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去波斯看歷史,去伊朗觀人文

去波斯看歷史,去伊朗觀人文

17年夏天的時候,一位跑遍四五十國家的朋友邀請去紐西蘭玩,當時想去的不行但是實在請不下假來,只好眼巴巴的看著他和另外一個朋友去了。到了年底,邀請又來,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下來。順口問了一句我們去哪?答曰:我們去伊朗跨年。

哈?伊朗不是和伊拉克一樣天天活在動亂里的國家么?第一眼看到目的地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完全沒有印象啊!我一個地理歷史渣連伊朗在哪,首都是哪都不知道啊!但是想想以後估計自己也不可能一個人去,便開始年底跨年旅行的準備收集資料了。

首先,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去伊朗看啥???個人對伊朗的唯一印象是前幾年看了奧斯卡獲獎電影《Argo》,中譯《逃離德黑蘭》。只記得加拿大好心把一批美國人從暴亂中解救出來,甚至連德黑蘭是伊朗首都都沒記清楚。另外就是一部短片《我在伊朗長大》,講述了伊朗普通民眾巨變的生活,趕緊翻出來又看了一遍,還是強烈推薦。然後在網上谷歌了起來,才發現原來伊朗以前一直是叫做波斯。

首先簡略說一下行程:我們是12月30號的飛機從東京飛多哈轉德黑蘭國際機場,隔天下飛機直接上大巴趕到伊斯法罕去跨年,第三天晃悠完伊斯法罕後在第四天中午坐大巴去亞茲德,第五天亞茲德一天包車,第六天早上再大巴趕到設拉子。和前面一樣設拉子一整天室內後,第八天早上包車去波斯波利斯和薩珊浮雕,下午直接送我們到火車站坐通宵卧鋪回到德黑蘭。因為回程飛機要24個小時所以德黑蘭只留了最後一天時間。期間因為一些原因稍有改動,後文會具體提到。那就開始我們的旅程吧。

伊斯法罕,世界的一半如所有到伊斯法罕的遊記介紹一樣,一定要來一句:"Esfahan is half the world!(伊斯法罕半天下)"。與我的老家西安同樣是一座文明古城,同樣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而且現在和西安還是姐妹城市,好感度MAX。

一路飛機接大巴趕到伊斯法罕就是為了在31號晚上之前趕到伊瑪目廣場跨年。到達伊斯法罕已經晚上9點多,去酒店放了行李後就趕緊往伊瑪目廣場趕。這裡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半夜去伊瑪目廣場路上本來就沒什麼人和車了,突然一輛車停在我們面前,副駕駛搖下車窗跟用特正宗的中文跟我們打招呼。小夥伴中一人認出他是在中央台拍過一系列一帶一路的節目中出過鏡的伊朗小哥,大半夜就讓我們碰到了。閑聊中知道他在中國留過學,現在在伊斯法罕做藏紅花生意。知道我們的目的地後主動提出帶我們去廣場,並且在進入廣場時教我們低著頭進,進入廣場後抬頭的一瞬間那種廣闊感會加倍。畢竟是除天安門廣場外第二大廣場,加上半夜無人的靜謐,我們就這樣在伊瑪目廣場上迎來了2018年。

廣場中央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晚上沒人又無風的條件下很好的倒映出了周圍的建築。有條件的話建議晚上來看一看,個人覺得比白天要更好看一些。

酒店我們訂的是很有歷史的Hotel Abbasi  官網:http://www.abbasihotel.ir/en/

從薩法維時代開始就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酒店。宋鴻兵老師的鴻觀節目也提到過這個酒店。酒店中間的庭院因為是冬季所以比起夏天會打折扣,但是作為伊斯法罕最好的酒店內飾什麼的都還是很美的。

早上又跑出來拍庭院

酒店價格相來說貴一些,但是算下來其實跟日本住一晚溫泉旅館差不多所以也還好。其中最好的總統套看內飾很有當地風格,但我們看的時候已經訂不到了。說道訂這家酒店還是挺麻煩的,雖然它有官方英文網站,也有訂房選項,但實際發郵件他們是不回的。問過前台回答說只能通過電話來定,郵件無法回答,所以如果想自己訂的朋友們要飈國際長途或者像我們一樣選擇國內的旅遊網站幫訂了。迎來伊斯法罕市內的一天。

