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闔家團圓有多奢侈,成長就要多堅強!—— 中秋,與單親失依兒童面對面

闔家團圓有多奢侈,成長就要多堅強!—— 中秋,與單親失依兒童面對面



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中秋團圓飯,習慣性嫌棄的五仁月餅,正是這個地區速滑小冠軍難以企及的夢想。



 


「中秋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是一個家人團聚,能吃到月餅的日子。」


 


「你想和誰一起過這個節日?」

「我想讓姐姐,爹爹,讓我姑和我媽都回來。」


 


「你想媽媽嗎?」


「有點想,也有點不想。」


 

「為什麼呀?」


「因為媽媽和別人不一樣……她精神時常有點問題。還有,媽媽走的時候沒跟我說……」


 


「你找不到媽媽了,為什麼還想她?」


「因為她是我媽媽。」


 





9月19日,再過四五天就是中秋節了。老師心裡一直惦記著淼淼,打算去淼淼家與她一起過節。



 


淼淼三年級,來自黑龍江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的一所小學。她小小的身體里有著大大的能量:在區少年速滑女子比賽中,她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然而,她的童年經歷了許多同齡孩子難以想像的磨難:父親癱瘓、母親因智障在她七歲時走失,唯一疼愛她的姑姑,因為姑父的去世,不堪家庭重負離開了她,沒有音訊。平日里,只大她兩歲的姐姐,卻要承擔起做全家人的飯的重任了。


 


中秋團圓,吃月餅,這些稀鬆平常的事情,哪一樣對她來說都是難以實現的願望:淼淼唯一一次吃到的月餅,還是媽媽沒有走失之前,在外面撿回來的。


 


今年中秋,老師要來自己家一起過節了!這個好消息讓淼淼喜出望外。在這個寓意著團圓的節日,孩子的願望如此簡單:盼望親人們都能來,老師能來,盼著能吃到月餅!這些願望都快要實現了!


 



 


她心裡基本沒有媽媽的概念,爺爺奶奶、爸爸都能在家,就是「全家團圓」了。


 





湖北巴東,山鄉深處,青嶺綿延。



 


這是用古老的泥巴和木頭混合的方法建造的房子。客廳的燒木柴的火炕,既能做飯燒水又有取暖的功用。




屋裡的牆壁被炭火熏得黝黑。即使是白天,屋子裡也是半明半暗。


 








這個「火炕屋」,就是13歲的女孩小瓊的家。她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15歲生下她後,在她一歲多時與家人吵架了,之後就離開了這個家。單親失依的小瓊,自出生就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這裡。



 


小學時,她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去上學,晚上通常十一點多才回到家。這個學期,小瓊從小學生升級成為了中學生。由於路途遙遠她選擇了住校,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她的生活不再孤單,豐富多彩了起來。


 


9月19日,離中秋節還有一周,小瓊的學校中秋放假,她在心裡期待著這一天,因為這是個全家團圓的日子,肯定可以見到爸爸。


 


在小瓊的班級里,長期在巴東縣支教的老師袁輝問小瓊:


 


「小瓊,過兩天就放假了是吧,這個中秋打算怎麼過?」




「準備跟爸爸、爺爺奶奶一起過。」




小瓊的心裡基本沒有媽媽的概念,爺爺奶奶、爸爸都在家,就是「全家團圓」了。


 





志願者們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充滿陽光般溫暖的能量,他們悄然成為小瓊心裡的榜樣,那是她心中長大後最美好的樣子



 


單親,失依。當關愛淼淼成長的老師走進她的家,看到家裡米桶都將見底,老師焦急地說:這麼優秀的孩子,我的力量這麼微薄,我該如何幫助她?


 


所幸,這些散落在大中國鄉野之間里不幸家庭的孩子,近年來引起了社會關愛的目光。


 


「微小如穗粒,也要細拾起」。在湖北、江西、貴州、四川、廣西等地,在一群公益人士的奔走呼籲、公益組織的愛心聚力下,這些單親失依兒童的成長天空,正集聚著全社會的愛的陽光。兩千多名單親失依兒童獲得社會愛心人士結對資助,獲得了愛的滋養。


 


14歲的支教學生劉愛熙今年暑假走訪了小瓊家,眼前的這一切與她在廣東的城市生活有太多不同。支教時,她感觸最深的是這裡有不少失去父親或母親的單親失依兒童。


 


她在支教日記中這樣記下了對小瓊的印象和滿心的感慨:「她熱愛學習,懂事,見到老師和陌生人總是熱情地打招呼,讓人無法相像她生活的辛苦。」


 





愛畫畫的劉愛熙,用水彩畫畫下了小瓊的家。「我用灰色調錶現小瓊家的內景,讓人們看得到她家裡接近原始的生活方式:

燒木柴,煙熏火燎中煮水取暖,招待我們這些客人;牆面掛滿舊鞋,讓人感覺壓抑沉悶,可這就是現場的真實情況。」


 





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小瓊臉上的微笑,讓支教的劉愛熙真實地感受到了,什麼是堅強。





「我很幸運,認識了這個叫小瓊的可愛的女孩,並有機會把她的故事告訴大家。」他們過早地經歷著生活的磨難,我們的到來,可否為他們帶去一點關懷與力量?」 劉愛熙在支教手記里這樣寫道。


 


在剛過去不久的99公益日,更多的人們因對單親失依兒童的關注和愛,聯繫了起來:4105人次參與到籌款中,獲得籌款總額30多萬元。


 


公益之愛如星火燎原,發光發熱,也如一面迴音壁,它有回聲。援助與被援助者之間愛的紐帶一經建立,帶給雙方的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長。


 





中秋前夕,當袁老師問小瓊:「你有什麼願望呢?」




「我想當名志願者。」這個回答讓袁輝老師有一些意外。


 


「什麼樣的志願者呢?」




「就是和暑假時見到的來我家的姐姐(鳳凰城中英雙語學校的支教學生劉愛熙)一樣。」


 


書籍,課堂,同齡人,帶給小瓊成長和快樂。




而她遇到的志願者們,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充滿陽光般溫暖的能量,他們悄然成為小瓊心裡的榜樣,那是她心中,長大後最美好的樣子。



記者:許小丹 

編輯:張初 郝嫻宇



主編:王新亞

編輯:焦嬋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這個困境兒童心中的「最美圖書館」需要你的一份支持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