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深秋三部位易受傷

深秋三部位易受傷

深秋,這三個部位最易受傷害

膚、胃、肺,三個字連讀起來很拗口,不過,它們卻是深秋最易受傷的三個部位。

護膚補水:梨皮梨肉煮湯喝

秋冬乾燥的難受勁兒,恐怕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從中醫角度來說秋季應肺,而肺主皮毛,所以皮膚的乾燥與肺燥有關係。」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說,皮膚本身有問題的患者此時還容易出現一些皮疹。

梨是潤肺最好的選擇。一般人生吃就行,小孩或是脾胃弱、體質虛寒的人最好蒸熟後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來與梨肉一起放到鍋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湯即可。

此外,老人皮膚瘙癢還多因氣血虧虛,致血虛風燥、膚失濡養所致。安徽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朱慶軍表示,老年人在食療上可適當選擇些補氣血的食物,比如大棗、枸杞等。

護脾養胃:空腹吃幾片醋泡姜

深秋常聽很多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抱怨,胃酸、胃脹、胃痛發作頻繁了。朱慶軍主任稱,夏季陽氣較盛,虛證患者可以藉助外界的陽氣來補充體內陽氣不足,而天氣轉涼後,外界陽氣不夠了,虛證的表現就越發明顯了,從而造成病情反覆。

最好的辦法就是祛寒氣。把新鮮的生薑切成片找個小瓶子用醋把它泡上,每天早上空腹的時候吃兩三片就可以了。特別是有吐酸水、大便溏瀉、手腳怕冷的人,用這個辦法過不了多久就解決了。

護肺保陰:干山藥打粉泡水喝

中醫講秋天五行屬金,金與肺相應,所以肺氣較弱的人在秋天就容易發生一些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林嬿釗主任說,肺為金,金屬白色,可以多吃點白色食物,尤其是山藥。可以到藥店買了干山藥打成粉,用溫水沖成糊糊喝,也可以蒸熟了蘸著白糖吃,或者是熬粥、做菜。

中醫里講脾為土,土生金,所以說脾土是肺金的母,肺氣不足補其母,所以臨床上也常用補脾的方法來治療肺病。補脾土的葯一般都是黃色的,而山藥的外皮是黃色的,裡面是白色的,所以它對治療肺病來說是最好的,既可以補脾也可以補肺。

此外,這個時節每天在背部的風門與肺俞兩個穴位處做做艾灸也有溫通氣血,調整陰陽的作用。特別是剛感冒時,趕緊灸一灸風門穴,可以一鼓作氣把風邪趕出去。

秋季胃病高發,中藥調理優勢明顯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晝夜溫差較大,冷暖多變,而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加之天氣涼爽後胃口大開,飲食無忌,容易誘發胃病。每年秋季各大醫院胃病的患者絡繹不絕,其中尤以確診為胃炎、胃潰瘍的患者居多。脾胃病,秋季調理正當時,中醫藥在調理脾胃方面優勢獨到。

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據統計,我國有近1.2億的腸胃病患者,保守估計,慢性胃炎疾病的佔比可高達30%。由於多數慢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癥狀,即便有癥狀者也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且為非特異性。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約50%~70%的老年人存在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上腹疼痛,能佔到85%,多為隱痛,半數以上與飲食有關,空腹時比較舒適,飯後不適,常因吃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誘發或加重,有時天氣寒冷也會誘發。其次,多有食慾不佳,經常不想吃飯,腹部出現脹氣的現象,會有飽腹感,嚴重時會影響到睡眠和日常生活。此外,會有口臭或者嘔吐的癥狀,也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大便偏硬,有時幾天一次,甚至一個星期一次,通常舌苔呈現黃色或白色。

現代醫學將慢性胃炎一般分為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類。慢性胃炎固然與細菌、胃酸和胃動力等多種生理病理因素有關,但不可否認,人的整體調節功能失調在發病中佔有更為重要的地位。西醫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措施有根除幽門螺桿菌、抑酸、保護胃黏膜、促胃動力藥物以及對症治療。這些葯都針對慢性胃炎,並不考慮人體整體調節在治療中的重要性,所以在緩解癥狀方面不及中藥。

中醫治療立足於人的整體,治療並不針對慢性胃炎的具體病因,而是把慢性胃炎置於人的五臟系統這一大環境中,通過辨別心肝脾肺腎五臟之中哪一臟腑失調,並給予針對調節,使其歸於平衡,人體五臟功能調和了,氣血通暢了,慢性胃炎自然得到控制。這就是中醫說的「辨證論治」,也是中醫治療的核心指導思想。尤為重要的是,中藥取之於天然,避免了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服用更加安全。

根據2015年出版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脾胃病分冊》,中醫把慢性胃炎分為肝氣犯胃證、寒邪客胃證、飲食傷胃證、濕熱阻胃證、瘀血停胃證、脾胃虛寒證、胃陰虧虛證等7種證型,並且相應設立了對應的中成藥,臨床使用效果滿意。河北中醫藥大學李恩復教授綜合上述的中醫辨證分型,研製出中成藥「摩羅丹」,主要成分有百合、烏葯、玄參、三七、白芍、茯苓、當歸、雞內金、地榆等18味葯,具有健脾養胃、調理氣血的功效,能夠全面調節並快速緩解慢性胃炎所見的各種癥狀。

摩羅丹藥性溫和,其中的百合、麥冬等13味藥材都是葯食兩用。自上市三十多年來,長期臨床應用和大量臨床試驗結果都肯定了摩羅丹治療慢性胃炎的效果。

中醫講,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慢性胃炎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更應注意日常調理,包括飲食習慣的改變、情緒和生活起居的調節。飲食上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避免暴飲暴食,做到定時定量、規律三餐。

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慾較夏季旺盛,食量增加,使胃、腸的負擔加重,食用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要注意合理調節精神狀態,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金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芝堂 的精彩文章:

經常後背痛?預示著這一器官的病變!
秋季到來後要如何把握睡眠時間呢?早上該幾點起?晚上該幾點睡呢?

TAG:鴻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