.3-1.8萬噸當量)和「胖子」(2.0-2.2萬噸當量)。

聚變反應產生的中子數量大約是裂變產生中子數量的7倍,即氫彈與裂變式原子彈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種類不同。所以,通過檢測未來幾天泄漏到大氣中以氚為主的放射性氣體中的氚元素,將為人們判斷朝鮮這次是否成功引爆了氫彈提供很大幫助。但坎普稱,能否檢測到氚元素取決於放射性氣體泄露到大氣中的速度,泄露時間越長越難採集。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運營著一個全球性檢測放射性氣體的監測網,但日本、韓國、美國都擁有惰性氣體監測裝置,並且靈敏度要高於CTBTO的監測裝置,但以上各國從未把朝鮮此前試驗中的監測結果公佈於世。有理由相信,這次試驗的結果很可能也是如此。



(科學之家,譯審/編輯:Mignon)

作者寫於2016-01-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經驗分享:戒除奶睡抱睡,聰明的媽媽要明白這個道理!
打嗝打到根本停不下來了,怎麼辦?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