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TPG-軟銀成立合資VC,資本寒冬里的又一劑國際強心劑?

TPG-軟銀成立合資VC,資本寒冬里的又一劑國際強心劑?

文 / 施安 孟小白

36氪獨家獲悉,今日,世界兩大投資巨頭軟銀(Softbank)、TPG(德太投資)宣布共同創立3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目標瞄準中國初創公司。

在全球範圍內,這兩家以企業大型併購、專業私募投資著稱的投資界巨頭,分別扶持過雅虎、阿里巴巴、滴滴、優步(Uber)、愛彼迎(Airbnb)、Sportify、McAfee、CAA 等眾多知名公司。

談及基金的成立,TPG 中國區管理合伙人孫強提到一個詞:天時地利人和。就在一個月前,YC中國創始人陸奇在接受36氪專訪時,也同樣選擇了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創立YC中國的初衷。

然而,此時國內VC的客觀環境是:寒冬侵襲,資金收窄,裁員潮的消息不斷從風投機構傳來;資管新規和監管戒嚴,經濟持續下行,企業現金流吃緊。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天時地利人和」?

故事還要從孫強剛剛接手的TPG中國說起。

重振 TPG

基金宣告成立的時間節點,距離孫強上任 TPG 中國,整整一年。

作為曾經的華平(Warburg Pincus)大中華區掌門人,孫強在執掌華平中國的 20 年裡,投中亞信集團、富力地產、紅星美凱龍、銀泰、國美、中國生物、58同城、優信拍、七天酒店、易商等知名上市公司,幫助這家管理規模 440 億美元的國際巨頭奠定了在中國 PE 界領先的地位。

TPG中國區管理合伙人孫強

2015 年,孫強離開華平創業,投身黑土地項目,希望通過土地流轉、規模化和科學化種植推動農業生產變革。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黑土地」接連遭遇融資難、規模小、與本地合作夥伴磨合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孫強跟 TPG 的結緣,更像是「各取所需」。

孫強深感黑土地項目的舉步維艱,是由於個人力量無法調動和整合龐大的資金、資源去完成一項「有益的事業」,他需要一個寬廣有力的平台,能夠支撐起他想要變革和創新的志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不是「回歸」投資界;他只不過是借一個大平台繼續「創業」,只是這一次,他的盤子更大,資源更豐富。TPG 能讓他借力打力,走的更高、更遠。

而「創新」、「變革」,正是入華二十多年的 TPG,亟待注入的一劑強心針。

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TPG 在零售、醫藥、消費品及金融領域曾投資過多家國內知名公司,包括深交所第一股「深發展銀行」、IT製造商「聯想集團」、汽車銷售連鎖公司「廣信汽車」、零售企業「物美」、醫療機構「和睦家」等等。

但漸漸,由於大中華區高管的流失,TPG 中國始終缺乏一位統籌中國業務的負責人。戰略方面,TPG增長基金試水的人民幣基金收效甚微,投資達芙妮、李寧、新源地產、鳳凰衛視等項目上接連失手,客觀上造成了 TPG 中國影響力的減弱。TPG 中國在投資判斷力上出現的偏差,或多或少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團隊在宏觀戰略上的定位不清、創新乏力,以及團隊分散作戰。

TPG 中國需要一個好的指揮官。

2017 年 9 月,TPG 正式任命孫強為中國區管理合伙人,負責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業務。TPG 旗下亞洲基金、增長基金及社會效益基金在中國的投資全部由孫強領導。

自此,孫強圍繞「創新」戰略,開始了在 TPG 的改革:

平台結構創新

把 TPG 在全球平台上的社會影響力基金、TSSP 特殊機遇基金、房地產基金、信貸投資基金等都引入中國落地,結合已有增長性基金和併購基金,搭建能夠覆蓋企業各種融資需求的平台結構。為了延展投資範圍,與軟銀合作成立風投基金,幫助TPG早期發掘和介入獨角獸公司。