忘了名字的第一個景點,碰到的跳舞的老人,熱情上來搭話的高中生,一切都那麼友好。期間有3個女生想和我們合照但又不敢過來,旁邊的男生同學起鬨讓她們不要怕,結果她們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嚇了一跳。

四十柱宮,左半邊在裝修都是手腳架,但是內部值得一看,各種壁畫記錄著薩法維王朝阿巴斯大帝接見外賓,與印度的戰爭等。內部嚮導是以為會一些中文的大叔和他的小徒弟-女大學生,她說她正在學習中文,而且想要一個中文名所以我們根據發音教給她漢字名:姿娜普·阿托妮(她手裡是中文課本)。

波斯與印度的戰爭,左側騎馬的為波斯,右側騎象的為印度。

伊斯法罕大巴扎,位於伊瑪目廣場北側。

會有熱情的商人上來搭訕帶你去他的作坊參觀,嘴裡說著不要求你買只是看看所以跟著去看了看,其實當時想回來的時候買塊染布的結果最後忘掉了。(抱歉)

這個巴扎算是我們逛得比較有感覺的巴扎了,因為最後在德黑蘭大巴扎我們迷路導致從頭到尾沒找到想去的那個區。光線透過巴扎頂部的透光孔照射進來會形成迷人的光影。

以及中東人對鬍子的執念

謎樣的調味料,大概就是伊朗的五香粉吧。

穿過大巴扎找到了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雖然外部看清真寺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但是裡面的光影效果非常好,碰到一個攝影學校的專門來此地練習。比較有趣的是整個小組只有老師是男性,學生全是女性,估計是個攝影專業的女校?遺憾的是當時時間有點緊,拍的時候沒準備好,好多片子都拍糊了,悔啊。

出了這個聚禮清真寺又要趕往下一個清真寺,就是在伊瑪目廣場的清真寺了。

整座清真寺以藍色與金色為基調,圖案顯得非常之華麗,進去的時候剛好在下午4點左右日落之時,抬頭看了看也就是很華麗而已,然而4點半要關門遊客往外走的時候,管理員突然叫住我們讓我們回去再看一眼,原來把燈熄了之後陽光正好從採光孔照進來,那一刻真要用美輪美奐這個形容詞了(見第二張)。匆匆拍了幾張管理員說今天要關門了,你們的票明早來我還讓你們進(真好人)。只不過第二天早上我們有別的安排最終還是沒有去看第二眼。

出了清真寺我們決定去昨晚見到的中文小哥(圖1)那坐坐,中文名叫芮逸得,他的店就在伊瑪目廣場上,還是連鎖,看起來就很壕,隔壁咖啡店(圖2)的都是他小弟。嘮了2小時嗑,一人買了一小瓶上等藏紅花(開玩笑嫌我們買的少)

我們原本的計劃是傍晚去著名景點三十三孔橋參觀,跟笍逸得說了後他強烈建議我們今晚不要去。原因是最近伊朗有抗議遊行而今晚就是伊斯法罕。。。我們一臉懵逼但是還想著沒什麼大不了的,偷偷去就行了么,結果回酒店再問前台得到的回答也是最好不要出酒店。大家回房間查了一下最近伊朗的新聞,遂決定今晚放棄,隔天早上清早去。晚上出門想就近吃個便飯,結果還沒走到50米遠的十字路口就撞到一群穿著軍裝背著槍的士兵,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間我轉身就往回走,路上又看到不斷有摩托載著持槍士兵往三十三孔橋方向增援,因為看到伊朗國內已經出人命了,心想著完了這撞上大事件了,出來前還信誓旦旦的給家人朋友說伊朗完全沒危險,這回玩大了。早上起來在看新聞說是伊朗國內已7條人命,昨晚一條命就是在伊斯法罕。。。(後期查發現並不是伊斯法罕市內,而是整個伊斯法罕省內)。但是大景點總是要看的,於是抱著有動靜就跑的心態大家出發了,結果發現完全沒有任何情況,就是一個普通的清晨。於是該拍照拍照,該活蹦亂跳就活蹦亂跳。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後面在亞茲德碰到個一個港胞小哥,在我們看來十分牛,旅行不起任何計劃,連當晚住哪都是隨走隨訂。為什麼佩服他呢,因為他沖著抗議遊行就湊上去了,據說還拍了照被士兵發現,帶到小黑屋裡把照片刪了。作為一個毫無冒險精神的中年歐桑,我還是選擇了安全第一。)三十三孔橋有一點,就是早已乾涸並沒有什麼河水,河床因乾燥而龜裂成塊。傍晚和清晨黎明時時最佳觀賞時機,白天沒有點燈的情況說實話有些遜色。

