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死因都成謎康熙也不例外 看他最後一年的經歷

清朝皇帝死因都成謎康熙也不例外 看他最後一年的經歷

康熙帝不僅是大清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被譽為「康熙大帝」,有學者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清朝皇帝死因都成謎康熙也不例外 看他最後一年的經歷

康熙在位期間,政績足夠輝煌:穩定朝政、平定三藩叛亂、收復台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成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是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進而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但康熙帝晚年倦勤,吏治出現敗壞,特別是在儲君選定上屢屢失敗,還釀就了清朝歷史上不光彩的「九子奪嫡」鬧劇。

這一系列皇家內部的「家醜」,不僅影響了朝政,也對康熙帝身體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

康熙帝從不追求長生不老,他認為人的一生,生長壯老已,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是不可遏止的。

從康熙四十七年冬天開始,54歲的康熙皇帝開始被疾病纏身,出現衰老體弱狀態。他時常頭暈,腿腫,右手失靈,面部發白。後人分析,他應該是得了心臟病和血管方面的疾病。

史料記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他下旨又恢復了被廢了的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在得知太子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托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再次怒不可遏。轉年九月再次下詔廢掉太子。

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從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起,康熙帝大病70餘天,心神恍惚,身體虛憊。一時間行動都需人扶持,健康狀況很差。他甚至還要隨時防備被暗殺、逼宮、以避免出現不得善終的危局。

歷史上一直都傳說是雍正帝胤禛篡改遺詔而上位接班,事實上,在康熙帝生命的最後兩年,一直被他信任並服侍身邊的就是四阿哥雍親王胤禛。

據說,第一次廢黜太子,康熙失眠六日,大病一場。為了建儲之事,十幾年來,他「心思用盡,容顏清減」,身體一直不好,乃至於右手有時不能寫字,他堅持以左手批紅,也不敢令人代筆,生怕有人借批紅之際擅權亂政。

清朝皇帝死因都成謎康熙也不例外 看他最後一年的經歷

(劇照)

那些年,康熙帝活得非常累。為了散心,他常住位於圓明園南面他所修建的暢春園,或往熱河避暑山莊休養。

此間,四阿哥胤禛和三阿哥胤祉也經常請父皇到他們在京西和熱河的花園遊玩,使康熙帝在暮年歲月中,儘可能多享受一些天倫之樂。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季,即康熙帝駕崩的前一年。四阿哥胤禛陪侍父皇到熱河避暑山莊避暑,特意叫上自己的兒子弘曆也跟隨前往。

有一天,胤禛陪同父皇散步至山莊觀蓮所下,趁康熙帝高興之時,胤禛把11歲的弘曆叫來陪伴祖父。康熙帝見到這個天真活潑的少年,一時龍心大悅。

他俯下身子問弘曆正在讀哪一部經書,弘曆回答說,在讀《論語》。胤禛也有意無意地問弘曆記熟了沒有,可不可以背一段來給長輩聽聽。

於是,康熙帝命他背誦來聽。弘曆遵命,小小年紀卻落落大方走出來站在眾人面前,從容不迫地背誦起來,居然一字不落。康熙帝及左右隨從見此都大為驚異,齊聲誇獎。

多年來聚集在康熙帝心頭的烏雲,忽然被孫兒的一習清風吹開了。

這些年他心中的苦惱之事,純粹由兒子們的爭位而起,因此能夠慰藉他心靈的,也還需要骨肉親情。他立刻就喜歡上這個孫子了。

這是康熙帝第一次對弘曆的才能有了深刻的印象。過了一年,即康熙帝生命的最後一年春暖花開之時,胤禛再請父皇游圓明園。

當時康熙帝仍住在附近的暢春園,那時圓明園只是胤禛當皇子時的賜園,叫「和碩雍親王園」,規模不是很大,圓明園成為佔地廣大豪奢無比的名園,是在之後的乾隆帝時期。

那段時間,康熙帝每次遊覽頤和園,胤禛都請他駕臨圓明園,設宴演劇。使父皇寂寞孤苦的心情得以排遣。康熙也因此常常誇獎皇四子孝敬。

在康熙帝每次遊園之時,少年弘曆始終不離身旁,朝夕相伴,康熙帝對弘曆格外歡喜,撫愛備至。

一次胤禛說:「讓弘曆隨侍父皇讀書如何?」康熙帝馬上就同意了,胤禛巧妙地利用了父皇的愛孫之情,把兒子安排在皇帝身邊,做得不露痕迹。康熙帝命將暢春園內的「澹寧堂」賜給弘曆,同時又將自己在圓明園寢殿旁的牡丹台,設為弘曆起居讀書之所,這裡後來又稱作「鏤月雲開」,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頗具心機的四阿哥胤禛,恰到好處地利用了康熙帝苦惱的情緒,以及老人愛孫的心理,把弘曆推到康熙帝的身邊。這種讓孫子在皇祖面前顯示才能的方式,比自己直接在父皇面前顯示才能的方式更高明。