投資理念創新

將全球網路、視野和本土運營方式結合,一方面將投資業務由成熟期拓寬到初創期,另一方面利用在中國多年的關係和經驗的積累,將TPG海外的管理經驗、優勢行業的投資經驗集中輸入到早期基金的管理運作上。

組織架構創新

將TPG原有分開管理的併購基金和增長基金兩個團隊重新整合,按照行業劃分,集中最優資源,聚焦到每個項目的投資中,包括優質的早期項目。以TPG中國對度小滿十億美金這一項投資,就集合了TPG內部社會影響力基金、增長基金和併購基金三方面的資源。

可以看出,在孫強的創新戰略中,每一環都需要有早期培育打基礎。

伴隨創新戰略在TPG內部執行開展,基金之於整個TPG中國的戰略定位也變得清晰:

承上啟下,做寬TPG中國業務,完善新的平台建設。

繼續推進TPG中國的行業化戰略,在新經濟各個領域深耕。

發掘培育創新模式,重塑TPG新的品牌活力。

用孫強的話說,與軟銀合作的基金就像是接力棒的第一棒,它要扶持早期企業初創成長,再把接力棒交給增長型基金,直到成熟上市。而這第一棒,必須聯手強有力的隊友,要跑出距離,跑出水平。

軟銀加碼「AI中國」

相比TPG的重整旗鼓,軟銀的邏輯顯得更加簡單——順勢而為。

互聯網時代伊始,軟銀投下雅虎;移動互聯網來臨,軟銀投中阿里巴巴,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軟銀緊緊抓住AI的心臟——晶元,以320億美元全資收購全球第一大晶元公司ARM,耗資4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元公司NVIDIA(英偉達)的第四大股東,同時還從Google手中買下知名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被業界稱為「買下整個未來」。

基於對中國市場潛力的確信,軟銀在2000年就來到中國。和TPG不同,軟銀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一開始就覆蓋了早期、成長期和後期的全階段投資項目。

但真正落到中國的AI領域投資,軟銀的成績單似乎表現平平,甚至錯失了一些絕好機會。2018年7月20日,軟銀願景基金雖向商湯科技投資近10億美元,打破國內AI企業最高投資記錄,但對於付出如此巨大的交易成本是否能匹配增量的權益回報,部分業界觀點仍持觀望態度。無論如何,如果在商湯科技開始起步時就抓住時機進入,無疑會是一筆更好的生意。

此時成立基金,軟銀目標明確:在中國再投出一個AI領域的「阿里」。

據軟銀韓國首席執行官兼管理合伙人 JP Lee 介紹,在基金的一年籌備期內,軟銀韓國對於中國市場的考察有兩點結論:

1、中國的創業質量很高,創業者素質、創新的「點子」整體水準較高。

2、中國數字化的效率很高,受眾對於新技術運用的接受速度極快。

這對於投資者的意義在於,中國未來會有更多創新產品被更新迭代,轉化也會很快,投資回報周期將會不斷縮短,回報效率也會更高。

天時地利人和

TPG和軟銀兩大巨頭很清楚在中國市場想要什麼,強強聯合能得到什麼。

至於基金如何從想做、要做到最後落成,孫強說,一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就在一個月前,陸奇談及離開百度正式加入YC中國的初衷,也提到了這個詞。

陸奇說,當自己步入57歲的年紀,正好中國處在大規模技術驅動創新的前夜,即將依靠新技術進入新生態,這令他興奮。至於人和,是他與YC創始人Paul Graham此前的淵源,以及熟稔後彼此理念、情懷的高度一致。

而孫強所認為的「天時地利」,除了新技術,還包括中國經濟轉型之下的新機遇。

拐點之下,原有的「泡沫」會被快速、大量吹滅。

此前拿錢過於容易的創業者,對於資本開始重塑理性認知、產生更多尊重;原本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也能回歸正常水平。