亞茲德,古老城市的清晨與夕陽從伊斯法罕到亞茲德,整整快7個小時的巴士坐到屁股快哭了。到了訂的民宿後意外的喜歡,亞茲德有很多都是原本傳統院子改裝後做成現在的民宿,通過狹窄的小巷進入到一個四周圍起來的院子,而這家民宿把餐廳放在了房頂,露天還擺有幾張可以坐在上面吃飯的桌子,我們即刻決定在房頂露天吃亞茲德的第一頓燭光晚餐。

結果菜還沒上來我們就被凍回室內了,畢竟是大冬天還是不能太任性。當然吃就必須吃當地特色了。我們點了3種湯,主食嘗試了傳統烤雞肉,駱駝肉,石榴燉牛肉以及羊湯泡餅。由於我從小在西北長大,口味上伊朗的風味還是能夠接受,南方小夥伴可能就稍微艱難點了。飯前湯:羊湯,番茄味湯與各種香料混雜的有點沙茶感覺的香草湯,一般就饢吃。

駱駝肉被做成肉丸狀,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肉質稍微硬一點。石榴燉牛肉就有點太重口我們都有點接受不了了,被打入了黑暗料理之列。

民宿院子里的馬可波羅地圖,可以看到蘭州和廈門被標註出來。

這家民宿還有一點好就在於位於亞茲德的星期五清真寺的旁邊,周圍有一條買工藝品的商業小巴扎。

晚飯後在小巴扎散步拍到了在我自己在伊朗最喜歡的一張:

由於當時只是散步完全沒有準備,聽到小女孩的笑聲後趕緊隔著前面的人就抬相機按快門,實際上還是跑焦了,但是想再刻意蹲時機已然不可能。不過能抓到她的神情已經滿足了。後面小女孩貌似察覺到我老在門口晃,探出頭來看我。

第二早上醒得早了點,立刻爬起來上房頂看日出,昨晚到的太晚沒有看到周圍的建築。早上再看,在清晨的陽光中這篇老城區呈現出一片平和的景象。

瑣羅亞茲德教火廟,供奉著據說從公元5世紀年就開始燃燒的聖火。廟上面的拜火教標誌隨處可見。

另一個在亞茲德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風塔(Windcatcher&Badgir),畢竟本身就是建築環境出身,對這種沙漠空調系統還是很想看上一眼的。這種風塔是通過伸向天空中的「煙囪」來導風進入建築內部,掠過傳統院子內的噴泉水池,從而給居室內帶來舒適的環境,最後通過另一端排出。

所以去很多當地傳統住宅會發現庭院中心都會有一個大水池和噴泉。

另外不但空調系統很有特點,因為乾燥的環境條件他們的蓄製冰系統也很有特點:亞茲德的冰室(不過沒特別興趣的不建議花錢買票進去看,就這麼一眼10萬IRR)

Tower of Silence 寂靜之塔這裡本來是拜火教進行天葬的場所,不過看介紹已經棄用了60多年了,所以並不會在坑裡看到什麼,一般都是垃圾。。。不過風景還是很不錯的,登高望遠在哪裡都會令人心曠神怡。

納林城堡在梅博德的一座古城堡,到這裡的時候正好是午間禮拜時分,站在城堡上俯瞰整個古城,聽著帶著雜音的喇叭里傳來禮拜的誦經聲也不覺得那麼刺耳了,反而有種特殊的感覺。

色的垃圾桶:拍人垃圾桶也是沒誰了。

碰到一個熱愛攝影的小姑娘,主動要求給我們拍照,而同行小夥伴中對她一見鍾情的哥們卻沒和她說上一句話,只在城堡頂喊住她拍到一張仰臉照片。而那時我就在那個女孩旁邊,所以就有了這張片子的故事。

