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道德經》——人貴自知

《道德經》——人貴自知

《道德經》——人貴自知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能瞭解、認識別人叫是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量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氣。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孔子一生曾經數次向老子請教,故深受其影響。孔子言「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老子亦然。本章就是講個人的修行問題。怎麼修?老子與孔子或有不同。孔子是從仁、義、禮、智、信、勇、孝的層面上談及修身,而老子則是從無為的角度來講修身。

中國人經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話是誰說的?老子啊!老子講「自知者明」,極言要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幾乎涵蓋了人身修養的所有方面。這似乎跟孔子有區別。孔子之修是不看別人怎麼辦,只管自己的修。所有才贏得了「喪家之犬」的美名。孔子拜見老子時,老子給孔子的定性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落得個「喪家之犬」的名號似乎必然。而老子是個識時務者。他所處的時代,諸侯紛爭,天下混亂,誰能憑藉個人的力量來拯救當時的社會?老子很明白地認識到自己不行,也暗示了誰都不行。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老子才推出自己的無為思想。他是想告訴人們,人之無為是因為所為之事都沒有時機。沒有時機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這跟孟子說的是一樣的。孟子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上》)你再聰明,沒有勢可借,也不會取得成就;你再有本事,你什麼農具都有,漫天雪地的季節你能去耕作嗎?此與老子「知己、知人」的命題如出一轍。人要瞭解自己,更要瞭解別人,矛盾的雙方都瞭解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有了。這與孫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是一樣的。

言及企業管理,老子此處所言極有啟發。很多企業家或自以為很聰明,認為別人都不如他。做起事來很獨斷,很執拗,很自戀。結果呢,別人成功了,他卻沒有成功。老闆還在那兒忖度呢:我比他們聰明啊!怎麼就不行啊!李夫子提示:失敗就失敗在聰明上。因為你只看到你自己,沒有看到別人。連自己存在的環境都不熟悉,怎麼能夠生存得好啊!

另外一點就是,有的老闆天天都在研究商戰機巧,研究怎麼擊敗競爭對手。出發點或沒錯,結果卻不佳。為什麼?你天天研究別人,難道別人沒研究你嗎?大家都是同樣的心理,每個人都是心懷鬼胎,唯獨缺乏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這樣的老闆若是能萬古流芳,真的是天道不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