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悲傷的歌為什麼會讓有些人感到愉悅?

悲傷的歌為什麼會讓有些人感到愉悅?

為什麼《哈利路亞》(Hallelujah,作曲家亨德爾的大型清唱劇《彌塞亞》中的選段,常在聖誕節被傳唱)這首歌會有這麼多翻唱版本?是因為好聽嗎?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近期研究表明,之所以深受諸多藝術家的歡迎,可能跟其傷感曲調息息相關。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小組在開放獲取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一種大腦成像技術)對11位爵士音樂家在即興創作音樂時大腦的活動情況做了診查。研究人員給音樂家們展示了一張又哭又笑的女人的照片,並讓他們演奏出與照片所示情感相匹配的音樂。研究人員發現,演奏傷感的音樂時,悲傷的情緒會觸發音樂家大腦的獎勵中樞,而演奏歡快的音樂時則不會。令人感到荒謬的是,演奏傷感的音樂似乎會讓音樂家感覺良好。
情緒化的音樂家

眾所周知,人類的情緒和創造力之間大有關聯。快樂或悲傷的情緒對人們在藝術上的表現頗有影響,一位藝術家創作時的情緒不同,譜寫出的樂曲表達的感覺會不同,畫油畫時選擇的顏色也會不同。之前科學家側重於研究人們在高興或悲傷時會如何創作,而這項研究則顛覆傳統、溯及源頭,探究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如何影響大腦創造力的。

與之前的研究一致,研究人員發現,即興創作音樂時,大腦中一個被稱為背外側前額葉(DLPFC)的區域(用來控制抽象推理和執行決策)會關閉。這時候,音樂家似乎會更容易進入一種「流態」,即一種完全沉浸在音樂中的狀態。

音樂家演奏歡快情緒的音樂時,對背外側前額葉(DLPFC)的抑制作用要大得多,這時演奏者更容易完全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與此不同的是,音樂家在演奏悲傷的音樂時,會刺激黑質(中腦的一個神經核團,是調節運動的重要中樞),即大腦中歡快音樂無法激活的一個重要獎勵中樞。儘管要演奏一首曲子的任務相同,但是在歡快音樂和悲傷音樂兩種情況下,大腦的激活區域是不同的。從本質上講,音樂表達的情感基調不同,音樂家的大腦會激發出不同的反應。

音樂療法,方式不一

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在創作音樂時都會獲得滿足感,只是方式不一。一方面,歡快的音樂會抑制背外側前額葉(DLPFC),令我們沉浸在音樂中,因而產生喜悅滿足的感覺;另一方面,悲傷的音樂直接刺激大腦的獎勵中樞,釋放化學物質多巴胺(一種化學物質,可令大腦產生滿足和快樂的情緒),讓我們感覺良好。兩種音樂都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只是產生這些情緒的神經網路不同而已。

悲傷音樂和快樂情緒之間的關聯看似自相矛盾,但是近期研究表明,人們的確很喜歡這種悲傷情感的表達,也許是因為這能夠讓人們、而且人們也更願意從情感的角度來欣賞音樂。

研究人員的研究也暗指了一些驅使人們進行創作的原因。情緒的表達是藝術的一個核心部分,如果這能讓人們好受一點,人們就會更加頻繁地這樣做。如果某些情緒的表達會受到更多的"好處"或"獎勵",人們就會更期待它們能在藝術中得以體現。

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每一位《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國內芒果台《超級女聲》模仿的大型選秀類娛樂節目)競選者似乎都唱過《哈利路亞》這首歌的原因,也許它能釋放我們內心深處的愉悅情緒吧?

相關文獻:

1. The paradox of music-evoked sadness: an online survey. | Taruffi L, Koelsch S | PLoS One. 2014 Oct 20;9(10):e110490. |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0490. eCollection 2014.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330315?dopt=Abstract&holding=npg<br>

2. A Meta-Analysis of 25 Years of Mood-Creativity Research: Hedonic Tone, Activation, or Regulatory Focus? | Matthijs Baas, Carsten K. W. De Dreu, and Bernard A. Nijstad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8, Vol. 134, No. 6, 779–806 | Impact Factor: 14.76, DOI: 10.1037/a0012815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Carsten_De_Dreu/publication/23421968_A_Meta-Analysis_of_25_Years_of_Mood-Creativity_Research_Hedonic_Tone_Activation_or_Regulatory_Focus/links/02e7e51d5113dbab5d000000.pdf<br>

3. Neural Substrates of Spontaneous Musical Performance: An fMRI Study of Jazz Improvisation | Charles J. Limb , Allen R. Braun | PLoS One. Published: February 27, 2008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1679



(科學之家,譯審/編輯:YWY)

作者寫於2016-01-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一個熱門IP是怎樣養成的?
破除抗衰老的神話?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