里城堡不遠就是鴿子塔,我在這還出現了幻聽,開著Gopro上到樓頂的一瞬間聽到一聲喊「WHAT ARE YOU DOING!!!」想到收門票的穿的像是革命衛隊還是軍隊的,心想完了難道這有軍事或政府設施立刻收了起來。回來後看視頻的確能聽到這麼一句,但是從哪來的真心不知道。

不過說起鴿子塔也就是一瞬間就看完的地方,內部光影效果不錯,但是現在在頂部加了一圈LED燈補光所以向上拍出來略違和,正好看到司機在下面貌似在禱告,抓了一張,後來看清楚了發現時在拿胸口兜里的筆。。。

恰克恰克村離梅博德還是有一段距離,一直開到一個山腳下然後在登一段石階到達保存聖火的地方。當地的遊客也很多,碰到了炒雞可愛的小孩子自然就忍不住要拍,他的父母也非常熱情,一直在跟各種人打招呼。反而聖火只匆匆的看了一眼。

亞茲德的最後一站,我們選擇在傍晚趕去哈爾納克看日落。司機因為我們在前面的景點多耽誤了一點時間,全程140左右高速帶我們往哈爾納克趕。終於在太陽落山的前20分鐘左右到達。大概是因為太遠了,整個荒廢的古城裡一個人都沒有,在裡面找路上房頂的時候各種小巷著實有點害怕。上了房頂眼前的就是夕陽?古城?風塔,斷腸人在天涯的感覺了。

隨拍

設拉子的色彩與溫暖

來到設拉子,自然就要提粉紅清真寺。官方與很多遊記寫的盡量早上去,8點開門,但實際上我們為了早點到民宿就訂的隔壁,早上7點40去已經很多人了,所以想看沒人的還是7點半再往前早去吧。最好的光線大概9點左右來,整個室內非常的夢幻,大部分人都坐在地毯上靜靜的欣賞和拍照。碰到一組搞攝影的一直占著光線最好的那個角落拍模特還有歐美小哥過去抗議。

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拍美女最好,而我們四個大老爺們沒什麼可拍的。所以就瞄準了遊客中的美女。最好的一張不知道是故意還是無意的,彩色的光線映在一位美女背後形成美麗的披風,拍到後其實很想把照片給她的,但是有搭訕的嫌疑便放棄了。

粉紅清真寺的室外就比較普通了。

在設拉子閑逛的時候,碰到一大群小孩跑來打招呼,聊著聊著發現他們是一個NGO,今天帶領這群小孩子去踢足球,並邀請我們去。欣然前往發現伊朗足球的確強,兩邊分撥後完全不對小一些的孩子留情,大家都踢得有板有眼,光腳的穿鞋的只要能踢就上。我這種完全不懂的也就在場邊給其他小朋友教了疊紙飛機。。。

聽志願者說,這些孩子都是家裡父母賭博或「敏感內容」導致成為孤兒,他們希望能引導孩子們走向正常的生活所以定期會組織他們學習各種技能與玩耍。

最後和他們交換了Instagram,現在不時還有互動看他們的各種活動。

他們得知我們是中國人後擺出的功夫足球架勢。

設拉子街頭

卡里姆汗宮

說實話我對這裡沒什麼大的印象,外面看是座城堡,裡面是個庭院種著大量的果樹。

然而因為水池全是乾涸的,所以看點不大。

另外的一些知名的景點比如天堂花園,因為冬天的原因預計景觀會打折扣所以放棄,哈菲茲墓因為對哈菲茲並不了解所以看完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所以連照片都沒拍,只記得當地人很多,看來哈菲茲這個詩人在當地還是很受尊敬的。

傍晚的古蘭經城門

坐大巴進設拉子的時候會經過這個城門,從一片荒漠中突然看到一個城市出現在面前,有一種設拉子歡迎您的感覺。周圍還有新的景點在開發,步行道上有很多當地人散步,會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

設拉子的第二個重頭戲就是波斯波利斯和波斯帝陵了尤其是波斯波利斯,我們在裡面嚴重超時,但是遠遠的看到高台上的遺迹心中便激動起來。這裡應該算是波斯所有景點裡最值20萬IRR的了,門口可以租VR在遺迹內觀看復原的樣子。各種浮雕精美而又多樣,還嘗試著找了下浮雕的彩蛋結果挑戰失敗。

