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一個稱呼看時代的變遷:同志一詞源自何處?為何漸漸變味?

從一個稱呼看時代的變遷:同志一詞源自何處?為何漸漸變味?

文/傅華軒

曾經人人見面互稱「同志」,「男同志」「女同志」,年老的叫「老同志」,孩子們叫「小同志」,初次見面者也在介紹時冠以同志,「這位是張同志」「這位是李同志」。開會時領導講話第一句就是「同志們!」,更有甚者,「同志」稱呼進入家庭,「爸爸同志」「媽媽同志」。

然而現如今,同志這一稱呼,越來越少了。年輕人的稱呼變成了「哥哥」「姐姐」「妹妹」「美女」「帥哥」,上了點歲數的就稱呼「先生」「女士」,或者「師傅」「大姐」。和文化藝術沾點邊的,見面都叫「老師」。

「同志」這一稱呼變得越來越生疏了。

「同志」這一稱呼始於何時呢?

中國辛亥革命時期,革命積極分子經常各地奔走,組織聯絡,書信來往之間還找不到一個恰當的稱號。先生?足下?都有些老套,有隔閡,不能表達受新思想熏陶的新一代人的心聲、友情和激情。思前想後,「同志」脫口而出,這不就是新稱呼嗎?簡潔意明又頗有來歷,多好啊。後來孫中山先生在1918年發表《告海內外同志書》和《致南洋同志書》,第一次使同志成為當時正式的稱呼辭令!

「同志」作為稱呼自國民黨時期始,由共產黨人發揚光大,然而到今天竟然變為同性戀的同義語……,嗚呼哉。其間既有驚心動魄的熱血過程,又有婉約內涵的歷史情懷。其中複雜內化的變遷,具有史學參考價值。

在古漢語中,同志很少連用,即便連用,也沒有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名詞。此詞最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語·晉語》:「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一語。《紅樓夢》第120回:「樂得與二三同志,酒餘飯飽,雨夕燈窗,同消寂寞。」兩個「同志」,實際上是兩個單音詞連用,用以表示同「德」同「心」和志同道合的意思,並不是一個稱謂語。

這裡要解釋一下志是什麼意思。《禮記·曲禮上》記「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論語·為政》篇有「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第一個志有心情、情意的意思,第二個字是志向的意思。可見「志」在春秋戰國時的意義與現代相差無幾。漢鄭玄解釋朋友說:「同志曰友。」這個志就是指志向、情操。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革命團體內部成員之間開始互稱同志。如前所言,他們取同「志」之意而為稱呼,承和了古人語出必有出處的習慣,也表達了革命者之間的信念。後孫中山在《總理遺囑》中呼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一句,頓成歷史名句。此時革命黨人在通信中互稱對方為同志已漸流行。1921年,一大文件中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受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這是中國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同志一詞,使同志一詞產生了新的含義,也表明了這樣一種新的關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同志」逐漸成為社會上廣為流行的時髦稱呼。此後,同志稱謂開始衰落。因如果用錯了就會犯了敵我不分的錯誤。「同志」一詞就不能亂叫了。

「同志」稱呼的一波三折,足可印證時代發展變遷。在其越來越消聲偃息的時候,1989年,香港人林奕華將自己籌劃的首屆同性戀電影節命名為「香港同志電影節」,是同志成為同性戀的代名詞的開端。

不知從那一年開始,「老闆」又成了時髦的稱謂,錢多的叫「大老闆」,錢少的叫「小老闆」。「張老闆」「李老闆」遍地都是。

「家」的稱呼也遍地都是,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家,小小的縣城裡就有很多家,老大夫們幾乎都叫:內科專家,外科專家,骨科專家……。毛筆字寫得不錯,弄個省市的會員,就是書法家。發表了了幾篇文章幾首詩歌就是作家。能畫幾筆的就是畫家,自己弄了個小企業,就是企業家實業家。「家」遍地都是,有點泛濫成災。

人與人之間的稱謂不可小覷!大有文章。稱謂的變化,反映了時代在變化,人與人的關係在變化,社會的風化在變化,價值取向在變化,人心的浮躁波動在變化……。

再過若干年,「同志」這一稱呼,還有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唐代詩人任蕃落第後,說了一句話便離開考場,堪稱最自負的考生
面如冠玉卻和嫂子私通,智謀不在張良之下,救了劉邦的性命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