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訓練|肌力訓練原則與方法
點擊↑↑↑藍字關注康復醫學網ID:cnkfyx
訓練經驗
全文共計:1598字 圖片3張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左右
經驗|積累
由於現代人缺乏自我的主動鍛煉,肌肉收縮的力量相對比較差,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康復訓練的方式進行提高肌力水平,因此掌握評估和訓練等是關鍵之處,是讓身體安全、有效及在一定基礎之上循序漸進的提高肌力,幫助我們提高在工作或者日常生活活動中的身體功能能力。
肌力:指肢體作隨意運動時肌肉收縮的力量。
檢查方式:檢查時訓練者作肢體伸縮動作,檢查者從相反方向給予阻力,測訓練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並注意兩側比較。根據肌力的情況,一般均將肌力分為以下0--5級,共六個級別:
0級 完全癱瘓,測不到肌肉收縮。
1級 僅測到肌肉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離床面。
3級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不完全。
5級 肌力正常。
圖片來源於百度網路
1、運動訓練原則
好的訓練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正常的身體功能狀態,因此在訓練時為達到增強肌力的目的,訓練時應遵循以下訓練原則:
阻力原則:由於肌力與肌肉收縮時張力有關,為增加肌力,肌肉收縮時必須負重或抗阻,以使所收縮肌肉的張力水平增加。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先檢查和測試力量的大小,以便使用適合訓練的力量進行阻力原則。阻力的大小、方向、時間等是阻力原則的關鍵所在。
超負荷原則:根據所訓練的肌肉現有肌力水平,所給的負荷阻力應略高於現有的能力,即所謂超負荷原則。肌力增加,心血管系統產生相應的反應,肌肉耐力和爆發力也相應增加,故制定運動處方是,應考慮強度、時間、頻率、類型以及肌肉的收縮的方式。給與循序漸進的負荷原則進行訓練。
肌肉收縮的疲勞原則:訓練時應使肌肉感到疲勞但不應過度的原則。因此重量、組數、時間是產生疲勞的主要因素,因此應合理的給與疲勞輸出。
2、訓練的具體方法
根據肌肉評估的水平,分別採用以下幾種運動方法。
(0)被動運動輔助訓練
指在肌肉收縮過程中,不能克服自身重量而無法完成具體動作時所採取的運動。適應於肌力為1級者,僅有肌纖維收縮跡象,需要在鼓勵訓練者主動收縮的同時外力輔助,以保全肌肉纖維被動伸縮度,以防肌肉萎縮性攣縮。一般以訓練者自己進行或者訓練師輔助進行被動運動,主動收縮練習,一般適應用於肢體在石膏固定下進行收縮。
註:適合1級肌力訓練者
(1)輔助主動運動
指在外力的輔助下通過訓練者主動收縮肌肉來完成的運動或者動作,輔助力量可以有訓練者或指導者以及額外的器械進行輔助力量,肌力較差的訓練者可以循序漸進的增加肌力後在維持一段時間後,在變化訓練的方式和重量,增加以後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可以更多變化輔助的方式和輔助的量。
註:適合2級肌力訓練者
(2)主動運動
訓練者能以肌肉收縮形式完成運動,主動運動時,應注意訓練者初始的運動重量、速度、次數、間歇等更加訓練的自身的條件進行合理的訓練,切記不能盲目的主動訓練,訓練時一定要注意訓練的身體位置,和承受重力的位置等,避免訓練時產生代償和不正常的發力模式產生。
註:適合3級以上肌力訓練者
(3)抗阻力主動運動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需克服外來阻力才能完成的運動,通過克服重力或者外來阻力完成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者。通過徒手、滑車、重物、摩擦力、流體阻力等方式來形成阻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應時刻關注訓練的面部表情和訓練時的身體反應,同時重量、阻力方向大小應根據訓練的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避免產生問題。
註:適合4—5級肌力訓練者
3、訓練注意事項
在進行肌力與肌耐力訓練時應注意:
選擇正確和適當的訓練
訓練前應講解注意事項和鼓勵
調整姿勢以及體位
調節適合的阻力
適合訓練者的運動量
在肌力訓練時應避免代償運動
增加負荷訓練時注意不能長時間憋氣
注意臉部以及心血管的反應
做好詳細的訓練計劃和跟蹤記錄
定期進行肌力監測
等需要在訓練時進行當時的合理評估。
禁忌症:
對訓練者評估檢查不明確者,對訓練者訓練不清晰者;肌肉、關節發炎或腫脹;訓練者訓練24小時後仍感覺關節肌肉脹痛;關節不穩定;肌腱斷裂或者周圍肌張力低下者;有2級以上高血壓或者其他心血管合併症等。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極具價值的《腦卒中偏癱的康復訓練與針灸治療》
點http://t.cn/R1dfUru康復商城更多好物!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2018年10月23日(濟南班)師懷堂新九針療法臨床應用技術研修班
※想了解疼痛嗎?專家精挑細選的資料都在這兒啦
TAG:康復醫學網 |