波斯帝陵與薩珊浮雕。

埋葬著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第一次看這種山崖上的雕刻,內心還是很震撼的。面前的浮雕展示了薩珊皇帝接受羅馬君主投降的偉績。

兩處遺址看的都非常激動,回來後立刻買了波斯帝國史補充旅途過程中看不懂的地方,建議了解歷史後再去看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德黑蘭的近代與現代

去德黑蘭前其實心情有些忐忑,因為抗議遊行的浪潮還沒過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再加上心想本來政治中心肯定形勢緊張。所以計劃在原美國大使館前拍照看風聲就跑,然而實際情況是風平浪靜,進而參觀了旁邊的展覽館,觀看了硬懟美國的宣傳片。拍壁畫的時候還是要去馬路對面會好一些,路上還看到了新的川普的宣傳畫。

看過《逃離德黑蘭Argo》的,應該會對美國使館人員緊急銷毀文件的一幕印象深刻吧,展覽館的就展示了一些當時的文件,還有被小孩子們拼起來的碎紙文件。展覽館外面有一個檯子放著一堆飛機的殘骸,看介紹是伊朗人質危機後美國曾發動的鷹爪營救行動,然而因為遇到沙漠風暴一架直升機和運輸機相撞墜毀。

另一個點自然就是古勒斯坦宮了,門票是真的貴,全套逛下來要100多萬IRR,而主宮殿30萬不能單買,因為你走過去的這一段算庭院的也要買30萬。再加上碰上天氣不太好下起了雨,對這個地方的印象大打折扣。宮殿內部用各種鏡子來凸顯華麗,不過吊燈我還是很喜歡的。

德黑蘭

國家博物館其實一晚上沒睡好加上白天跑一天這時候已經累得不想看任何東西了,所以博物館裡沒怎麼用心看。有點遺憾。

因為晚上要趕飛機,最後一個點自由塔也是匆匆看了一眼,從地鐵口去自由塔的路上要過幾個路口,沒有信號燈,車輛完全不減速,超級恐怖,跟著當地人混過去吧。

一些德黑蘭掃街

德黑蘭我們滿打滿算只逛了12個小時,中間因為在巴扎里迷路耽誤了一些時間。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車多,到哪都堵又亂的不行,路邊的樓上全是政治宣傳畫,各種十大青年像。本打算在德黑蘭大巴扎里稍微買點紀念品,結果最後幾個人都只想著趕緊逃離這個大巴扎圈子。總之比起其他三個城市,德黑蘭對我的吸引力會第一個檔次。

最後我們在多哈轉機的6個小時還半夜打了個的出去看夜景:多哈的天際線。看完已經累成狗,並且十分感嘆就隔了一片波斯灣,因為經濟制裁,差距就如此之大。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半夜不開門,我確定了

伊朗里亞爾(IRR),面額從5,000到500,000不等,實際上5000以下的基本都是硬幣而且也不常看到。一開始我們4人在機場換了400美刀=16,800,000里亞爾,第一次拿到這麼多錢的不知所措讓櫃檯小姐姐笑出聲來。

插一句,特別看了下油價,不愧是石油大國,大概是日本的5分之一,20多日元一升。

關於伊朗人民去之前已經看了很多說伊朗人很熱情,自己親自去了會發現他們真的很熱情好客,而且我覺得和中國一樣,有一種我們被誤解了這麼多其實我們不是這樣的表現欲。走在路上各種被要求合照,提到我們是中國(QIN)來的都說很想去看看。他們自己之間也是有事論事,我們的司機和另一輛車在單車道上會車雙方都不想讓就吵了起來,結果車開過去後兩邊又笑著打招呼著實讓人意外。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我們在卡里姆漢宮外遇到一個穿著比較嬉皮的哥們,英語非常好,說是要帶我們去一個藝術館看看,我們因為有其他安排就委婉的拒絕了。結果那邊瞬間變臉罵髒話,直接愣了半天沒反應過來。不過著流氓走了後立刻就有旁邊的伊朗人過來安慰我們說那人是瘋子別放在心上。

突然發現已經又快一年了,而今年想去的地方機票漲的沒法看。。。痛哭中

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體驗了「石頭掃地機器人」後,我想給你極力推薦
This Is My iPhone XS Max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