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斬沙俄克蒙古,來自台灣的清朝特種兵為何能刀槍不入

斬沙俄克蒙古,來自台灣的清朝特種兵為何能刀槍不入

原標題:斬沙俄克蒙古,來自台灣的清朝特種兵為何能刀槍不入


康熙二十四年,大清帝國和沙俄在東北爆發了著名的「雅克薩之戰」。此戰駐守在東北的索倫八旗一戰成名,然而來自台灣,殺得俄國人魂飛膽破的特種部隊卻被世人所遺忘。


說他們是「特種部隊」不僅僅是戰鬥力強悍,更重要是他們非常有特色,因為他們的主要武器是「藤牌」。「盾」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質地多以木、革為主。


用藤條做盾牌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但並未推廣開來。明朝中葉,抗倭名將戚繼光認為木盾太重,便積極推廣藤牌。《紀效新書》中記載:「國初木加以革,重而不利步,以藤為牌,近出福建」。


鄭成功收復台灣時,「部將楊祥領藤牌手跳舞橫衝,荷蘭兵大敗,退守王城」。康熙統一台灣時,藤牌兵隨鄭軍將領內遷山西、河南、山東一帶軍屯。


沙俄入侵黑龍江後,康熙深知單憑步兵之力,殊難克敵制勝。當得知沙俄用水陸運糧增兵後,當即決定在黑龍江組建一支精銳水師,配合陸軍作戰。


鄭家艦隊曾制霸大洋,水師統帥的人選於是被鎖定在鄭軍投誠,且在三藩之亂中立有大功的老將林興珠身上。康熙二十三年,林興珠被招進宮中商議抗俄大計。


商談間,康熙無意中流漏出對沙俄火器的擔憂。林興珠在鄭成功麾下曾見識過藤牌兵的威力,當即建議訓練藤牌兵以對抗俄國火槍手。


起初康熙對藤牌兵並沒有抱多大希望,但還是召林府六位家丁進宮操演。康熙準備的弓箭手數發不中,「而未等矢發,持藤牌者已滾至面前,疾如飛鳥」。康熙觀後大悅,當即決定從內遷的鄭軍中挑選500精壯之士,隨林興珠一同北上。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都統彭春、副都統郎談率領三千騎兵包圍雅克薩城,參贊林興珠率水師於城東南,切斷了水陸通道。清軍向城內的哥薩克騎兵下達了最後通牒,但他們卻妄圖等待援軍到來,內外夾擊清軍。


果然兩日之後,沙俄援軍自水上而來。林興珠建議道:「是兵自水來,若使登岸,則不可當。吾以水軍往迎之,皆斃之於江中,大軍之圍不可撤之」。隨後林興珠命藤牌兵脫衣入水,「冒藤牌於頂,持片刀以進」。



沙俄援軍從未見過此種奇特戰法,驚呼「大帽韃子」,慌亂中連忙開槍射擊。林興珠帶去的藤牌為康熙下令特製的雙層藤牌,中間又夾了一層棉,即便被火槍擊中,子彈穿過藤牌後早已沒了殺傷力。藤牌兵逼近俄軍木筏時,「以長刃掠牌上,折其,皆踣江中,殺傷大半。餘眾潰而逸,興珠不喪一人」。


沙俄築雅克薩城是以「棚木為城」,為防止敗軍引大軍來報仇,林興珠建議用火攻。3500名清軍每人抱一捆草置於城下,熊熊烈火燃起後,雅克薩城不攻自破。

藤牌兵在雅克薩之戰中發揮巨大作用,殺傷敵軍甚多,自身卻無一人傷亡,僅在瀋陽時一人墜馬而亡,三五人病故途中。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郎談「領藤牌軍綠旗官楊士茂等,往取其城南阜,遇敵伏兵,又大敗之」。



五年後,準噶爾蒙古的噶爾丹作亂。康熙御駕親征,藤牌兵扈駕從征。在烏蘭布統,藤牌兵又大敗噶爾丹的駱駝陣。平定新疆張格爾之亂時,為了嚇住對方的戰馬,藤牌兵又穿上了全包圍的虎衣。


鴉片戰爭時,虎衣藤牌兵又奮戰在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戰場上。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沒能為國御辱,但裝束卻成功引起了洋人的興趣,為他們畫了大量油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遷徙50萬人進甘肅,繼盛唐之後朱元璋讓漢族第二次經營甘隴
福康安為何能當乾隆私生子,滿族世家秒殺史上豪門的底氣來自哪裡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