對於投資人來說,一方面,經濟下行中還能保持良好增長的企業,一定是優秀、值得投資的企業;另一方面,整個環境自然也會倒逼投資人「打鐵還需自身硬」,制定多樣化的投資策略,包括重新開啟特殊機遇投資,以在下行經濟中找到新的機遇。有眼光的投資人,不只是會搭順風車,而是在任何經濟周期都能「烈火見真金」,投資扶持經得起考驗的企業。

除了經濟,政策方面的新規和變化,也正在經歷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調整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對於政策動態變化的研究,以及政策趨向的信號評估,對機構制定長遠發展戰略一定是一件好事。機構當下要做的,是「靈活」配合。

而談及「人和」,孫強表現出興奮。他說,自己來到TPG時未從華平帶來一兵一卒,既然是奔著創新和改變而來,就要完全信任高層和新的團隊。

TPG上下從戰略目標到執行方向上的一致,也帶來了更大的「人和」——軟銀的信任和確立合作。

天時、地利、人和,似乎不僅是陸奇加入YC的原因,不只是軟銀攜手TPG的原因,它更像是整個中國在新經濟拐點之下,技術產業創新全面開啟的背景。

尋找新經濟之王

基金正式成立後,軟銀和TPG團隊的工作方向變得明確:找到在商業模式上真正具有創新力的中國本土初創公司。

用孫強的話說,這個基金要投的是「新經濟」。

對於新經濟的具體定義,孫強沒有贅述,只是拋出了新經濟項目的三個關鍵詞:「模式創新」、「年輕化」、「流量經濟」。

「模式創新」指的是變革力,包括今日頭條所代表的新興數字化媒體,拼多多所代表的拼團模式,共享單車所代表的共享經濟等等。

在回顧以往投資案例時,孫強說,自己以往投的好的項目都屬於模式上有創新的新經濟項目,包括在華平投出的58同城、獵聘、優信二手車,來到TPG後投出的摩天輪、度小滿、杭州兌吧、康基醫療器械等等。

而關於「流量經濟」,孫強認為這是新經濟的王道。孫強說,新經濟投資的其實是「人流」,看重的是日活月活,每天吸引的人流就是就是舊經濟時代的「廣告」、「大廠房」。當流量積累到一定程度開始爆發,新經濟公司一旦掙錢,就會掙很多很多的錢。

這些關鍵詞,構成了基金接下來的投資重點。

具體到投資領域,主要側重三方面:

面向C端的產品,創新的消費者服務。孫強強調,經濟轉型期階段,就是要做服務性投資和消費類投資。這些新經濟的項目,需要依靠80/90後的團隊發現,分析周圍人關注什麼,喜歡什麼,用什麼,進而找到紮根於此的企業。

AI方面主投三塊,感知層(測量和收集數據,激光雷達,智能攝像機等),判斷層(理解和解釋數據,如人臉分析系統、語音識別系統、自然語言處理系統等),執行層(執行數據,如機械臂等)。

教育,重點看普惠教育,幼兒園、大學及科技驅動型教育,用AI的方法去降低教育行業的獲客成本,提高教育的效率。

最後,關於該基金的核心優勢,孫強認為,是整合了軟銀與TPG最優勢的資源。

軟銀一直在中國做早期,TPG做中晚期,兩家結合後承上啟下,在投資方向、理念和市場定位方面能夠展開諸多合作。

另一方面,軟銀在高科技方面的投資經驗豐富,技術上直接連接矽谷總部,但在中國目前沒有落地團隊,而TPG中國團隊植根於北京,對於國內市場的嗅覺更加敏銳。

目前,軟銀-TPG風險投資基金已經進入全面執行階段。這支瞄準中國新經濟領域TMT的基金究竟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仍需假以時日。

但至少,又一支國際基金在中國的成立,以及它所釋放出的「樂觀」心態,也為國內創業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中國賣家成亞馬遜贏得日本市場的新武器
聊天機器人沉浮錄:揚言要替代 APP,結果變得默默無聞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