清朝皇帝死因都成謎康熙也不例外 看他最後一年的經歷

(劇照)

曲線奪儲的策略比較容易奏效。四阿哥把這一切都做得十分自然,不留痕迹。

如果從此事來看,已不難理解為什麼康熙帝死後,只有四阿哥勝出繼位了。

再看看康熙帝生命最後一年裡,他都幹了些啥事:

史料記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帝下令舉行千叟宴。

康熙帝舉行千叟宴,實際上始於康熙五十二年。那一年適逢康熙帝六十壽辰,各地許多老人為皇帝祝壽前來京城。康熙帝對這些人非常關心,多次諭示有關部門:朕聞各省為祝壽來京者甚眾,其中老人更多,均非本地人是屆春季,寒熱不均,或有水土不服,亦未可知。應立即傳與漢官等,如有人患病,即令太醫院看治,務得實惠。康熙帝還諭大學士等說:天下許多老人為慶祝朕六十大壽,從數千里以外而來,怎好令他們空手而回,應賜他們筵宴,然後遣回。此後,康熙帝曾多次舉行千叟宴。

最後這年的正月初二日,他下旨把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文武大臣官員,以及致仕退斥人員,年六十五歲以上者,總計六百八十人,召到乾清宮前,設宴款待。

還命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閑散宗室等授爵勸飲,分頒食品。正月初五日,康熙帝又召漢文武大臣官員,以及臻仕退拆人員三百四十人宴於乾清宮前,命諸王、貝勒、貝子、公及閑散宗室等授爵勸飲,分頒食品。還命參加宴會的滿漢大臣官員每人各寫一首詩,記述參加宴會的盛況。康熙帝自己也賦詩一首,與諸臣唱和。並命將所有詩篇彙集成冊,題曰《千叟宴詩》。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巡視京畿地區,經新城至趙北口登舟閱河,直到二月二十一日才返回京城。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帝來到皇四子胤禛邸園飲酒賞花,命將孫子弘曆養育宮中。

這年四月十三日,康熙帝往熱河避暑,九月二十八日才返京。這期間,胤禛也隨同前往,並多次參加康熙帝舉行的圍獵活動,此間,台灣曾爆發小規模起義、福州也有局部發生兵變,都被他及時平息。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 命雍親王胤禛等視察倉儲並代行主持南郊大祀,這是康熙帝晚年重用胤禛的最明顯標誌。

十月初九日,胤禛奉命率領隆科多等人查勘糧倉,十八日,他向康熙帝奏報有關情況:通州西、中、南三倉共三百七十六厫(áo,園倉),除支放已空者七厫外,其餘各厫及院內露屯者四百六十一圍,共存米五百一十三萬九千石。十一月初六日,胤禛又向父皇詳細回奏了京城倉庫情況,康熙表示滿意。

實際上,康熙帝這段時間身心狀態挺好,他在十月二十一日,還帶人去南苑行圍。大學士等九卿科道官員上疏,談到明年萬壽七旬大典,應慶賀典禮。康熙帝和往常一樣,不同意為他鋪張,沒有批准。十一月七日,身體發生病狀,他從南苑返回駐暢春園。因為生病,不能親自行十五日南郊大祀禮,才特命四阿哥胤禛代行主持南郊大祀。

清朝皇帝死因都成謎康熙也不例外 看他最後一年的經歷

(雍正劇照)

此後沒過幾天,康熙帝病情加重,至十一月十三日駕崩,享年69歲。

有史料說,康熙帝自知病情惡化,壽命將盡,急命從齋所召皇四子胤禛速歸;接著,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以及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均被召至御榻前,面諭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戍刻,康熙帝一命歸天,結束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

清朝幾乎每位皇帝去世,都有人懷疑其死因,康熙自然也不例外,儘管他已是高齡去世。

著名清史專家孟森認為,康熙當年的病情並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曾身臨其境的義大利 人馬國賢記載:「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可斷言也。」

更多人選擇相信朝廷官方記載。《清聖祖實錄》記: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劇,命速召諸子至御榻前,傳位於雍正。

野史中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康熙帝臨終時召大臣入宮,久無人至。猛地一睜眼,發現皇四子胤禛立在跟前,大怒,摘下自己所佩玉佛珠擲向胤禛。不久,康熙便駕崩了。而胤禛拿出經過篡改的遺詔,向諸兄弟及文武百官宣布父皇已經傳位給自己,並以佛珠為證。

當然,也有的專家根據官方史書,尤其是根據清《聖祖實錄》,認為康熙帝屬於患老年心臟和血液循環方面的疾病病死,只不過死得比較突然而已。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面對德軍進攻驚慌失措 蘇軍大將巴甫洛夫被正法警示全軍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